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原来莱芜出过这么多名人 你都知道吗

原来莱芜出过这么多名人 你都知道吗

原来莱芜出过这么多名人 你都知道吗莱芜一直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古代及近现代都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从莱芜走出去的那些“老乡们...

原来莱芜出过这么多名人 你都知道吗2019.01.08 15:02:59齐鲁新闻眼

浚县的历史名人_浚县历史名人_浚县的名人故事

莱芜一直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古代及近现代都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从莱芜走出去的那些“老乡们”,看看有没有你们村的!

古代篇

名臣朱童蒙

朱童蒙,字求我,号五吉,今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人。生于明万历元年,卒于崇祯十年,终年65岁。

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载:万历庚戌(1610年)进士。“由进士中书舍人行取兵部给事中,转兵科都,出为苏松兵备湖广希政司右参政,升太仆寺少卿,巡抚延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封资政大夫,文荫一武荫二。”

名医朱包蒙

朱包蒙,号涵吾,今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人。生于明万历四年四月十三日,卒于清顺治十五年七月三十日,终年83岁。

关于朱包蒙其人,《莱芜县志》、民国《续修莱芜县志》、《朱氏族谱》均有记载。其人为明末都察院右都御史朱童蒙的胞弟,以朱童蒙的“榆林大捷”功而荫授武职为肥城所镇抚,后升任肥城守备。一生对医学颇有研究,为明代全国名医。

“封君”吴来朝

吴来朝,字义庵,世称封君,莱芜市颜庄镇南港村人。(约生于明朝正德末年,卒于万历末年)以万历三年岁贡,任山西省荣河县知县。一任近二十年,政绩卓著,贤声广传。他的子孙有数人同在万历年间为官,治政、戍边、抗楼,颇有建树,其中三人崇祀乡贤。他的长子鸿渐次子鸿洙以进士任浙江参政,三子鸿功以进士任山西提学参政,孙暐以进士任陕西参政。孙曙、孙晖同年中举。乡里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的说法。由于他的子孙显贵,诰封中宪大夫,浙江按察司副使、宪副。因累受封典,所以人们都称他“吴封君”。

名吏亓诗教

亓诗教,号静出,又名龙峡散人,今莱芜市莱城区牛泉镇李条庄人。生于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7年),卒于1621年。亓诗教自幼天资聪颖,善学好问,擅长诗文,但因家境贫寒,青年时亦不能得志,唯其锲而不舍,终能大器晚成,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中丁酉科举人,于次年(1598年)中戊戌科进士。一开始被授为荆州、淮安推官,奉圣命巡抚河南等地方兼提督军务,历任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前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后升任礼部给事中,官至二品,深受朝廷的宠爱和重用。

文武持衡——谭性教

谭性教,字生伯,号笠石,又号黄雪居士,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戊寅正月十九日亥时。明洪武三年,莱芜谭姓始祖谭来住,自莱阳迁徙至莱芜,赘于张家,居城南谭家楼,莱芜始有谭姓。己巳(1629年)因病引退回故里。生前好友:王垣山,周自淑、陈子素、王尹愚、亓静初、李雍时,孙平甫,尚襟海等。

铁面守节的亓之伟

亓之伟,字坦之,号超凡。明万历九年(1581年)出生于今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羊庄村。天启三年(1623年)考中进士。初为成安县令,不久调直隶大名府浚县县令。到任后凡权势书札概不启封,不受私请,以强直闻名,士民服其铁石之操,称为“铁面”。天启六年,朝廷敕命褒嘉为文要郎。后调户部广西清吏司任主事,主管钱谷,详细出纳,赖心计之能,治绩显著。崇祯元年,被敕命褒嘉为承德郎。后历任户部郎中,河间知府,山西阳和兵备道等。崇祯十七年逝世,时年六十三岁。

