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承重黎、荀氏,始祖为程伯、伯符、程伯休父、隰叔。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三十一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程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程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潜夫论》。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四:①源自风姓。据《广韵》、《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相传古帝王颛顼高阳氏生称,称生老童,老童有两个儿子重和黎。重和他的后裔世代担任南正之官,是掌管祭祀天地神灵的官职;黎和他的后裔为火正之官,管理民事。到商朝时,重的后裔受封于程国,爵位为伯,称程伯。程国故地在今河南洛阳市东,一说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其后裔以程为姓,是为河南、陕西程氏,史称程姓正宗。②源自伯符之后。据《元和姓纂》记载,程姓的鼻祖是伯符,他曾向周王献“三异之端”,即“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双穗之禾”,于是被封在广平的程地,其后裔以邑为氏,称程姓。伯符亦为重黎之后,是为河北程姓。③源自以地名为姓。据《万姓统谱》、《元和姓纂》记载,周宣王时重黎的后裔程伯休父失掉了原来的官职,做了周王的司马官。又因克平徐方之地有功,被封于程邑。其后裔有以官名为姓者称司马氏,又有以地名为姓者称程姓。④源自姬姓荀氏。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旦分封诸侯,周文王第十子受封于郇,史称郇伯,郇侯。春秋时,郇国被晋国所兼并,其子孙以原国名郇为氏,后去耳旁加草头为荀氏。春秋时期晋国公族隰叔受封于荀邑,荀邑故地在今山西正平县西,其后以荀为姓,荀氏的支子,食采于程,程邑故地为今山西新绛县,其后以邑为氏,称程姓,是为山西程姓,这一支程姓后来成为程氏家族迁徙,繁衍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郡望〕程姓郡望主要有广平郡、河南郡、安定郡等。安定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在今宁夏固原县至甘肃定西县一带。
〔堂号〕程氏以安定、广平、明道、伊川、立雪等为其堂号。明道堂、伊川堂、立雪堂:都是根据宋时程颐、程颢说的。程颐、程颢兄弟二人都是大儒周敦颐的学生。程颐人称“伊川先生”;程颐,人称“孟子以后一人而已”。因为他兄弟二人能继承孔孟的道统,所以叫“明道堂”。二程讲学,迟到的站到门外侍听,雪深三尺不知寒,心都用到听讲上去啦。有成语“程门立雪”,故名“立雪堂”。
〔堂联〕程姓的堂联有:存孤全义(程婴);倾盖论交(程本)。衡阳主簿(程洵);河洛渊源(程王向)。吴太傅闺房进训(程秉);侯夫人仁恕兼全(程颐)。姓启程国源流远;望出安定派系长。玉色金声,祥云瑞日(程颢、程颐);重黎聪哲,休父疏支(程姓祖先重、黎、休父)。爱物为心,一命于人亦有济;得民以道,千秋斯统不虚传(林则徐题南京程颢祠联)。首创隶书苦十载(程邈);善酿美酒传千秋(程林)。揉春为酒;剪雪成诗(程颂万自题联)。家绍真儒,襟度光风霁月(程颢、程颐);才夸人杰,文章瑞日祥云(程颢、程颐)。桐云影淡;梧月光清(程家厅堂联)。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程道周自师医室联)。洛水溯渊源,诚意正心,一代师宗推北宋;涪江汇薮泽,承先启后,千秋俎豆焕西川(程颐涪州北岩点易洞联)。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程氏32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程氏273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350例。程姓的历史名人春秋时晋国有程婴;秦代有文字学家程邈,为隶书的创始人;西汉有车骑将军程不识;三国时吴国荡寇将军程普;唐代有卢国公程咬金,宰相程异;宋代有哲学家程颐、程颢;清代有书画家程正揆。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程姓172558人,临汾市16782人,洪洞县3747人。
〔供橱〕程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二号供橱。
〔家谱〕程姓的家谱有:《全国十万程氏会谱十卷》(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怀来县程氏族谱一卷》(河北怀来县档案馆);《江苏丰县程氏族谱三卷》(江苏丰县孙娄乡孙娄村);《江苏溧阳程氏宗谱二十卷》(吉林大学);《浙江奉化程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浙江奉华县文管会);《浙江东阳玉溪程氏宗谱十六卷》(浙江东阳县虎鹿乡东冈头(有残));《浙江常山傅严程氏宗谱二十一卷》(浙江常山县新昌乡岩前村(存三卷));《安徽皖江程氏宗谱四十一卷首一卷》(北京图书馆);《安徽晋熙程氏江修宗谱十五卷首一卷》(北京图书馆);《安徽徽州程氏世谱》(北京图书馆)。
