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承妫姓,始祖为胡公满。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十三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胡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阳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胡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世本》。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胡国国君之后。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时有两个胡国,胡国国君的爵位是子爵,一个胡国在河南郾城,是周初分封的一个姬姓小侯国,公元前518年被楚国所灭。一个胡国在安徽阜阳,是属归姓国,公元前495年灭于楚,战国时为楚邑。两个胡国,春秋时先后被楚国灭掉了,胡国国君的后裔有以国名胡作为姓者。是为河南、安徽胡姓。②源自妫姓。据《元和姓纂》记载,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氵内河,所以又称妫姓。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周朝,追封前代圣人的后裔,找到了帝舜之子商均的第三十三代裔孙妫满,武王便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为妻,封他为陈侯,建都宛丘,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陈国共传二十世,二十六代君王、历时五百八十八年,春秋时公元前478年,为楚所灭。妫满去世后谥号胡公,他的后人就以其谥号胡作为姓。陈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北部的阜阳、河南中部的郾城等地。是为河南胡姓。③源自他族他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鲜卑族的复姓纥骨氏,魏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单姓胡;据《周书》记载,敕勒族有胡姓,五代后周有名胡琮者是其后裔。另据《楚国先贤传》记载,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
〔郡望〕胡姓的郡望主要有安定郡、新蔡郡、淮阳郡、吉州等。安定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县);东汉时移至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东南);西晋时又移治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北)。
〔堂号〕胡姓以安定、澹安等为其堂号。澹安堂:宋朝胡诠治《春秋》学,除枢密院编修官,力主抗金,得罪当朝,辞官,著《澹安集》。
〔堂联〕胡姓的堂联有:寿齐九老(胡杲);名列四真(胡瑗)。经资羽翼(胡宁);祠表贤良(胡林翼)。理学宗功(胡寅);春秋心典(胡安国)。冬去松枝仍独秀;春来梅蕊已齐开(胡安国)。安国成名,本由吴母(胡安国);稚威有妹,不亚刘家(胡天游)。
〔名人〕九九版《辞海》收录胡氏60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胡氏323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416例。胡姓的历史名人战国有胡衍;汉代有胡岑,汉桓帝时任并州刺史;唐代有胡元范,义阳人,诗人;宋有教育家胡瑗,文学家胡仔,资政殿大学士胡铨;明代有天国名将胡大海,宰相胡惟庸;清代有书法家、画家胡大年。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胡姓204357人,临汾市15661人,洪洞县3721人。〔供橱〕胡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三号供橱。
〔家谱〕胡姓的家谱有:《河北霸县胡氏族谱不分卷》(南开大学);《辽宁本溪胡氏谱书一卷》(辽宁本溪市富家楼乡富家楼村);《上海胡氏家乘家传不分卷》(上海文化管理委员会);《江苏丰县胡氏家谱四卷》(江苏丰县博物馆);《江苏常州胡氏宗谱十二卷》(南开大学);《江苏常州毗陵胡氏宗谱十二卷》(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常州毗陵修善里胡氏宗谱五卷》(南开大学);《浙江宁波蛟东胡氏重修宗谱四卷》(浙江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浙江宁波慈东田湖村胡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浙江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浙江奉化重修胡氏西溪宗谱四卷首一卷》(浙江奉化县文化管理委员会);《槐源胡氏宗谱》(槐源胡先斌)。
〔字辈〕据《麦田胡氏族谱》,江西泰和胡氏字辈谱为:“鉴彦通文,德重政大,仲福正昌,志玉庆炳,宗秀才贤,洪华荣受,增兴上国,必上醇禧,端垂永久,企汉文云。”寿支字辈谱为:“文云福廷,仕子清彦,世尚向秉,其三善成。”珍支字辈谱为:“文云福祖,添楚召义,廷万敦公,明正善成。”昊支字辈谱为:“文云福俊益,思通文友冕,玉则光其贤,士民多显达,翼之学有本,安国才自超。”又民国25年,麦田胡氏合修宗谱,其通派字辈谱为:“德泽敷南国,鸿章锡远方,谦恭崇厚道,仁孝振纲常,治谋原笃,缵绪克隆昌,勋业怀先代,钟祥保祚长。”濮阳市区白仓胡家拐胡氏一支字辈谱为:“丕元平克尚,敬兰冠秀富,国泰民自安,世肇德培善,俊杰美好广,万年永周全。”
