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说雍正书籍(雍正王朝)

说雍正书籍(雍正王朝)

说雍正书籍(雍正王朝)雍正主编的《大义觉迷录》被他儿子乾隆列为禁书,连雍正饶过一命的曾静和张熙全部凌迟处死。曾静和张熙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劝岳钟琪造反的那对软骨头书呆子——你要真想造反,也得找一个靠谱儿的合作者,事情败露之后要是不痛哭流涕认罪求饶,在历史上也能留下一个好名声。但是这对师徒书呆子不但一打就哭

雍正主编的《大义觉迷录》被他儿子乾隆列为禁书,连雍正饶过一命的曾静和张熙全部凌迟处死。曾静和张熙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劝岳钟琪造反的那对软骨头书呆子——你要真想造反,也得找一个靠谱儿的合作者,事情败露之后要是不痛哭流涕认罪求饶,在历史上也能留下一个好名声。但是这对师徒书呆子不但一打就哭,甚至不打也哭,哭着跟雍正合写了《大义觉迷录》。这本书实际是雍正的“命题作文”,胤禛问,曾静答,而且那答案都是胤禛喜欢看的,以此换来了曾静张熙在雍正七年被释放。如果这对师生知道六年后会被乾隆千刀万剐,肯定会后悔:当初要是再坚持一下,来个饮刀成一快,何至于成为百世笑柄?

细看曾静的个人履历,其实他原本对清廷并没有什么反感,还考上了清朝的秀才,只是在参加乡试的时候屡试不第,这辈子当没希望举人了。而按照清朝的规矩,考不上举人而且没有钱,就没有可能当官。于是曾静想独辟蹊径,通过造反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他忘了自己不是智多星吴用,岳钟琪不是及时雨宋江,雍正皇帝也不是宋徽宗,他造反不成,招安也没指望。

话说曾静和张熙被抓后,照例是先揍一顿,然后雍正表示“格外开恩”不会杀他,于是看到一线希望的曾静竹筒倒豆子,该说不该说的、有影没影的都说了。通过曾静“供词”,我们看到了一个经典的软骨头文人形象。虽然《大义觉迷录》是以问答形式成书的,但是曾静并没有资格直接接受皇帝的讯问,都是雍正把问题告诉审判官员,然后再由审判官员去问曾静——即使雍正就在上面坐着,也不会亲自向曾静问话,这可能也是一种审讯艺术,彻底击碎了曾静自尊心。

说雍正书籍(雍正王朝)

说雍正书籍(雍正王朝)

审讯记录很长,咱们就挑大家会感兴趣的一件事来说。那位名为主审实为传声筒的主审官员问过曾静这样一个问题:“你写的《知新录》里说,从雍正元年开始到雍正六年,这么长时间都铸不出一个像样的雍正钱来,还说什么即使铸造出来了也没人肯用,还编造了‘雍正钱,穷半年’的谣言,谁身上要是有一个雍正钱,马上就会扔进地沟里。你所听到的谣言,是什么人传给你的?你亲眼见到过把雍正钱扔到地沟里的人没有?那个人叫什么?现在何处?从实招来!”

这个法官实际上也是比较有水平的(或许是雍正有水平),头一句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说雍正钱六年都没造出来(自癸卯到今六年,尚铸个钱不顺),又说造出来的也不好看(勉强铸就的,糊糊涂涂,不明不白,民间无人肯受),还说有人把雍正钱扔进地沟,这一本书里白纸黑字三处自相矛盾!”接下来那官员的问话字字诛心:“老百姓家里的雍正钱,也都是用银子和货物兑换来的,哪个傻帽会把银子和货物换来的大钱扔地沟里?”

笔者找来《新知录》翻了翻,才发现曾静考不上举人,还真不是主考官有眼无珠。估计他写文章也就是范进和孔乙己之间的水平。因为文章被人抓住了痛脚,曾静只好老老实实地招供:“我住的地方很偏僻,一年也看不见一个小商贩,大家都是以物易物,所以根本就用不着铜钱。我一直想找雍正钱,但是一直没找到(这样看来,要曾静造反,也是穷疯了)。直到雍正三年,我才偶然得到一两枚雍正钱,但我也弄不明白雍正钱的文字图案为啥不清楚,于是只好瞎说一通了。”

曾静的回答把雍正也气乐了:“你懂个啥!当年康熙钱倒是好看,是因为那钱里有六成铜四成铅,铸造出来虽然好看,但是都被黑心商人化掉做铜器去了,以至于一两银子只能换七八百个大钱。雍正钱是铜铅各半,这样一两银子才能换一千个大钱!”

上一篇: 北京的历史(北京的历史别称)
下一篇: 周子惠(周子惠个人资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