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李敏慧(李敏慧哪里人)

李敏慧(李敏慧哪里人)

李敏慧(李敏慧哪里人)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啦。李敏慧(李敏慧哪里人)张自忠,字荩忱,出生于一八九一年八月十一日。他是山东临清唐元村人,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清朝官员,在他九岁时就任江苏赣榆巡检。五年后,其父因政绩优异,升为赣榆知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啦。

李敏慧(李敏慧哪里人)

李敏慧(李敏慧哪里人)

张自忠,字荩忱,出生于一八九一年八月十一日。他是山东临清唐元村人,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清朝官员,在他九岁时就任江苏赣榆巡检。五年后,其父因政绩优异,升为赣榆知县,官从五品。因其父从官,知晓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因此在张自忠六岁时就送入私塾进行学习,成长期间父亲多次升迁调任,把小小的张自忠也一直带在身边亲自教化。到张自忠成长为英姿勃发的十四岁少年时,其父发现张自忠虽然年少,但却有满满的正义感,且生性刚烈。父亲为了磨炼他,就将他送回临清老家,就在回去老家不久,父亲便病逝在任上。

其父一生兢兢业业、造福万民,爱惜妻儿,教育张自忠为人处世,张自忠对自己的父亲有很深的羁绊,面对父亲的身死噩耗,自是悲痛万分。因父亲病逝,十六岁时由母亲做主,张自忠与临清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之女李敏慧结了婚。光绪三十四年,张自忠考入临清高等小学堂,学到的知识让他更加明白仁义忠孝为一个人做人的根基。在闲暇之余,他也喜欢看武侠小说、经典名著,书里面的忠肝义胆与侠义之气对他影响巨大。两年后,他从小等学堂毕业。

张自忠将军

一九一一年,张自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中国很知名的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时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孙先生的三民主义掷地有声地宣扬开来,让他在知识孔孟的匮乏知识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对他日后的成长以及保家卫国做了思想铺垫。一九一一年底,他秘密加入孙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开始投身于伟大的解放民族运动中去。

当时正处于军阀混战,后经好友推荐,投入冯玉祥麾下,之后进入教导团军官队学习,对战术、筑城、地形、兵器、兵史等方面进行学习,表现优异,将领之才开始显露。后又参加了规模空前的蒋冯阎军阀中原大混战,得到了亲身历练。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参加了临沂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等,一九四零年五月,在湖北枣宜一带和日本军队交手的时候惨遭包围,身中七弹,最后力战不殆,壮烈牺牲。

在临沂大战胜利之前,张自忠一直被人称作汉奸,甚至有人叫他汉奸师长,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一九九七年七月七日,日方敌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训练,并以一名日本士兵在附近失踪为由,强硬要求日方军队进入宛平城内进行搜查,但这种无耻的要求遭到中方军队的严厉拒绝。第二日,日军突然将炮火对准宛平城,同一时间向驻守在平汉铁路桥的中国军队发动猛烈攻势,中国官兵奋起反抗,卢沟桥事变爆发。因为此次事件发生在七月七日,又被称为“七七事变”。

张自忠将军生活照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张自忠不顾自身身体的不适,坚决出面以求与日本进行谈判,力主和平解决卢沟桥之变,并于7月11日与日方签订停战协定,并在四日以后就“细则”方面进行商讨与签订。第29军就所谓的不追究日军炮轰宛平城责任,以及在向中方道歉方面和“共同防共”等的问题上先后作出了妥协与让步,希望可以换取日方撤军宛平城。但日军极度狂妄,声称不愿撤军并执意要挑起此次战争,谈判宣告破裂。

而就在七七事变爆发之时,就任军长的宋哲元带领29军驻守平津地区,而就在收到日军想要占领平津的消息后,宋哲远因害怕与日本人对战,闻风率部立即逃走,以此希望日军放弃攻打平津从而保住平津,并命令张自忠率余下兵力留守城中。当时,张自忠虽未随其军长逃离平津,却也没有权力指挥余部作战。就这样,日军不费吹灰之力,日军率部公然进入北平,在敌军进入北平城后,张自忠乘夜偷偷逃离。就在第二天,百姓们发现城内都是日军,而国军已经全部都撤离出去了。

