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简介播报
编辑
古黄村
原有“竹溪垂钓、枫林称觞、古寺夕阳、芳亭揽秀、葛社催耕、茅岗步日、霞坞横云、前山积雪”八景,并建有四角飞檐的文昌阁、独具匠心的武曲楼、涵远楼、宏伟壮观的红门祠堂、幽静典雅的集成书院(建于元朝年间,为古黟最早创立的书院,整个院落现基本完好)、赏心悦目的花园等一大群古建筑,是古黟西南旧时的风景胜地。 [2]
如今,虽然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的黄村已不是原来的“西城”。当你漫步于一条条幽深蜿蜒的石板街巷,放眼于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流连忘返于一幅幅精致绝伦的砖雕,足以想像当年“西城”的繁荣与壮观。现仍存有文昌阁(黄村文昌阁石刻门额——文昌阁建于清道光年间,在黄村村口,大门上的石刻门额为“立高见远”四字,为道光九年己丑科状元李振钧题书。)、灵惠庙、集城书院等遗迹。据史料记载,原立于灵惠庙大殿之上的长3来、宽1.2米的记有当年方腊义军过西武时对百姓秋毫无犯之实的“方腊纪事碑”于1957年被安徽省博物馆取去收藏。现 在既古朴又年轻的黄村正敞开心怀,笑迎天下来客。 [2]
获得荣誉播报
编辑
2021年4月,被安徽省司法厅和安徽省民政厅命名为第八批“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3]
2021年11月,被民政部办公厅确认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4]
著名人物播报
编辑
晚清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字牧甫(一作穆甫),号倦叟,别号黟山人。黟县碧阳镇黄村人。黄士陵幼年承继家学,读书、写字、制印、绘画并举,年方20岁就已以在家乡成为知名人物。晚年归隐家乡,与艺坛很少交往。黄士陵是清代印坛的一代宗师,他突破了笼罩艺坛的皖、浙两大流派,创立了独具一格的“黟山派”。书法和绘画方面成就也很高,喜爱大篆和魏楷,运笔犀利,犹如刀刻;所绘重彩花卉和彝器,参用了部分西画技法,风格特异,自成一家,在当时就为世人所珍爱。有《黟山人黄牧甫先生印存》2卷传世。
作为印坛一代宗师,其书法成就甚少人知,他的篆书不以外露张扬为能事,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主要以小篆为主体,但加入不少金文结构及用笔,给人的感觉似乎全是金文,因此古雅、朴茂,格调极高。结字吸取金文特点,字的大小、长短一任自然,并不强求一致,字多“头大脚小”,脚多悬针。用笔内敛、含蓄,线条无半点弱笔,黄士陵的篆书在结字上他许多笔画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黄士陵故居,其故居位于黄村下头园,坐西朝东,为四合院内二楼结构,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仍保存完整。故居又因院门外的肇公祠有两株古槐树,别名“古槐邻屋”,其前有小庭院,门设左首,右侧是一间书房,餐室。正厅窗棂雕饰精美,堂前原挂有黄士陵自书篆字木联“古槐择美里,瑞行延清芬”。书房原有清代诗人黄遵宪书写的楹联:“处士节独苦,先生艺绝伦”。正厅后紧连着一幢小楼房,名为“问梅花馆”,别号“笑没草堂”是其子黄石(字少牧,晚号笑没)于民国年间建造,与故居浑然一体。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约千人左右。
黄村的特色之一——黄金竹,素有黄金之称,其原因在于色泽上特有的金黄色。据统计,黄金竹已经为数不多,只是在黄村少量分布,可以这样说,黄金竹已经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以前的黄金竹笋是人家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佳肴。竹子自古以来就有四季长青,坚韧不拔的美誉。黄金竹在黄村的呈现,正预示着黄村渊源历史的经久不衰。
黄村的茶叶虽不及黄山毛峰细腻淡雅,也比不上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的香美浓郁。正是因为黄村茶叶的平凡朴素赢得了众多游客的欢迎。假如你置身于田间小路,不难发现一些茶树错落的分布在田野中,这不失为黄村旅游开发项目中的一大特色。
悠久的历史,渊远的文化造就了黄村,也造就了黄村人,黄村历代名人辈出。除黄士陵外还有北宋村人黄葆光官至侍御史;清朝黄元治曾任云南徵江知府,擅长书法,现故宫博物馆仍有其部分藏品(黄元治:清黟县西武黄村人人、曾任云南徽江知府、康熙大理府通判。黄元治是一位黟县四邻八乡交口称颂的清官,他在西安任太守时,被当地百姓称之为“青菜太守”,年年俸禄大多资助了当地求学困难的青年,晚年归乡,孑然一身,房无半幢,四无一丘,只得借住在宗族祠堂里。“桃李园”的主人将其请到西递讲学,并将其作品永久性展示,是想让后人学习黄元治,作一个忠君受民的廉吏。著述:《黔中杂记》、《潜龙庵》等等。);村中女性黄杏仙于清光绪卅年(1906),冲破封建意识的阻挠,在西递村创办了黟县一所由女子执教的“崇德女子学堂”。
时事变迁。古黄村虽有一些文物古迹、人文景观或逐渐败落或遭人为破坏,但仍较好地保存了近百幢徽派建筑,保留了徽州古村落的整体风格。 [1-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