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保定故事】保定历史名人知多少

【保定故事】保定历史名人知多少

【保定故事】保定历史名人知多少保定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是一方文明的沃土。在历史上名人辈出,诞生了很多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群星荟萃,灿若星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保定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是一方文明的沃土。在历史上名人辈出,诞生了很多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群星荟萃,灿若星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华夏悠长的史册上不乏保定人写就的不朽华章,其中不少人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顺着历史的脉络,对保定市历史上知名的主要名人作一简要梳理,供大家了解保定历史名人时参阅。

301.png

1、唐尧

唐尧又称尧帝(约公元前21世纪),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首领。相传生于今顺平县西部的伊祁山,故姓伊祁氏。初封于唐(传说在今唐县),号陶唐氏,名放勋,尧为其谥号,史称唐尧。他统一华夏大地,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宏远钟声;制定历法,敬授民时;建造房屋,结束了巢住穴居时代;治理河道,战胜大洪水;清正廉洁,创立了任人唯贤、传贤不传子的禅让制度。尧为人谦恭,德高望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贤君。

2、蔺相如

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赵惠文王时,秦王欲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演绎了“完璧归赵”。之后秦王赵王渑池相会,他面斥秦国,使赵王没有受辱,被任为上卿。廉颇居功不服,但蔺相如的忍让最终感动了廉颇,二人又联袂演绎了“将相和”。

3、高渐离

高渐离,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琴师,生卒年不详。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 ,擅长击筑(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高渐离与荆轲的关系很好,荆轲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秦灭六国后,秦王因为高渐离击筑太好了,就请他来王宫为他击筑,可是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秦王也就有所防备,事先命人将高渐离的眼睛弄瞎,以为这样高渐离就没法刺杀他了。但高渐离往筑里灌铅,趁秦王听曲正入迷时,向秦王的头部猛砸,但刺杀未遂。

302.png

4、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出身微寒,打出汉室后裔旗号,奔波一生终于在历史上获得一席之地,三分天下有其一,建立蜀汉政权,史称汉昭烈帝。

5、张飞,

张飞(?~221年),字益德,又称翼德。东汉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蜀汉名将,为蜀汉政权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五虎上将”之一。与刘备、关羽意气相投,结成生死之盟,世称“桃园三结义”。在民间影响深远,为后人树立了“忠不顾死,义不负心”的典范。

6、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郡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少有大志,闻鸡起舞,以图报国。313年任豫州刺史,率部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他力主北伐收复中原,可惜壮志未酬。“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这两个成语就是对祖逖有志报国及时奋起和立志奋发图强的真实写照。

303.png

7、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范阳郡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科学家。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创立《大明历》,是当时比较先进和精确的历法。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设计制造了久已失传的指南车,制造了日行百余里的“千里船”。在月球背面有以祖冲之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紫金山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8、郦道元

郦道元(约466年~527年) ,字善长,范阳涿州(今保定涿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四十卷。该书文笔清丽,因山记水,因地记事,不仅描绘山川面貌,而且介绍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和神话传说。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为后人研究历史及自然环境的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中国地理学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郦道元被人称为中国“地理学之父”。

9、卢照邻

卢照邻(约636年~680年),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10、崔护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定州市人(也有说博陵是现在的河北定州、以及蠡县、博野、安平、深州、饶阳、安国等地),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唐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成就了他的名垂青史。

304.png

11、贾岛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今保定定兴县人。唐代诗人,早年曾出家为僧,号无本。其诗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推敲”一词,即由贾岛作诗演绎而来。相传贾岛的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他在驴背上想到的,他反复思考“推”和“敲”哪个字更好,一面思索,一面拿手反复做着拉门和叩门二种姿势。这个情景引起了路人的围观,其中包括大文学家韩愈,韩愈认为“敲”字更好。这个典故表现了贾岛苦吟派诗人的特点,常常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儿,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不惜花费大量心血和工夫。这首诗后来经由唐朝著名书法家怀素的抄写,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12、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976年),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宋朝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随世宗北征,收复益津(今河北霸州)、瓦桥(今雄县)等关。周世宗病危时,封其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中的最高统领。显德七年(960年)初,率大军前去御敌,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创建宋朝,改元建隆,史称宋太祖。他加强中央集权制,登基后开始统一中国的战争,先后平后蜀、南汉、南唐。并亲征北汉,初步结束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同时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在位16年,庙号太祖。

13、关汉卿

关汉卿(约1230年~1300年)号已斋,一斋,已斋叟,祁州蒲阴(今安国)伍仁村人,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其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多关注社会,力倡人道,诅咒战争,向往和平,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着意表现人民。代表作《窦娥冤》,鞭挞了贪官污吏,揭露了社会黑暗。关汉卿的作品在国内外具有巨大而广泛的影响。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关汉卿共创作杂剧60余种,著名者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14、王实甫

王实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名德信,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其代表作《西厢记》批判了封建礼教的婚姻制度,歌颂了自由而真挚的爱情。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305.png

15、张弘范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易州定兴县(今保定市定兴县高里乡河内村)人。元朝初年大将,张弘范仪表出众,善于骑射。师从郝经,文武全才。起家顺天路管民总管,调任大名知府。参加襄阳之战,成为辅佐元帅伯颜灭亡南宋的主要指挥者,迁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元十七年(1280年)去世,时年四十三岁,获赠齐国公、“保大功臣”、淮阳郡王等,谥号武烈、忠武、献武。

16、杨继盛

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因弹劾严嵩被杀。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17、颜元

颜元(1635年~1704年),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县北杨村(今保定市博野县)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主张。其主要著述为《四存编》《习斋记余》。

18、孙岳

孙岳(1878年~1928年),字禹行,直隶高阳(今河北高阳)人,明朝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孙承宗后裔,民国将领。早年曾出家为僧,后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北方支部领导人之一。中华民国成立后,任陆军第十九师师长兼江西庐山垦牧督办。二次革命失败后遭通缉,流亡日本。不久回国,组织共学园。后任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兼大名镇守使、京畿警备副总司令。1924年10月与冯玉祥、胡景翼发动北京政变。后任国民军副司令兼国民军第三军军长、河南省长、陕西军务督办、直隶军务督办兼省长。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5月27日在上海病逝。

古往今来,到底有多少名人是从保定走出,已经难以尽数,他们有的被典籍记录下来,有的因种种原因没有留下记录。这些星光永耀的名人在保定播撒文明种子、创造进步辉煌的过程中,都曾留下过让人难以忘怀的印迹,包括众多的事迹、遗迹、故事或传说,至今为保定人津津乐道,成为了一笔宝贵的文明财富。

上一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民族大学藏学人才培养与研究管窥
下一篇: 关于李氏的名人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