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历史名人 ——
范 蠡: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人,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曾献计于勾践,一举灭吴,越国立事后乃急流勇退,于山东定陶经商,资产千万,称“陶朱公”。可谓“居官则至卿相,居家则至千万”。从此未返越国。
范 睢: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今河南省开封一带)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游说秦昭王,主张远交近攻,为始皇一统天下立下大功。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
范 增:今安徽省桐城人,好奇计,年方七十方为项羽谋士。秦末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为末将。后为项羽重要谋士, 辅佐项羽称霸诸候,被尊为“亚父”。封历阳候。屡劝项羽早除隐患,父掉刘邦,曾设“鸿门宴”,计不为项羽所用。后项羽中刘邦的反间计,疑增,削其权力,遂愤而离去,途中背发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亚父山”。
范 丹:又名范冉(112-185),字史云,汉陈留外黄县(汉置,唐以后废,故城在今河南杞县东)人,东汉高士,桓帝(刘志,公元147年登基)时授莱芜(汉代的莱芜县故城在今山东省淄川县东南,今莱芜县是汉代的嬴县)长,因母亡丁忧未到任。后来朝廷有意用他为太尉府侍御史,但因遭党锢之祸,逃到梁沛间靠卖卜为生。家里穷极,时常断炊。闾里间有歌谣说他“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死后谥为贞节先生。
范 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末年享有盛名的士人领袖,他抑制豪强,反对宦官。他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他疾恶如仇,为官清厉,任清诏史按察诸郡时,贪官污吏望风解印绶而逃。任汝南郡功曹时,抑制豪强,制裁不轨,结交士人,反对宦官。第一次党锢之祸起,与李膺同时被捕,被释还乡时,迎接他的士大夫的车有数千辆。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令捉拿他,县令郭揖欲弃官与他一起逃亡,他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
范 晷:字彦长,西晋南阳顺阳人。少年时游学于清河,于是迁家侨居。郡守命他为五官掾,历任河内郡丞。太守裴楷久闻其名,举荐为侍御史。调任上谷太守,遭遇丧事,没有前去就任。后来做了司徒左长史,转任冯翊太守,很有政绩,善于安抚百姓,百姓很爱戴他。征拜少府,又出任凉州刺史,转任雍州刺史。当时西部土地荒毁,少数民族时常侵扰,田桑欠收,百姓困顿凋弊,范晷倾心教化引导,劝勉农桑所辖地区百姓全仰仗他。元康中,加封左将军,卒于官。有两个儿子:范广、范稚。
范 广:字钟将,西晋南阳顺阳(今河南省内乡)人,范晷之子。被举孝廉,任灵寿令,不去就任。其姐嫁给孙氏,早亡,有个孙子名叫迈,范广一直抚养带他南奔,即使在盗贼四起的时候,始终没有丢弃。元帝承制,任他为堂邑令。县丞刘荣犯法当死,郡守让刘荣回原籍服刑。刘荣是本县人,家里有老母,很有气节,范广常常听凭他回家省亲,刘荣也会如期而返。县堂被野火所烧及,刘荣脱去刑械救火,事毕,又自我戴上刑械。后来天大旱,米贵,范广散发私家谷粮赈济百姓,用去了几千斛,远近流落的人都前来投奔他,当地户口增加了十倍。卒于官。
范 稚:西晋南阳顺阳(今河南省内乡)人,范晷之子。范稚自小就知名,征召为大将军掾,早卒。有子名范汪,别有传文(见下)。
范 汪:东晋代医家。字玄平,又称范东阳,范晷孙,范稚子。南阳顺阳(今河南省内乡)人。曾任东阳太守。在郡大兴学校,甚有惠政。晚年屏居吴都。善医术,常以拯恤为事。凡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之治疗,每多治愈。撰有《范汪方》(又作《范东阳方》、《范东阳杂药方》)一百七十余卷,今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此书为唐以前研治伤寒较有成就的医学方书,于外科治疗亦有一定水平,并收集当时民间单验方,故陶弘景谓其书“勘酌详用,多获其效。”
范 宁: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东晋经学家,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谷梁传》注解。
范 晔: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内乡)人,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出生于官僚世家。所著《后汉书》文辞优美,简洁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他既是一位史学家,又是一位文学家。少年明代就博览群书,涉猎经史,善写文章,通晓音乐,还能写一手很漂亮的隶书,是个多才多艺的少年。17岁时就踏上仕途。历任秘书丞、司马、新蔡太守、吏部尚书郎等,因在彭城王刘义康生母彭城太妃死时,饮酒作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后来他又历任南下郡太守、太子詹事等职务。范晔呕心沥血写成了《后汉书》包括上起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近200年历史的宏篇巨著。
范 缜: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人,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有人曾以升官诱惑他改变观点,他不“卖论取官”。
范 云:南朝齐诗人。字彦龙,祖籍南乡舞阳(今河南省泌阳)人。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从北魏还朝,迁零陵内史,又为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任为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居官能直言劝谏。卒谥“文”。范云是当时文坛领袖之一,与沈约、王融、谢□等友善,和何逊也有交往。他8岁时就能写诗,稍长即善属文,文思敏捷,时人多疑为宿构。《文选》录其《赠张徐州稷》、《古意赠王中书》、《效古》等五言诗3首。《诗品》将其列之于中品,评为“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
范履冰:河内(今河南省武陟)人,知名于唐高宗,武后执政后,出任宰相,并主持了大唐国史的修撰。
范文若:原名景文,字更生,号香令,又号吴侬、荀鸭。上海籍邑人。生于万历十五年(1587),卒于崇祯七年(1634)。万历三十四年(1406)举于乡,万历四十七年(1619)考中三甲第二百四十七名进士。
范 宽:北宋杰出画家,与关全、李成形成了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
范仲淹:北宋大臣、文学家、政治家。庆历三年参知政事,向仁宗皇帝上有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整顿吏治、招纳贤士、发展生产、加强武备等十项主张,并授命主持撉炖?抡?,是当时著名的名臣贤相。
范纯仁: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字尧夫,谥忠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殁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徽宗立后,复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觏,以目疾乞归。著有《范忠宣公集》。有子:范正平、范正思。
范 冉:东汉人,通五经、尤深于《易》和《尚书》。
范成大: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南宋诗人,以善写田园诗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船录》等。
范文程:清初大臣。字宪斗,号辉岳,范仲淹后裔,辽宁省沈阳人。自愿投效努尔哈赤,参加后金政权。为参与帷幄的主要谋士之一,深受倚赖。前后历任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朝,官至大学士、太傅等职。于清朝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多所贡献。卒后康熙帝亲写祭文悼念,谥文肃。
范文澜:字云台、芸台、仲云、仲芸,笔名武波、武陂,浙江省绍兴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先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校教授。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撰写《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新中国建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毕生从事历史研究,对中国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均有独创见解。主要著作尚有:《群经概论》、《正史考略》、《文心雕龙注》、《唐代佛教》、《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