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湖北省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长江相望,东连安徽,北接河南,九省通衢,素有“千湖之省”之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赤壁之战,发生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发祥地之一,还是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大省。
湖北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湖北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了不少历史名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湖北省都有哪些历史名人吧。
1.屈原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中国古代十大文豪。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2.伯牙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3.宋玉
宋玉,字子渊,宋国公族后裔 ,楚国文人,辞赋作家,楚国士大夫。曾事楚顷襄王。宋玉与唐勒、景差齐名。《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 [1] 流传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 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李白曾说“屈宋长逝,无堪与言”,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伍子胥
伍子胥(前559~前484)。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此时官分三等:上卿、大夫、士)。后为吴国破楚有功,被封于申(约在今黄浦江下游一带),又称申胥。楚太子太师伍奢次子。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
5.王昭君
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王昭君是汉元帝时以“ 子”的身份入选掖庭的。当时,呼韩邪来朝,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6.胡广
胡广(91年—172年4月17日),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北监利)人,东汉时期名臣、学者。初举孝廉,后中策试第一,授尚书郎。历任尚书仆射、汝南太守、大司农、司徒、太尉等职,因拥立汉桓帝有功,被封为安乐乡侯。汉灵帝继位后,拜司徒、录尚书事,陈蕃遇害后,又接替其任太傅。熹平元年(172年)三月初八(4月17日),胡广去世,年八十二,谥号文恭。其追赠及葬礼规格,为东汉中兴以来人臣之最。
7.刘秀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8.张柬之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武则天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过了一段时间有得姚崇推荐,于是升位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
9.陆羽
陆羽(733-804)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于诗词,善于书法,因著述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流芳千古。
10.孟浩然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号孟山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被誉为诗杰。孟浩然是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代表人,其诗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
11.米芾
中国画《米芾拜石图》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汉族,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军。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12.毕昇
毕昇(约970-1051),湖北英山人,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印刷术。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刻版印刷术”。
13.范宗尹
范宗尹(1100-1136),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南宋初宰相。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樊)人。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靖康初,以论弃太原三镇为言者所劾,罢归。张邦昌立为楚帝,遣其诣康王劝进。建炎元年,出知舒州,又以受伪命责置鄂州。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三年,拜参知政事。“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绍兴元年,因与秦桧交恶,旋落职知温州。及退居临海,不久病卒,年三十七岁。
14.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壁,生于公元1518年,卒于1593年。是中国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巨匠之一。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以医为业的家庭。父亲李吉闻,是当地一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药物学知识的着名医生。李时珍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对医药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5.刘景韶
刘景韶,崇阳大白人,字子成,号白川,生于明正德丁丑年(1507)正月初三申时,抗倭名将。中嘉靖庚子科(1540)举人,会甲辰科(1544年)进士。初授潮阳令,擢刑部主事,历贵州佥事、浙江海防兵备副使,破倭寇有功升为浙江按察使、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平倭战役大获全胜后,他曾作《平倭曲》云:“团练从今须土著,莫凭征调作长城。满地-须抚字,眼中谁复是阳城。”刘景韶又是一位品行高尚之人。
16.张居正
张居正 (1525~1582),汉族,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伟大的政治家,中国古代十大名相之一。
17.叶名琛
(1807年~1859年4月9日),字昆臣,湖北汉阳人,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叶名琛在少年时就“以诗文鸣一时”,不到18岁,他就考取贡生,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他是武汉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也是近代著名历史人物,清朝中后期著名疆臣,官至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他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俘,自诩“海上苏武”,人称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18.何金寿
何金寿(1834年~1882年),字铁生,汉族,清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何金寿工诗文,善书画,兰竹师赵孟俯(子昂),风流潇洒雅韵出尘,山水小景师王石谷,清腴之气不谋而合,题画诗尤妙。光绪八年七月闹旱灾,何金寿光着脚为民祈祷求雨时,中暑得病,不久就暴病身亡,以身殉职,临终留下遗言,嘱令不得接受商人赙赠一钱。因何金寿家中贫困到不能归葬的程度,遂埋葬在扬州。
19.叶名琛
(1807年~1859年4月9日),字昆臣,湖北汉阳人,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叶名琛在少年时就“以诗文鸣一时”,不到18岁,他就考取贡生,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他是武汉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也是近代著名历史人物,清朝中后期著名疆臣,官至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他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俘,自诩“海上苏武”,人称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20.谭鑫培
谭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本名金福,字望重,出生于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其对京剧艺术的革新,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谭鑫培在1905年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该片为黑白无声影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