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甘熙故居 | 隐藏在闹市中的“九十九间半”

甘熙故居 | 隐藏在闹市中的“九十九间半”

甘熙故居 | 隐藏在闹市中的“九十九间半”甘熙故居 | 隐藏在闹市中的“九十九间半”

甘熙故居地处南京市南捕厅15号、17号、19号和大板巷42号、46号,在最繁华的新街口附近。

1982年,文物部门修复了部分建筑,建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于1992年11月对外开放。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中国最大的帝王宫殿是北京紫禁城,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中国最大的官僚府第是山东曲阜的孔府,为“九百九十九间半”;而中国最大的平民住宅则是南京的甘熙故居,为“九十九间半”。

甘姓的历史名人_姓甘的历史名人_名人姓甘历史有哪些

甘姓的历史名人_姓甘的历史名人_名人姓甘历史有哪些

关于地址:

甘熙故居在南京升州路与中山南路交界地段

关于交通:

1、公交:游2线、游4线、2、4、7、16、26、33、37、40、47、49、62、101、102路,

2、地铁:地铁1号线三山街站(3号口出)

关于门票:

成人:20元/人,中小学生、离休干部免费

关于开放时间:

姓甘的历史名人_甘姓的历史名人_名人姓甘历史有哪些

关于“九十九间半”:

甘熙故居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

至于为什么被称作“九十九间半”,听兔子君一一道来。

九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 “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

但甘熙故居其实总共有房间162间。

并且它还有一个特色:房屋统一坐南朝北。

原因是甘氏家族南迁后,不愿背弃先祖,所以面朝北以示敬意。

名人姓甘历史有哪些_姓甘的历史名人_甘姓的历史名人

关于甘熙:

甘熙,字实庵,生于1798年,去世于1853年,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金石家、藏书家。早年就读于钟山书院,师从散文家姚鼐。

祖上多名人,甘熙宅第由甘熙的父亲甘福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后来甘熙又加以续建和扩建。

重庭叠院,曲折回廊,宅第既沿袭了秦淮民居“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建筑风格。

甘姓的历史名人_姓甘的历史名人_名人姓甘历史有哪些

由于甘熙故居不少房舍遭到损坏,目前整修恢复原貌提供参观的是南捕厅十五、十七、十九号,并以此分为三大成列主题。

十五号展示南京传统民居厅堂;厅堂布局精巧周密,主次分明,严谨对称。一进门厅,二进轿厅,三进正厅,四五进为内厅,依次参观主人房、佛堂、洞房、闺房、书斋等。

十七号展示南京地区民俗技艺,有皮影戏、泥人、剪纸等。

十九号是南京民居图片展,有秦淮河的河房河厅建筑、多进穿堂建筑以及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构件。

姓甘的历史名人_甘姓的历史名人_名人姓甘历史有哪些

兔子君从十五号入口买门票进入,左手边就是梨园雅韵和戏台。

甘家是“戏曲世家”。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堂兄溥侗,选甘熙故居为“南京新生音乐戏曲研究社”,由甘熙的孙子,人称“江南笛王”的甘贡三主持。

溥侗、梅兰芳、奚啸伯等艺界泰斗常出入大院之中。

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年轻的时候也曾在这里向甘贡三学京剧、昆曲技艺。

甘姓的历史名人_名人姓甘历史有哪些_姓甘的历史名人

姓甘的历史名人_甘姓的历史名人_名人姓甘历史有哪些

右手边是临展厅,是一些民俗陈列的物品。刚踏进去,一辆大红轿就引起了兔子君的关注。背后都是一些婚礼民俗的物件。

凤冠霞帔

还有“立夏称重”的活动参与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吃完立夏饭后称体重,这是另一项活动。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称体重,寓意立夏过秤可免疰夏。

也就是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所以,小孩增重,爷娘高兴;老人增重,儿孙快乐。

名人姓甘历史有哪些_甘姓的历史名人_姓甘的历史名人

出了临展厅,径直往里走就是友恭堂。

友恭堂可谓是甘熙宅第中的一栋建筑物,更是这座大宅院的灵魂,是家族精神的象征。

据说当年这里是甘氏家族族中长辈议事、接待宾客,举行婚丧、节令、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场所。

过了友恭堂就是甘氏家族陈列馆,里面保存了一些书籍,家具等物件,游走间,也能体会到这座江南望族曾经玉堂富贵之势。

楼上是不开放的,游客止步。

甘姓的历史名人_姓甘的历史名人_名人姓甘历史有哪些

倚窗远望,把自己归属于那个时代。

时光流逝,这里的每一片瓦,一面墙,一扇窗,一口古井,都在默默呈现着历史遗留的痕迹。

继续往里走就到了十九号是南京民居图片展,有秦淮河的河房河厅建筑、多进穿堂建筑以及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构件。

出了建筑馆就到了芳庭小园,正值初春,阳光正好,梅花虽然已经枯萎,但仍然有一种另类美,再加上绿树白墙,凉亭,假山,长廊的点缀,整个画面像是一幅幅水彩画,兔子君忍不住多拍了几张。

假山水榭这里还在建造,相信到了夏天,潺潺的流水淌过,又是一副令人拍手称赞的山水画。

园子的右手边的一栋建筑是津逮楼,兔子君绕到了正门

关于津逮楼的由来:

津逮楼是甘家建造的一座藏书楼。范钦是明嘉靖年间最有名的藏书家,他曾在浙江宁波建了一座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密藏春册以避火。甘熙认为“春册乃诲淫之具”,与古人书籍放在一起是对古书的亵渎。“惟闻天一阁北方有隙地……取生水之意,此实有至理”,所以甘福仿造天一阁式样,在大板巷盖了一座上下各三楹,座南朝北的藏书楼,起名“津逮楼”。

一楼没有什么,沿着楼梯上去,别有洞天。

每一个角落都是有生命力的。

连屋顶的灯光,都能醉人。

出了津逮楼,就去了非遗综合展示厅。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2001年入选的昆曲,2003年入选的古琴艺术,2005年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长调,2009年入选的端午节、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术、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花儿(一种音乐)、侗族大歌、格萨(斯)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玛纳斯、呼麦、南音、热贡艺术、西安鼓乐、粤剧、藏戏、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10年入选的京剧、中医针灸,2011年入选的皮影戏,2013年入选的珠算。

各式各样的纸糊灯笼,风筝,属于宣纸制作技艺的一种。

雕刻艺术

多进穿堂式民居,兔子君在其中转上几圈,已然东西南北混乱的找不到方向,只能凭着感觉溜达着,墙外是喧闹的商业街,墙内则是庭院深重和雕梁画栋。这个时候,什么也不需要声张,只要你轻轻地走过,不留一点痕迹。

转身离去时,阳光正照着高耸的马头墙。周边绿叶点缀着白墙,冬去春来,历史沉淀。

上一篇: “甘”这个姓氏的起源啊
下一篇: 《奶酪与蛆虫》:微观史里的“宇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