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巴渝风|涪陵白鹤梁:“石鱼出水兆丰年”

巴渝风|涪陵白鹤梁:“石鱼出水兆丰年”

巴渝风|涪陵白鹤梁:“石鱼出水兆丰年”巴国故都涪陵,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长江与乌江交汇处,是一座古老而富有活力的滨江城市。▼在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有一道长约1600米、宽约10米至15米的天然石梁

巴国故都涪陵,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长江与乌江交汇处,是一座古老而富有活力的滨江城市。

在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有一道长约1600米、宽约10米至15米的天然石梁,常年有白鹤群集梁上,传说唐代道士尔朱通微修炼得道,在石梁上乘白鹤仙去,“白鹤梁”由此得名。

先民们在白鹤梁上雕刻石鱼并引以为水标,观测长江水位的变化。石鱼出水则意味着一个枯水周期的过去,丰收年景将至。这就是涪陵古谚语“石鱼出水兆丰年”的由来。

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下碑林”,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

水下碑林艺术馆

白鹤梁题刻生成年代可以上溯到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题刻记录了1200多年间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共刻有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另有165段历代刻文。

白鹤梁上刻印着历代名人真迹,荟萃“颜、柳、苏、黄、真、草、隶、篆”名体书法于一梁,大放异彩,流芳千古。其中,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题写的“元符庚辰涪翁来”,更是令人惊叹。

这些题刻分布于石梁的不同位置,常年淹没于水位线下,唯冬季江水枯落时才显露水面。白鹤梁题刻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众多珍贵题刻堪称国宝,被称为“千古绝唱”。

题刻中的廉洁文化

在白鹤梁的众多题刻中,我们能够看到古代中国官吏爱国爱民的思想、担当天下的抱负、清廉戒奢的原则和行范自律的修养。

▲题刻《吴革题记》

题刻故事

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涪州知州吴革等观石鱼题记。

吴革一生为官清廉,爱民亲民,在涪州为官时,受到人民爱戴。题记中记载“易以包无鱼为远民,民固可近不可远。余牧是邦久矣,今岁鱼石呈祥,得以见丰年,而知民知不远矣。”表达了其亲近于民,为民所想,办民所需的家国情怀,同时也验证了“石鱼出水兆丰年”的说法。

据《宋史·吴革列传》载,“吴革字义夫,华州华阳人,国初勋臣廷祚七世孙也, 少好学,喜谈兵。金人南牧,帅兵解辽州之围,使粘罕军,见之庭,揖不拜,责其贪利败约,词直气劲,粘罕少屈,为追回威胜诸屯兵,授书使归……”。

▲题刻《黄寿石鱼诗》

题刻故事

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涪州知州黄寿观石鱼题五言律诗。

白鹤梁上大多数题刻都是描述的“石鱼出水兆丰年”,但黄寿却辩证的看待了“石鱼出水兆丰年”,认为“丰凶良有自,奚关水石踪”。

黄寿,字纯仁,江西南城人,进士,任涪州知州时,修义学,为涪州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节用爱人,尚俭革弊,州民颂其为“神官”。

黄寿认为,如果老百姓遇到了清官,石鱼没有露出水面也是丰年,如有遇到了贪官,即使石鱼露出了水面,也是凶年。丰与凶跟石鱼是否出水无关,而与主政官员是否关心百姓有关。诗中用“鸱鸮”比喻贪官,“鸾凤”比喻清官,表达了黄寿节用爱人的为官思想。

▲题刻《张师范石鱼诗》

题刻故事

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涪州知州张师范镌刻。该鱼刻为独立亘石,镌刻技术精湛,突出了精、气、神。时隔两年(公元1815年),张师范特意为这尾石鱼写下了一首石鱼诗“石鲸自有形,跃入蛟龙宅。霖雨及时行,永显濠梁跡。”他希望石鱼能给涪州百姓带来丰收的好兆头。

千古绝唱今涅槃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白鹤梁题刻将永沉江底。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记忆和人类遗产,经过10年论证、7年建设,国家投入2.1亿元资金,修建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原址、原貌、原环境保存这一大河遗产。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分为地面陈列馆和水下参观两大部分。在地面陈列馆展厅内共设有“生命之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观测”“长江之尺——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的人文价值”等展览单元。参观者将通过声音体验、视觉体验、参与体验、情感体验获得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

如今的白鹤梁,可以通过乘坐91米长的电动扶梯,下到江面的40米水下,透过玻璃观测窗欣赏和研究题刻。从题刻到博物馆,白鹤梁已凤凰涅槃,再获新生。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上一篇: 涪陵周边竟私藏这样的仙境!趁人少赶紧去!
下一篇: 浅论季札(延陵季子)是国家级文化名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