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为什么说雍正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独裁的君主

为什么说雍正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独裁的君主

为什么说雍正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独裁的君主作者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中选取了几个重要人物,自先秦到清末,把那些世代敬仰的英雄豪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用权力的视角重新审视,向我们展示他们丰功

今天我们把谌旭彬的《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给讲完。

谌旭彬的这本书不厚,你只需花一个下午就能读完。页数尽管不多,时间跨度却很长。作者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中选取了几个重要人物,自先秦到清末,把那些世代敬仰的英雄豪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用权力的视角重新审视,向我们展示他们丰功伟绩之外的另一面。

实际上,作者说来说去,无非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历史上那些有为之主,往往是精通权力游戏的高手,说得再直白些,他们清一色都是独裁者。即便是那些打着“仁君”旗号的帝王,首先在乎的也是自己的权力是否稳固,自己的欲望能否及时得到满足。

历史人物专栏_历史人物专题_独断专行的历史人物

他们之中,有善于用制度工具驾驭黎民的皇帝,比如秦始皇。也有雄才大略,心狠手辣的魏武帝曹操。即便以开明纳谏著称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嘴上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大臣们批评他的时候虚心接受,可回过头来照旧我行我素,把旁人的劝诫当耳边风。

不过在我看来,在所有的帝王中,最狡猾,最阴险,最深谙权术者,非雍正皇帝莫属。

雍正你一定不陌生,不少人是通过历史剧和宫斗剧认识他的。多数人对雍正的印象,无非以下两点:

一方面,雍正相当勤奋,是个工作狂,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是个难得的好皇上。

另一方面,雍正也是个狠人,他能从激烈的夺嫡斗争中脱颖而出,本身就证明了他的城府之深,手段非凡。上台之后,雍正对昔日和自己争位的亲兄弟毫不留情,还创立了密折制度,鼓励大臣打小报告,对欺上瞒下的行为零容忍。

独断专行的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专题_历史人物专栏

雍正影视形象

关于雍正的独裁,民间还有各种可怕的传说。比如有一种叫做“血滴子”的暗器,据说是雍正的发明。它可以套在人的脖子上,四周设置了装有利刃的机关,刺客只需把绳子一拉,机关里的利刃就能将人头割下。雍正就是以这种方式诛杀不听话的人。

雍正几乎集中了独裁君主的一切特征:心狠手辣、严刑峻法、独断专行。不过比起这些,雍正最独特之处,是他喜欢侮辱大臣的人格。

在书中,作者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雍正的手段。

第一个例子来自雍正二年,这一年,河南封丘县以修复黄河河堤需要人力物力为由,要求“生员与百姓一起当差”。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清政府曾有规定,读书人可以免除差役和徭役,无论你有无功名,只要是读书人,就能享受这一特权。

然而,雍正上台后觉得不对劲,读书人凭啥例外呢?一方面,他认为读书人没资格享受这种特权。而另一方面,很多老百姓为了逃避徭役,通过托关系走后门把自己编入所谓的“儒户”,如此以来,朝廷能征到的人力就减少了。

独断专行的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专题_历史人物专栏

于是雍正出了一条新规定:除非当官的和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其他人一概不能免除徭役。

这个新政策的好坏我们暂且不谈,可对于读书人而言,却不啻为极大的侮辱。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读书人双手从来是不沾污泥的。现在你居然要他们去干那些脏活粗活,读书人岂能接受?

于是,封丘县的读书人率先发难,他们决定给政府一个下马威——集体罢考。

我们都知道科举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读书人罢考,相当于企业工人罢工,告诉他们的老板:咱们以后不给政府打工了!

这原本也不算什么大事。但雍正在考察事件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在镇压罢考行为的官员中间,只有一个叫田文镜的官员最为积极,其他河南的官员则普遍持消极态度。而田文镜并不是科举出身。

独断专行的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专栏_历史人物专题

田文镜

为什么大多数官员不愿意镇压罢考?原因很简单,官员和读书人归根到底是一体的。官员自己就是通过科举这条路上来的,他们自然和读书人穿同一条裤子。若天下的读书人倒了霉,唇亡齿寒,届时倒霉的还不是他们!

对于雍正而言,这构成了对他权威的重大挑战,在他看来,官员已经和读书人沆瀣一气,你今天拒绝为朝廷打工,明天说不准就会鼓动老百姓揭竿而起了!

于是,雍正指示田文镜弹劾河南省内科举出身的官员。之前说过,田文镜非科举出身,在讲究学历的官场上本就遭人瞧不起。不仅如此,田文镜还时常任用市井无赖担任酷吏,残害地方百姓。

对于这样一个人,官员们当然不会买账。他们写信向雍正告状,说田文镜任用奸邪小人,是百姓的祸害。

面对官员的弹劾,田文镜不慌不忙。出乎意料的是,他向雍正坦白了自己的罪过,随即话锋一转,他向雍正指出,官员们之所以弹劾他,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皆为科举出身,为了自身利益结成朋党,长此以往,这帮大臣们可就都不听话了。

独断专行的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专栏_历史人物专题

田文镜这个人非常狡诈,他很清楚皇帝最关心的是什么。对于雍正而言,权力永远是第一位的。权力受到威胁,比老百姓受到威胁更严重。所以,他非但没有惩罚田文镜,还授予大权,鼓励他继续审查科举出身的官员。