张自忠将军与士兵讲话

此次的逃离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报纸上谩骂张自忠的内容瞬间铺天盖地而来,一时之间“汉奸”、“走狗”之类的骂名不断出现,百姓们叫他“汉奸师长”,他也因此被政府撤职。事后他也自责不已,为将功补过,他主动请缨,继续上前线作战,以此来为自己正名。后来,在李宗仁等军官的担保与推荐之下,他才又被继续任职,担任了59军的军长,并在之后的作战中有序指挥、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临沂保卫战的胜利,得以摘脱了“汉奸师长”的帽子。

一九四零年五月,日本军队为打到长江水上的交通路线,调齐整整六个师团,在飞机轰炸,坦克炮轰等重型武器的掩护下,来势迅猛的向当时驻守在宜昌与枣阳前线的张自忠部队袭来,至此,正式拉开了枣宜会战的大幕。因在之前的连续作战中消耗了大量的兵力物资且后方补给不足,缺编情况非常严重,虽然有五个师的番号,但真正能上场杀敌作战的人数仅有两万多人,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日军,中方兵力实是少得可怜,双方的对战无异于以卵碰石,面对此种情况,张自忠只能将各师兵力集中起来,以集团司令之职号令部队,四处“救火”。

我军将士英勇作战

张自忠原本的计划是将兵力整合作为主力以求暂时避开南下的日军重兵团,以寻找最好时机集中所有力量分歼敌军,也就是集中精良部队,然后各个击破。然而身在重庆的蒋介石此时却被收集到的假情报所迷惑,认为现在的形势对几方有利因此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居然下令指挥张自忠的部队分散成两路同时围歼处在南北方向的敌军,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张自忠的部队其实连敌人三分之一的兵力都达不到。

这样因为错误情报进行错误指挥的命令经常会断送一名优秀将领和一次战争的胜利,虽然张自忠认为这个命令太过荒唐,但一个优秀的军人以服从上级命令为天职,因此张自忠只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重新进行战略部署。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日军方面已经成功地将张自忠的电文密码破获,并知悉了他的一切战略部署。在得知了张自忠兵力空虚的实际情况以后,敌方立即派出大量部队向其奔袭而来。

国军整装出发

作战之前,张将军将团长以上的所有军官聚集在一起进行战前动员讲话,要求作战期间,每个人都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此次战役,随时做好准备投入战斗,并要求每个人在保护好自身的情况下做到杀身成仁。十四日,张自忠部队与日军发生了交战。第二日,将近六千名的敌军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将张自忠率领的一千五百余人全部围困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当天上午,日军主动发起进攻,由于敌我实力太过悬殊,战斗过程异常艰难与惨烈,到下午3时,张自忠队伍的大半兵力已经阵亡,自己也因炮弹袭击损伤右腿,最后不得已将所剩无几的兵力撤往杏仁山,并与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奋力抵抗。

激战一直持续到第二日拂晓,日军伤亡虽然也很大,但因为知道已经包围了我军将领,所以坚持不放弃进攻且攻势一再加大,仅一天一夜,冲锋进攻竟然多达九次,张自忠尽管一直力战不退但最后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血战殉国。据日军的一位士兵描述,当时他与他所在的小队冲到杏仁山阵地时,地上躺满了我军的尸体,而有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国军官奋力站起,鲜红的鲜血已经将他的身体染红,手里已经没有了武器,即使奄奄一息但却不见一丝狼狈,依旧威风堂堂。他死死地盯着这些日本士兵,其中一个日本兵被这个军官盯得害怕,便向其猛开几枪,因为身中数弹,这位军官的脸上露出了些许难受的表情。这时,这个士兵被震耳的枪声惊醒,向那个微晃的身躯刺了一刀,最终,这位军官失去了最后一丝力气,轰然倒地。这一幕成为了张自忠将军留在世上的最后一个画面。

