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现的美丽画卷可以说是落日最美的余晖。
康熙的太子(康熙的太子为什么两次被废)
顺治十一年(1654年),明朝大将之后佟佳氏生下了爱新觉罗·玄烨,他就是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康熙幼年登基,在位整整61年,我们不可否认他曾经创造出一个鼎盛的王朝。
康熙皇帝
康熙出生没多久,皇宫里就开始遭遇天花的肆虐,小康熙不幸染上天花却大难不死。后来顺治皇帝也患有天花,病情越来越严重,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为了避免大清的下一个统治者像他一样在二十几岁也患天花离世,他和皇太后决定立康熙为太子,因为患过一次天花后就有免疫力。
1661年,顺治皇帝被天花夺走了生命,年仅24岁。两个月后,8岁的康熙继承大统,成为清朝的第四任皇帝。
幼年登基的康熙毕竟还是小孩子,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孝庄)知道朝中的很多大臣肯定认为康熙什么都不懂,不会听命于他,就由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四个开国辅政大臣管理国家政务。
顺治当初之所以用异姓大臣辅政,就是希望他们相互制约,避免皇朝被别人夺走。可是四个大臣当中索尼已经老了,他知道君臣之间的微妙,所以经常称病不上朝。但是鳌拜就不一样,他一手执掌朝政大权,根本不把其他人和康熙小皇帝放在眼里。
康熙登基一年后,他的生母就因病去世了。抚养和培育康熙的重任全部由太皇太后负责。正是因为太皇太后的一路扶持,康熙才得以在艰难的境况中走上了亲政之路。
康熙影视图片
在康熙十二岁(1665年)的时候,为了遏制鳌拜的势力,太皇太后选中索尼的孙女作为康熙的皇后。因为索尼的孙女不但温柔贤淑,她背后的家族势力可以帮助康熙稳固皇位。
后来,她的叔父索额图果然帮助康熙一起擒拿了鳌拜。从此,康熙对太皇太后更是敬重和感激,对太皇太后给自己选的皇后也是疼爱有加。
可是1669年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在三岁时夭折了,康熙对这个儿子很是喜爱,儿子的夭折,让他难过了很久。
1674年,20岁的皇后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是皇后在生产的过程中,因为出血过多难产而死。悲痛不已的康熙把这个儿子当成宝贝,取名为胤礽,并从小把他养在身边,对他倍加疼爱,在胤礽一岁多的时候就把他册立为太子。
胤礽被册立为太子之后,康熙对他悉心培养,他学识渊博,对这个未来的帝王全力以赴,悉心教导。
胤礽因为有康熙的亲自辅导,所以他从小勤奋学习,从没偷懒过。加上他天资聪明,学习进步很快,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能把满、汉、蒙三种文字运用得炉火纯青。骑马、射箭、武术等更是无人能及。
康熙对这个他自己亲自培养的太子很是满意,看到太子不断成长,仿佛看到他当初自己的影子,所以等太子长大一些的时候,康熙就开始给他传授治国之道。
胤礽的能力很强,他具有极高的政治天赋,在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朝中所有政务全部由胤礽负责。
胤礽影视图片
胤礽这个储君不负众望,把朝廷事务处理得有条不紊,赢得众多大臣的认同和拥护,康熙对他也是很赞赏。
正因为康熙对这个储君满意和喜爱,所以他再次出征噶尔丹时才会对众臣说:
?“凡事俱著皇太子听理,若重大紧要事,著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
康熙是个好父亲,也是个称职的父亲,他对胤礽百般呵护,尽心培养,甚至打破规矩,在每年的冬至要百官对他行二拜六叩之礼。
然而成年后的胤礽侍宠而娇,脾气变得暴躁,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谦和,渐渐变得纨绔,他外出巡游的时候,肆意挥霍浪费,甚至还动不动就处置忤逆他的大臣。