请注意,雍正不是不知道田文镜对百姓为非作歹。即便如此,他仍故意让一个品行上有污点,且被别人瞧不起的人来监督大伙。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对读书人的一种羞辱。这等于告诉大家:我宁可用一个品德有缺陷的小人,也不用你们这帮所谓的正人君子。

为了报复读书人,雍正还有更加别出心裁的做法。比方说,直隶总督李绂曾上奏弹劾田文镜,说他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然而,雍正出于一己之私,非但没有追究田文镜的责任,还撤了李绂的职,最后干脆把他投进了大牢。

即便坐牢,雍正依然不放过李绂,他曾两次下令把李绂五花大绑,送到刑场观看处决犯人。这就不再是暗地里羞辱,而是明打明的要你难堪了。

请注意,这种在人格上侮辱读书人,比在肉体上消灭或者精神上打压要残酷许多。读书人爱面子,重气节,要他们死,他们并不怕,这样至少能青史留名。可是逼着他们出丑,还要他们认罪,这就让读书人斯文扫地,彻底丧失人格,雍正却从中享受着快感。

历史人物专栏_独断专行的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专题

雍正折辱读书人的第二个例子,来自著名的年羹尧案。

年羹尧曾经是雍正的宠臣,权势如日中天,后来君臣失和,被雍正赐死。随着年羹尧的倒台,雍正也借此事大做文章,顺便教训一下那些曾与年羹尧要好的官员。

有个叫钱名世的人,是江南的一位名士,号称“江左才子”,年羹尧失势以前,钱名世写了八首诗送给他,其中的一段话,给他惹了大祸。

这段话是这么写的:分陕旌旗周召伯,从天鼓角汉将军。周召伯,就是周公与召公,当年他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成就了一番伟业。

读书人拍官员的马屁,这种事从古至今都不新鲜。一般人读到这句诗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雍正不这么看。

雍正觉得,把年羹尧比作周公,就是把他比作年幼的周文王,这是明摆了瞧不起他。但比这更严重的,是这首诗背后所宣扬的价值观。周公与周成王的关系,是辅助与被辅助的关系,他们就像一家创业公司的合伙人,相互合作,又各有分工,彼此的关系是相对平等的。

历史人物专题_独断专行的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专栏

显然,雍正是不希望他手下的大臣去做周公的,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独裁的君主,雍正怎么可能和任何人分享权力呢?于是,他抓住钱名世这首诗大做文章,决定狠狠地整他一把。

换到别的皇帝,对付这样的文人,通常有两个办法,要么杀掉,要么流放。可雍正觉得这么做实在便宜了对方,他要打击读书人最在乎的东西。

你钱名世不是爱写诗吗?行,皇帝现在马上下令,要所有在京城的官员写诗讽刺你。不仅如此,雍正还把这些讽刺诗全部交给钱名世,勒令对方将其编辑出版,自己出书讽刺自己。

不仅如此,雍正还送给钱名世一块匾额,上书:“名教罪人”。并要求把它挂在钱家的大堂上。还指示当地的知县,每年初一和十五都要去钱名世家,看看大堂上方的那块匾额还在不在。

雍正使用这一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钱名世这样的读书人抬不起头。雍正整人,非但显示了自己的狠辣,还得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彻底夺走读书人在舆论上的话语权。

独断专行的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专题_历史人物专栏

由此可见,中国封建政治长达两千余年的专制传统,到了雍正那里已经炉火纯青。之前的帝王虽然也独裁,可他们的手段,无非是通过制度与杀伐。像秦始皇制定严苛的法律,最后弄得天怒人怨。朱元璋残杀贪官与功臣,搞得朝野风声鹤唳。

而有些皇帝的独裁,则是软性的,比如李世民,他广开言路,虚怀纳谏,还大力倡导科举,说什么“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表面看,李世民吸纳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实则是让他们处于自己的掌控下。

而雍正帝则要青出于蓝。那些软硬兼施的手段,他样样精通。一方面,他对付政敌和不听话的大臣,一向是杀伐果决,六亲不认。

而另一方面,他也能够让下属临表涕零,死心塌地拥戴自己。比方说,他会给大臣写下诸如““朕亦甚想你”、“朕实在不知道怎么疼你”等批复,极尽肉麻之能事。当年年羹尧受宠时,他派人将进贡的荔枝从北京送往西宁,让对方尝鲜。

历史人物专栏_独断专行的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专题

但除了这些,雍正还会一手,他不仅要让不听话的人受惩罚,还要他们心服口服,甚至让他们打自己的脸。比起肉体上的消灭,雍正更喜欢从道德上压制他们,在人格层面羞辱他们。

这才是独裁者真正可怕的地方。他不仅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还强迫你承认:自己活该这样。更糟糕的是,你甚至得感谢那个架刀子的人,从而在精神上彻底牺牲你的自由意志。

用今天流行的话说,这就是领导在“套路”你,而独裁者的套路,总令你浑然不觉,可回头想想,却让人细思极恐。

上一篇: 饶姓的读音及来源
下一篇: 饶姓的读音及来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