敌方士兵

张自忠将军血战殉国后,日军辨认出了他的尸体,将其好生收敛于棺木之中,并为其停战一日默哀,以示对这位战死到最后一刻的敌国将领的尊重。同天,将发现张自忠将军尸体的消息在日军设在我国汉口的广播电台进行播报。蒋介石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发出命令,要求前线部队不管以何种方式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将张自忠将军的尸体带回来,在接到命令的这天夜里,38师师长黄维亲自挑选精锐下属穿着便衣,当天夜里发起突袭,进入南瓜店后在多次进出拼杀中将张自忠将军的尸体从敌方手中抢回。

张自忠将军葬礼

国明政府下令将将军遗体安葬在重庆,在运往重庆的过程中,途经了宜昌,当时出现了这样一幕,宜昌城的道路两旁十万军民集体恭送将军遗体。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日军敌机三次飞往宜昌上空,但悼念的群众却无一人躲避,让后人敬佩。之后不久,将军灵柩停靠在当时作为国民政府首都的重庆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官集体亲自前往朝天门码头迎接,蒋介石更是在看到将军灵柩时扶棺痛哭,在场众人无不侧目。同年11月16日,以国葬之礼将张自忠将军安葬在重庆的雨台山。之后不久,冯玉祥在张自忠墓碑的附近种植了梅花,并下令将雨台山更名为梅花山,以此仿效明代史可法所葬的扬州梅花岭,一代忠良名将就此长眠,而他的忠义精神与爱国精神也将不断激励后人。

之后,名为“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的纪念碑在张自忠殉国的南瓜店建立,并且国民政府在此山下树立了两千座战死于十里长山的中国官兵的公墓以供后人祭奠。

梅花山下的张自忠将军墓

张将军牺牲后第四年,国民政府将宜城县改名为自忠县,用来纪念张将军。

抗战结束后,北平政府出台颁布了命令,自此将铁狮子胡同更名为张自忠路,后来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都设立了张自忠路,将一代名将的故事传播到全国各地。

新中国建立以后,修建了张自忠烈士陵园,并且应政府要求建设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将张自忠将军的生平事迹以及为国捐躯的真实情况用这种方式铺列开来,更加系统、全面、形象、真实的去反映来自革命年代的战争史实。

一九九一年由张廉瑜等人发起的名为张自忠教育基金会成立,并受到张自忠将军后人、旧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拥护。

张自忠路路标

张自忠将军身死南瓜店时49岁,当时的他育有两子一女,妻子也被查出患有子宫癌。早在渡河督战时,他就有一种预感,认为自己此去可能会有去无回,因此留下了两封遗书,一封写给他的部下,而另一封是写给当时的副总司令冯治安的。两封遗书是张自忠给他的上司,他的部下以及他的人民的交代,可却独独没有留下一字半句给他的妻子与子女。当张将军殉国的消息传回家中时,已经到了子宫癌晚期并陷入昏迷的妻子李敏慧却突然呓语道:师长回来了。家人们听到这句话都不禁潸然泪下。之后三个月,李敏慧也因病长辞于世,可能是夫妻二人去世的时间相隔比较近,世人都传其妻李敏慧是因不舍丈夫,最终绝食明志,以身殉夫。虽然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但夫妻二人感情深厚可见一斑。

张自忠夫妇去世时,他们的女儿张廉云年仅17岁,而作为最小的儿子张卫国也才仅有6岁。李敏慧临终之时,艰难地将自己的的小儿子托付于萧振瀛中将抚养,之后其最小的儿子又由周总理辗转送往苏联学习。