〔字辈〕1935年程介三编修《程氏族谱》,湖北江夏(今属武昌)程姓一支字辈谱为:“敦仁广义,远绍显谟,培基振绪,愈奋伟烈,德泽绵延,时久弥芳,和霭充盈,毓秀钟炎。”1924年程兰纂修《程氏宗谱》,安徽绩溪程姓一支字辈谱为:“有明之士,定昭宗礼,必叙伦常,名正言顺,敦本发祥。”河南洛宁程氏一支字辈谱为:“子言思克,继世心宗,佳斯其彦,延洛章明,毓秀广远,相传大千,永推十业,长流万年。”
〔迁徙〕程姓最早主要发源地在今河南、山西两地。其具体播迁,大致上,春秋时,程姓主要繁衍于晋国,即今山西省境。秦汉之际,程氏除在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进一步繁衍外,已有程姓迁入蜀郡之地,以及今浙江乌程县和今江西南昌。其繁衍于河南洛阳一带的程氏,后形成当地一大郡望。其间,又有程氏不断地向四周邻近的省境———如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迁移。此时,河北西南部的程姓也繁衍得昌盛,于是,在广平也形成了一大望族,故程姓又增“广平”一堂号。总之,至汉代,程姓主要称盛于我国的北方各地,主要分布于今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等省地,并有程氏南迁于今四川、浙江、江西等地。程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之际,特别是晋末,因北方连年战乱多事,中原士族大举南迁,程姓也随之南迁。其中安徽、江苏等省是程姓首先南迁的主要地区,其后再繁衍于湖南、江西省境。与此同时,程氏在我国西北部又有了新的发展,故又有“安定”一大郡望的形成。到了唐宋时期,程姓人士已散居全国大部分地区。其中,据有关学者考证,在北宋年间,在河南又形成了一支影响巨大的伊洛程氏。这支程氏的形成起始于五代后晋时的深州陆泽人程羽,到程颢、程颐兄弟开创宋明理学,而闻名全国,因而伊洛程氏也被后世称为程氏正宗。
关于这一支系程氏的形成和迁徙,据《中原寻根》记载的有关史料,其大致繁衍的情形是这样的:始于五代后晋时深州陆泽人程羽,天福年间擢进士第,为避战乱迁居醴泉。北宋时任醴泉县令、成都知府。赵匡义即位,擢兵部侍郎,并赐第宅于京师,后迁文明殿学士。其子程希振,官至虞部员外郎。至曾孙程王向,官至太中大夫,封永年县伯。嘉元年,程王向将其祖父程希振、父亲程辶迁葬于伊川,把家从开封搬到洛阳。这就是伊洛程氏之始。程颢、程颐便分别是程王向的长子、次子。至宋高宗赵构南迁,程颐长子程端中随高宗南渡,携族人迁池州;次子程辅迁居金城及丰县。再传至6世孙程叔浩迁孝感;7世孙程植迁山东菏泽马岭岗;9世孙程九公居池州,因避乱迁河南鲁山,是为鲁山程氏始祖;元末程颐9世孙程用复迁回河南洛阳。其长子程光祖子孙有的迁河南太康,有的留居安徽休宁;次子程绍祖子孙有的迁山东单县,有的迁河南兰考;三子程敬祖进士及第,出任广东按察使司。由上见得伊洛程氏在河南省及江南地区繁衍的盛况,从而也使得河南程氏自南宋开始,成为了我国江南程氏繁衍的主要来源之一。程姓南迁于福建、广东等省,则始于元末。据《台湾程氏族谱》记载,先世为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太守坊人,元末,程文智因官入闽,为福建清州知事,为开闽始祖。
其弟文惠居漳浦,封迪功郎,明世宗时,文惠之后程渠爵,携二子惟山、惟海,自漳浦梁山居诏安后门山,是为诏安始祖。之后再迁入广东等地。明、清之际,程氏便广布于我国广大地区。总之,历史上,程姓的分布是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为主;南方是以安徽、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为主。洪洞大槐树移民新河程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董夏村;新河程氏另一支始祖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周家尧村、王村;新河程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马庄村;郓县程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郓县杨庄集镇程庄村;嵩县程氏一支始祖讳思明,于明成化六年迁居嵩县程村;濮阳程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户部寨小寨村、双寨村、文留镇王程庄村、徐镇程忠陵村、胡状乡程庄村;濮阳程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海通乡董庄村;濮阳程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子岸乡孙河沟;蓟县程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蓟县孙各庄村;郊区程氏一支始祖兄弟三人,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离开时每人一个“金香炉”,在走到今河南洛东,兄弟一个不想走了,他们就分手了,一个向北到了今北京市郊区门头沟区,一个向南走到了湖北省均县境内定居;凉城程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凉城县程家营村;菏泽程氏一支始祖讳思礼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山东菏泽程屯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