康熙当然知道胤礽这些行为,但是他觉得作为太子,那些处事行为不是很过分,给予他足够的宽容。就算有时候他看不惯太子的行为,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康熙认为,太子从小就这么乖巧,他现在犯错肯定是身边有了小人,所以就不断地更换太子身边侍候他的人,这让太子更加变本加厉、肆无忌惮。
康熙这时候才觉得太子做得有些过分了,为了制衡太子,在1698年,他册封了其他的皇子,他让这些皇子可以参与国家的政务,相互监督,这样就削弱了太子的权利。
胤礽成年后他的性格变得蛮横起来,他看到那些皇子的权利逐渐增加了,他感觉到了危机,所以跟其他皇子的矛盾日益增加。
康熙给其他的皇子权利,本来就是要制约太子,让他有所收敛。可惜胤礽没有领会到康熙的用心,依然以太子的身份作威作福。
1708年,康熙要去塞外出巡,他命令太子还有其他的几个皇子,包括七岁的十八皇子一起随驾。
其间十八皇子在途中得了急病,康熙很着急,只能把他留在途中医治。康熙看到其他的皇子纷纷对十八皇子表示关心,唯独太子胤礽无动于衷。
此时,康熙才觉得太子没有仁爱之心,加上在路上那些皇子向康熙告发太子的各种罪状,说他是暴君,对手下施暴,放纵他的身边的人去勒索等等。于是康熙觉得很失望,也很生气,打算废太子。
最终让康熙决定废太子的是巡游返回途中的一天夜里,太子悄悄靠近了他的帐篷,从帐篷缝隙中偷听康熙跟大臣议政,这触碰了帝王的逆鳞。
于是,在1708年9月,康熙召集了所有随行的官员、大臣以及所有侍从人员聚集在布尔哈苏台行宫中。他声泪俱下宣读了太子的所有罪状,并宣布回到京城后立即废除他的太子之位。
对自己亲手养大和培养成才的儿子做出这样的决定,康熙能不难过吗?又加上白天听到在途中治病的十八皇子不治而亡的消息,更是悲痛不已,夜不能寐。
回到京城后,康熙命人把胤礽幽禁起来,命令四皇子胤禛和皇长子胤禔一起看守。
于1708年9月24日,昭告天下,废太子。
这一年康熙年岁已近五十,一连串发生的事情让他心力交瘁。他告诫他的儿子们要安于本分,不要再生出事端。
可是那些皇子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看到太子被废,给了他们希望。为了争夺皇位,皇子们开始各自筹谋。
康熙看到儿子们为皇位明争暗斗,意识到这个局面再继续发展下去必将会酿成悲剧。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储君。
于是在1809年3月,康熙重新给胤礽恢复了太子之位。谁知道胤礽恢复太子之位以后,很快召集太子党一派,再次展开了皇位之争。
1710年四月,太子竟然策划逼迫康熙尽早让位,这让康熙怒不可遏,决定再次废太子。他向诸位皇子宣告:
“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的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闻皇太后,著将胤礽拘执看守。"
1712年11月,康熙昭告天下,再次废黜太子。
康熙虽然对胤礽的这些做法很是心痛,但是毕竟这个儿子是他亲手养大的,付出了很多精力,感情也很深厚。
所以康熙在晚年的时候也为胤礽做了打算,命人在郊外修建一座王府给他居住,以除后患之忧。
1724年(雍正二年),胤礽病逝在这座王府里,终年51岁。
胤礽画像
这位被康熙宠爱半辈子的儿子,一生跌宕起伏,是历史上第一个被两立两废的太子。尽管一岁多就被立为储君,但是他拥有过多的权利,锋芒太露,对康熙构成威胁,被废是不可避免。
康熙一生共有五十多个子女,按理说,应该是多子多福的,但是这些子女活到成年的只有24位皇子和7位公主。
在这些儿女的成长过程中,康熙不仅要平息儿子们之间的皇位争夺,还要不断地经历失子之痛。特别是他疼爱的小皇子离世的时候,作为太子的兄长胤礽竟然没有任何悲伤,这些都是悲催的帝王之痛。
这世间每一位父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作为皇帝的康熙也希望自己的接班人能听他的话,也能像他一样优秀,前提是不许他对皇位虎视眈眈。
胤礽从小就乖巧听话,各方面都很优秀,他都是按照康熙对储君的培养亦步亦趋成长起来的。
康熙给予他太多溺爱和纵容,对他犯的错不及时纠正甚至视而不见,导致他成年后与康熙背道而驰,可谓子不教父之过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