〔迁徙〕胡姓的主要发源地有两个:即发源于今河南淮阳一带的胡姓和发源于今安徽阜阳一带的胡姓。这两支胡姓后经长期不断繁衍融合,基本上形成了今天胡氏满天下的盛况。其最初繁衍中心基本上还是在这两个地区境内。至汉时,向西迁入陕西、甘肃,向北迁入山西,向东迁入山东,后南迁入湖北、江西。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胡建一族,在后汉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了各地胡氏衍生的主要来源。三国时,魏阳陵亭侯胡质,其儿子平春侯胡威,死于今甘肃泾川县北。迄于隋初,胡氏繁衍成安定一带望族。其后裔胡奋在曹魏入晋以后,使其家族由功勋之家进一步成为外戚之家。其后裔相继在今河南新蔡繁衍,亦成为望族。又有一支,据《吉安胡氏考》记载,其祖先于五代南唐时,由醴陵德善乡迁入吉州,或迁入金陵,其后裔以江西为繁衍中心,向西、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等省。胡姓迁入福建,始于西晋末年。据《台北胡氏族谱》记载,先世居于陈,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乃与林、黄、陈、郑、丘、何、曾等八族入闽。唐乾符元年,胡竦迁入晋安郡,被奉为闽中胡氏始祖。竦生五子:长胡博,回寿春;次胡审,迁崇安;三胡慎,徙剑莆;四胡明,分居闽县;五胡笃,居晋江。傅至胡致济、胡浩济,因避元兵之乱,再分居闽南各县。
再后有胡氏自福建迁入广东等地。这一支胡姓其先世也为居今河南淮阳一带的胡姓。洪洞大槐树移民槐源胡氏一支始祖讳端,字正心,山西泽州阳城人,明初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居槐源县伊川,兄弟三人分居常川、乐志沟、吉泊三地(古称常川、储川、明白川),而后发展到伊河两岸十余村庄,其中有河西的常川、鸦岭、周村、河东的乐志沟、胡家寨、小胡寨、胡集、吉泊、储家窑、蔡店、白沙、戴堂、宝丰县的胡张庄等地;新河胡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杏园谷村、陈村;莘县胡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化庄村;濮阳胡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新习乡;濮阳胡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新惠、文留镇胡家庄村、习城乡胡寨村,濮阳胡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濮阳市市区胡集;长葛胡氏一支始祖于明代自山西洪洞迁居长葛县坡胡村;民权胡氏一支始祖于明代自山西洪洞迁居民权县胡集;黄骅胡氏一支始祖同邢、刘三姓,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黄骅镇冲寺口;黄骅胡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滕庄子乡西道安村;安国胡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安国县里河村;大兴胡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十一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大兴县朱庄村;延庆胡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元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延庆县黑汉岭;丰县胡氏一支始祖讳属军,于明洪武二年自山右临汾离家,四年至南京,十四年再迁徐州西关,十五年又迁王家凹,十六年迁丰县五营堤口;赤峰胡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赤峰市大夫营子村;大城胡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郑家村乡魏胡;大城胡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郑家村乡魏胡村;阳谷胡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安乐镇胡楼村;阳谷胡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闫楼镇胡马村;阳谷胡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翟庄乡南胡庄村、北胡庄村;阳谷胡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金斗营乡胡沙窝村;成安胡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成安县郭坊乡胡营村;濮州胡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州红船西北三里许胡家庄;澶州胡氏一支始祖兄弟三人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澶渊郡,一支居新习庄,一支居濮阳县习城乡胡寨地,一支不知何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