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网友都喜欢看和历史题材相关的影视剧,通过这些剧集,网友们可以在休闲放松的氛围下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增长见闻。
然而当下却有一部分影视剧陷入了“胡编乱造”的乱象之中,为了追求戏剧化与收视率,盲目的对历史进行篡改。这些剧集不仅凭空捏造出许多人物“野史”,更是经常给历史人物乱扣帽子,明明是对历史有推动作用的正面人物,到了剧集里就成了“大奸臣,大反派”,而一些曾经恶贯满盈的历史人物,却又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强行“洗白”。
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盘点四位历史人物,他们明明“臭名昭著”,却在一些剧集中摇身一变,反而成了大好人。
第一位:隋炀帝杨广
在电视剧《隋唐演义》中,由富大龙饰演的隋炀帝杨广给不少观众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剧集中,他展现出了一位君主该有的雄才大略与有勇有谋。
甚至在许多网友看完这部剧后纷纷表示之前自己错怪了隋炀帝,他不该被称为亡国之君,毕竟他文可以推行科举制,武可以南下灭陈统一全国。只可惜隋炀帝生不逢时,从老爹手里继承来的江山还未坐稳,就被后来的唐取而代之了。
然而历史上的隋炀帝真的像剧里演的一样,是位明君吗?其实不然。不论是从政绩,还是从个人形象上,隋炀帝在历史上都绝对算不上是一位明君。
今天我们说起他的历史贡献,无非就是坚持了科举制的推行、开凿了大运河,还有远征南陈与高丽、突厥。然而回看历史,也正是因为他这些所谓的“政绩”,才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首先是科举制的推行,虽然科举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方式,但是隋炀帝这个急性子却是弄巧成拙。当时的隋朝,许多世家大族手中都是握有实权的,而隋炀帝却一再坚持快速推进科举制。这样一来,这些大家族的子弟能入朝为官的机会就大大降低,由此带来的严重影响就是朝廷与门阀之间离心严重,一旦国家有难,这些世家贵族不仅不出手相帮,反而是在一旁看戏。
其次便是隋炀帝屡次派兵北上南下。虽说对于一位帝王而言,骁勇善战是好事,但是也需要考虑国家的军需和物资储备问题,一味的出兵征战带来的则是国库亏空与民不聊生。更何况在隋炀帝到处派兵征战期间,他还执意要开凿大运河。两件事叠加在一起,换来的就只能是各地兵变四起,天下分崩离析。
此外,据历史记载,隋炀帝本人极其好色,他所到之处皆要派官员为他搜罗民间美女。甚至他为了安置这些各地抢夺来的美女,光行宫就建了40多座,可谓是劳民伤财。而且这样荒淫无度的生活,也使得隋炀帝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就是这样的一位君主,难道还能说他是个“好人”吗?
第二位:武则天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关于她的影视类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当然,在绝大部分剧集中,武则天的形象都是较为正面的,甚至为了突出她的个人形象,会将她塑造成一个在封建社会中敢于打破世俗成就自我的大女主的形象。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武则天的一生,也是有一定的成绩的,她开创殿试,重视农桑。她在位期间,寒门学子也有入朝为官的机会,这为朝廷选拔到了许多合适的人才。此外武则天极其重视农业发展,在各地兴修水利,这也使得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稳定。可以说,武则天也为唐朝的繁荣与稳定贡献了出了自己的力量。
但实际上,武则天的“功与过”,远远没有到可以相抵的程度。毕竟她曾经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差点毁掉唐朝的半壁江山!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李世民是一位热衷于打江山的帝王,他在位期间,数次扩大了唐朝的政治版图。但是当武则天即位以后,却由于一连串的军事失误而差点让唐朝回到解放前。
她在位期间,曾对契丹发动了营州之战,结果却是惨败,不仅没在契丹人身上讨到半分好处,反而导致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到了第二年,武则天居然还不死心,又派大军前往,准备征讨契丹,结果她派去的亲信武懿宗临阵脱逃,反而令大唐又失了赵州城。
按理说连吃两个大亏的武则天该长长记性了,但实际上她并没有。她认为既然打不过契丹,那就去征服突厥吧。结果在与突厥的对峙中不但没占上半分便宜,反而让突厥趁机反咬一口,要求大唐送女和亲。和亲后,突厥出尔反尔又出兵攻打了河北地区,导致数万百姓流离失所。而此时面对突厥的大举进犯,身为君主的武则天居然毫无应对之策!
当然,除了武则天在军事上的一连串失误之外,她的任人唯亲也屡屡受到后世非议。尤其是武则天晚年,将男宠薛怀义、张易之等都送进朝堂为官,任凭他们肆意凌辱官员,欺压百姓,如此行事作风,难道还能称之为明君吗?