张自忠将军的孙子

一九五三年,当时19岁的张卫国决定学成回国,回国以后担任了天津燃油公司的工程师,现在也已经退休了并且长期定居天津。而他们的女儿张廉云在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以后留在了北京做了一名人名教师,后来又担任过中学校长、也在教育局工作过,后来又辗转进入了政协。张将军子女的一生相比于他自己来说,显得过于平凡,但这样在普通的岗位上为新中国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生也是极其有意义的。他们终究不曾辜负他们父母亲的期盼,成为了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廉珍,张将军与李敏慧的长子,他在其父亲牺牲后有了很大的改变,父亲牺牲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每天早上都会带着弟弟妹妹对着父亲的遗像诵读张家家训三次并深刻反思。张家家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祖祖辈辈都要做对国家有用的人。每日必读张家家训的三个孩子最后都成为了对新中国有用的人才。

张自忠的女儿张廉云

值得我们去注意到的是,张将军的长子张廉珍与其妻子一生共育有7个儿子,世人都说,张家如此人丁兴旺,一定与张将军为民贡献为国身死密不可分。虽然有人对此种说法过于封建迷信而持否定态度,但张廉珍每次听到都会深表同意。或许真的存在张将军庇佑的缘由吧,张将军后代张廉珍的七个儿子竟然全部都成为了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张庆宜,张廉珍的大儿子,之前一直在天津经委任职,最后光荣退休。次子张庆安,国家科研人员,曾在电力工程研究所研究相关的工程技术。三子张庆隆凭借自己的优秀学识成为了美国堪萨斯州克利夫兰大学的终身教授,虽然他常年身居美国,但他却并没有改为美国籍,他始终是中国人。四子张纪祖下海经商,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了一名商界精英,虽然他很有财富,但却一直遵从祖父张将军的遗训,勤俭节约。即使他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但他却一直以祖父为荣。张廉珍的五子、六子与七子也在不同领域内有各自的成就。

张自忠将军的家人及后人

和哥哥张廉珍不同,张廉云虽然仅有两个儿子,但也丝毫不比她的侄子们差,长子车晴一生都在从事科研事业,并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不少贡献。而次子车则不仅在央视任职,同时还在技术制作中心担任主任一职。

张自忠将军的的后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第五代,相信在张家人的优秀带领下,他们的后人还会像他们的父辈祖辈一样,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张自忠将军曾经说过:只要我们不怕死,日军又怎么敢为所欲为?因此,我将以我自己的身躯、头颅甚至是我的生命去激励中国人民打败日本,战胜敌军。从张将军的话语中,我们就能看出张将军在抗击日军时为什么可以不畏生死,因为他清醒的知道国土如此之小的日本之所以敢来侵略国土面积十余倍于他的国家的中国,并且在中国肆意烧杀抢掠,完全是因为国民党的一些将领们贪生怕死,更甚者只是为了保存己方的军事力量就直接选择不去抵抗,甚至直接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这样的行径又如何能去救国。

张自忠烈士林园

张自忠将军一生都在为国家而战斗,直到身死,都可无愧天地的直呼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赴死之决心,即使到海枯石烂也不会有半点改变的豪言壮语。一个以民族利益为先,以国家大义为重的军人,他的每一次谈话都会把“死”字带上,可这绝不仅仅是一句空话,而是每次身先士卒的亲身体会,他一直都在准备着为了抗日事业而牺牲,而他的牺牲也并非是为了贪图身后名,而是想以己之身去激励国人去战胜日本侵略者从而建立新中国。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虽无法亲身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可历史却告诉我们,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一直知道那些为国牺牲的英雄的伟大,但我们却也一直低估了他们的伟大。为了不辜负那些一身鲜血却仍旧不愿倒下,直至战斗到最后一刻得可爱的人们,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充实自己,为建设更加美好强大的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在新时代下我们一定要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为核心的创新精神,努力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这样才能告慰那些将一生都投身于战争年代的殉国英灵。

视频链接:为什么会有人称其为“汉奸”,抗战过程中,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上一篇: 渔猎民族(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区别)
下一篇: 共工怒撞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