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杜伯为杜姓得姓始祖

杜伯为杜姓得姓始祖

杜伯为杜姓得姓始祖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杜姓最早主要发源于今陕西西安东南一带,春秋战国时期,杜姓已有徙居楚、鲁等国的

寻根溯源

1.出自祁姓,为帝尧裔孙刘累之后。据《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成王封其弟虞于唐,把唐国(刘累子孙所建)原国君后裔迁到杜(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有杜伯桓曾任周朝大夫,被冤杀后其子孙以国为氏。

2.据《世本》所载,相传是黄帝时酿酒的发明者杜康的后代。一说杜康即夏帝少康,汉《说文解字》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由此,杜姓最早的祖先是夏帝少康。

3.出自芈姓,以祖先字名为氏。据《史记楚世家》等记载,春秋时楚国国君熊囏,号杜敖,亦称堵敖、庄敖。其后子孙以其名号为氏,称杜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时有鲜卑代北独孤浑氏,金时女真人徒单氏、满族都善氏、图克坦氏、鄂伦春族杜宁肯氏、裕固族杜曼氏、达斡尔族德贡氏、达力德尔氏等改姓杜,其它如满、蒙、土家、京、回、俄罗斯、壮、藏、朝鲜等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杜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周成王将其弟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杜姓最早主要发源于今陕西西安东南一带,春秋战国时期,杜姓已有徙居楚、鲁等国的,《新唐书》云:“在鲁有杜泄,避季平子之难,奔于楚,生大夫绰。绰生段,段生赫。”杜赫为秦将,食采于南阳衍邑,时人称为杜衍。赫少子杜秉,任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秉子杜札,任南阳太守;札子杜周,任御史大夫,于汉武帝时以豪门望族被朝廷强迫迁徙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后形成杜姓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望郡——京兆郡。京兆杜姓,出自汉建平侯杜延年之二十世孙杜文、杜瑶。其后的几百年间杜姓又形成许多分支地望:襄阳杜姓,出自当阳侯杜预少子、晋弘农太守杜尹;洹水(今河南安阳一带)杜姓,出自戴侯少子杜宽;濮阳杜姓,出自杜赫之子杜威,世居濮阳,裔孙杜谟,后魏时任濮阳太守,因家焉。总之,先秦至汉之际杜姓主要繁衍于今陕西,其播衍过程,从陕西至山东,再至河南,终又复归陕西。魏晋南北朝时,中原板荡,狼烟四起,杜姓为避战乱大举南迁,其先后于湖北之襄阳、襄樊,四川之绵竹、成都及浙江之钱塘,繁衍成为大族。唐末杜让能任山南节度使,遇战乱避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让能裔孙杜仁为避元乱又迁福建同安安仁里马銮乡,称为马銮杜姓始祖。明初杜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明清之际,杜姓已遍布全国各地,而且远播海外,东南亚、欧美都有杜姓后裔的足迹。

宗族特征

1.杜姓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自周代以来,见于史册者就有352人。政客无数,仅唐代,杜姓任宰相者就有11人。诗人、书画家、文学家、经学家、发明家无数,尤可一提的是能工巧匠辈出。

2.杜姓在漫漫岁月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约定俗成有以下四点:①敬奉土木。②牢记破锅。杜姓每逢亲人临别都要嘱咐:“世代牢记住,咱是破锅杜。”乃是由古代杜姓兄弟破锅分铁作为永久信物而来。③昭穆有序。如河南省社旗县杜姓一支议定从(破锅)十二世始,以弘字起为:“弘寿士全凤,光明道德兴,庆祥应安培,书客振家声。”又如登封县议定从十五世起:“应云起化,中和振光,吉祥万善,美景贤良。静观淳厚,继天从康,鸿声高闻,凤鸣交望。”④禁忌通婚。有的支《谱》家乘中铭训,本氏族内“不通婚”或“禁忌通婚”。

大槐树寻根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恢复生产、充实国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于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50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杜姓为洪洞大槐树重要的移民姓氏之一。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杜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杜姓祖先神位供奉在大槐树景区祭祖堂六号供橱。

山西晚报记者白洁

上一篇: 谁知道杜氏的起源?
下一篇: 【长汀百家姓】你知道杜姓是怎么得姓的吗?它是炎帝第七世后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