第三位:芈月
几年前,由孙俪主演的电视剧《芈月传》火遍大江南北,也让许多网友了解了这位秦宣太后的生平。在剧中,芈月有勇有谋,重情重义,身处危难之际还能辅佐自己儿子登基成为一代明君,可谓是古代女子的典范,然而历史上的真相究竟是如何呢?
其实,根据文献记载,芈月此人,不像是辅佐帝王的贤德太后,其人设反而更像是一个祸乱天下的妖孽祸水。
历史上对她的最有名的记载就是她坐在朝堂之上对着韩国使臣讲荤段子的故事:韩国被楚国出兵所困,一直在写信求秦国出兵相帮,结果秦国却一直无动于衷。没办法,韩国只能派使臣尚靳亲自前来请求秦昭王出兵。
尚靳对芈月母子说,我们韩国实际上是你们秦国的保护屏障,一旦我们被楚国所灭,以后楚国想趁虚而入拿下秦国那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此时的秦宣太后芈月听完后说道,韩国来了一波又一波的信件,我都无动于衷,只有你尚大夫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就像我之前在床上伺候先皇的时候,他把一条腿压在我的身上时,我觉得很沉重;但是等他全身都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反而觉得轻松了,因为我知道我会因此得到好处。现在你们韩国要求我们出兵,我之前并未动容,因为我知道为了救你们需要耗费数以万计的军费,但是现在既然对我们有好处,那我们就可以试试了。
不得不说,芈月的这番话说得既直白,又大胆,毕竟是在朝堂之上,又当着自己亲生儿子的面,这么堂而皇之的就讲出荤段子来真的合适吗?由此可见,这位秦宣太后在男女关系上可谓是开放至极。
当然,让后世啧啧惊叹的还有她与义渠君的一段情。在《芈月传》里两人感情之深令无数观众动容。但在历史记载里,这两人其实更像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义渠君看上了芈月的美貌,芈月在儿子登基初期又需要义渠人的鼎力支持,因此这两人之间其实不是爱情,更像是一种“权色交易”。
这一点从后来芈月毫无犹豫就杀掉了义渠君这一行为里可以看出,如果两人之间真的有情,秦国完全可以将义渠君收编,但是秦国却选择用釜底抽薪的方式直接灭了义渠,就可知在这位秦宣太后的心中,义渠君这人也没什么分量。
第四位:明英宗朱祁镇
由刘诗诗,霍建华和黄轩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在当年可谓是红遍中国内外,该剧在日本、韩国等国上映时,都收获了不错的口碑。而这部电视剧,其实讲的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与一位医女之间的故事。
在剧中,霍建华饰演的朱祁镇可谓是深情与沉稳的代名词,他几经沉沦,最终在女主的帮助下成为一代明君。当然,电视剧看看就好,关于朱祁镇究竟是个怎样的君主,我们还是应该在历史中来寻找答案。
首先,后世对于朱祁镇的评价就不是很友好,有些学者称他为“历史上第一个亲自做汉奸的皇帝”。那为何朱祁镇会收获这样一个名声呢?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土木堡之变。
20多岁时的朱祁镇可谓是一代热血男青年,毫无作战经验的他非要带20万大军北上去进攻瓦剌,结果可想而知。不仅大军全军覆合,他本人也被瓦剌生擒带到草原上去放羊。
瓦剌留着朱祁镇一条命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希望以他做人质来和大明谈条件。一般英明的君主碰到这样的事情会选择宁死不屈或者以死明志,但是朱祁镇却没有,他真的带着瓦剌人去临近的大同和宣城去敲城门。好在这两座城池的守将都是狠人一枚,拒绝开门,这才没让大明遭受到实质性的威胁。
不过,朱祁镇此举可谓是将他祖辈的脸全都丢尽了,毕竟明朝曾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光荣传统,如今再加上这么一个“叩门皇帝”,可谓是戏剧感满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家还能够接受电视剧里的朱祁镇吗?
结语:
我国著名演员李诚儒先生曾经说过,即使是影视剧,也不能对历史进行胡编乱造!首先,作为历史类剧集的制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多学习,多看正史,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作品在原本的历史框架内进行创作。
而且,当下的历史剧很容易陷入“一锅乱炖”的乱象之中,一些编剧把不同朝代不同历史人物身上的故事放在一起进行糅合,搞出来一些不伦不类的剧情,这类剧情不但没有营养,甚至还会误导观众。
而且,目前许多影视剧的受众都是青少年,他们本就对历史一知半解,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在这些剧情中迷失方向。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都喜欢“碎片化”的信息攫取,他们仅通过一些短片和细节,就想来了解整个历史的全貌,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此,对于历史类剧集的拍摄,必须要加强规范监督,不能被“娱乐至死”的思想带跑偏。既然决定了要用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来进行创作,那就应该先去好好了解历史,尊重历史的原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