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比干(公元前1110-前1047年),商王文丁的庶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王帝辛(纣王)的叔叔。比干从小就非常聪明,因为身份低微,不足以继承王位,他一心辅佐商朝王室,被誉为“亘古忠臣”。提起比干,立马就会让人联想到《封神演义》里的“比干剖心”。在历史上真的有比干的存在吗?他真的是剖心之后死的吗?
(影视剧比干形象)
我非亡国之臣
在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小说中,比干因火烧狐狸洞,被妲己记恨,商纣王逼迫比干剖心而死,最后姜子牙封神之时,比干被封文曲星。
根据小说记载,纣王在鹿台完工之后,因听信妲己谗言,妲己于八月十五夜宴请众仙至鹿台。然而这些仙人全部都是由妲己狐狸洞里的妖狐变化而成,席上,妖狐酒醉后不小心露出了狐狸尾巴,被比干看的真真切切,于是比干将此事告知了武成王黄飞虎。比干与黄飞虎联手将轩辕坟的狐狸洞一把火烧尽,并将未烧尽的狐狸皮制成袍子,在妲己面前献给纣王。妲己见到狐皮袍子,顿时内心绞痛,誓要处死比干。
狐狸
一天,妲己与雉鸡精在进早餐时,忽然口吐鲜血,昏迷不醒。雉鸡精告诉纣王,需要七窍玲珑心煎汤服下便可治愈,并推算出比干就是拥有七窍玲珑心的人。纣王信以为真,便召见比干。
(比干)
此前姜子牙离开朝歌之前,给了他一道符,让他大难之前将符咒烧为灰烬,并用水冲服。比干自知此次觐见纣王一定是凶多吉少,于是他按照姜子牙的吩咐服下符咒。纣王一见比干,就将事情的原委告知,比干听后大怒“我非亡国之臣,你乃亡国之君”。于是比干解开衣服,将腹部剖开,取出心脏,扔在地上就离开了。
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吾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知,只是社稷丘墟。贤能尽绝。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存,社稷存!
——《封神演义》节选
比干出了王宫之后,骑马一路飞奔,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卖无心菜的妇人,下马问道:“人若是无心如何?”妇人答道:“人无心即死”。顿时比干口吐鲜血,一命呜呼。后来,姜子牙助武王伐纣,封神大典上,比干被封文曲星。
(文曲星形象)
小说中比干因被妲己陷害,剖心而死。那历史上真实的比干又是怎么死的呢?
死谏的商末大贤
很多人都以为比干只是小说中存在的人物,其实不然,在我国很多古典文献中都有关于比干的记载。那么历史上的比干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历史上确有比干的存在,他是纣王的叔叔,孔子把他称作商朝“三仁”之一。
微子去之,箕子为奴,比干谏而死之。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论语》节选
(商朝三任)
商纣王即位后,迅速扩张领土,初期使得很多周边部落臣服。后来,纣王决定攻打一个实力强劲的大国“徐夷”,经过长达几年的征战,终于将徐夷打败,正所谓“歼敌一千,自损八百”,在这几年的交战中,商朝自身的国力也遭到了巨大的损耗。于是,比干与其他大臣建议纣王休养生息,之后再图谋发展,纣王不听。
(商纣王)
就在这时,周起兵造反,决定兴兵伐周。纣王让比干守王城朝歌,出征期间,比干多次劝谏纣王撤军,最终纣王以慢军之罪诛杀比干。后来,商周对阵牧野,史称“牧野之战”,纣王打败,回城后,自焚于摘星楼。
后世追颂比干
比干被杀之后,他的儿子坚逃到“林谷”,商纣王死后,周武王灭商,武王听闻比干死谏的事迹之后,非常感动。武王派人寻找比干的儿子,并给比干的儿子赐姓“林”,为了安抚人心,武王为比干建造陵墓。
到了北魏时期,孝文帝在比干墓旁边立了比干庙,比干庙至今还在今河南省境内。
(比干庙)
在道教神仙体系中,比干又是受到民众信奉的五路财神之一。比干之所以被封为财神是因为他被剖了心,人们认为没心就没有私心,不会贪心,就会不偏不倚。传说中在比干庇佑下做买卖的人都公平交易,不会发生坑蒙拐骗、缺斤短两之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