清代著名进士张四教

张四教 字道一,号芹沚(今已成大户),公元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出生于莱芜市和庄乡张家台村(原名南台)。以厚德著名,曾积攒粮食三千石,以备饥荒,后果遇灾年,把粮食全部贷出去,并将一千多张借据全部烧毁。万历末年遇大灾荒,县令知其贤良,让其负责施粥,他竭尽职责,救活饥民无数。清顺治三年考中进士,任山西平阳府推官,后升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兵部随驾员外郎,超授山西提学道按察司副使,提都学政。后因不能事权贵而被罢归,时论为之惋惜。临行之日,布袍肃然,毅然策骑而返,毫无落魄之相。

清代著名画家吕著明

吕著明,字晦斋,号昧翁,别号西篱,今莱城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邹高庄人,生卒不详。他主要生活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

吕著明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虽最小,但他能竭力侍奉父母,并十分尊重友善三个兄长,以孝友闻名乡里。

吕著明晚年精通医理,尤擅长疑难杂症的疗治。而且医德高尚,且不管酷暑还是严冬,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随叫随到。因其声名远播,连泰安、章丘、颜神(博山)等地的病人都慕名前来求治,故有“活神仙”之雅号。73岁那年,一代奇人吕著明无疾而终。 吕著明的书画传世作品,多散于其后世族人中。主要有:《吕著明雨竹图》、《吕著明晴竹图》、《吕著明风竹图》、《吕著明山水画》、《吕著明行草两幅》。

清代著名画家张煋

张煋,字汉辉,又字灿辉,号辉斋,又号霁庵,别号东岭山人。今莱城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张家洼村人,为清代中期莱芜著名画家之一,生卒不详。

据传,张煋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学识较深的教书先生。因家中人口多,张煋的祖父母又常年卧病在床,在“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的年代,其生活窘迫是可想而知的。识文断字的父亲因看破红尘的缘故,他教儿子张煋读书,却并不主张让张煋谋功名,趋仕途。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张煋的画只传下来了《百鹿图》、《墨竹》、《鲤鱼》四幅屏、《花鸟》四幅屏一宗,其《百鹿图》为莱芜市馆藏文物。2004年10月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莱芜市文物志》一书,记载了张煋《百鹿图》的简介:“工笔山水,纸芯,绫裱。横幅横3.56米,纵0。 4米。画芯横2。 76米,纵0。 3米。在山水、树草中,有各种形态的梅花鹿百只。画芯左下有‘辉高张煋,岁在庚寅(1830年——编者注)实秋节写意’款和一方印。”

翰林院庶吉士潘绍烈

潘绍烈(1796一1881),字子骏,号西村,今莱芜市莱城区张家洼办事处杨家镇村人。乙酉科拔贡,戊子科举人,己丑科联捷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敕封文林郎散馆。后为元氏县(今河北省)知县,随任瓯宁县(今福建省)知县,回家丁忧三年不再复出,至本县汶源书院任主讲,善书法,对境内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今其旧宅尚在,有官帽、楷书、行书横幅及《潘太史遗稿》文本等存世。

近代篇

清廉博学张梅亭

张梅亭,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曹家庄人。生于1859年(清咸丰九年)古历九月初八日,卒于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古历四月二十八日,终年75岁。字雪安,又字雪庵,因宅南有古松一株,笔直而挺拔,冠若伞盖,并且溪水西流,故号“对溪”,别号“一松子”,书屋为“一松山房”。

1894年着手私纂失修200余年的《莱芜县志》。历经4年,初成志稿。1908年考中进士,遂在礼部任主事,兼任齐鲁学堂教习,教授史地。13年后挂冠归里,曾受聘于莱芜古嬴民众学校教授古文,后办设塾授徒。其间重修县志,便“检视旧稿……重加缀辑,补其缺略,正其谬误……稿凡四易,历三四寒暑,引用书至百种而后克成”(《莱芜县志·序》),1922年由济南启明印刷社承印出版。张梅亭一生为官清廉,淡泊自甘,重视礼仪,尽职教育,热心文化,精通书法。1933年去世。

中国同盟会会员亓因培

亓因培,字养斋,号荇荪,今莱城区辛庄镇大官庄村人。生于1861年,18岁中秀才,光绪二十年(1900年)中举人。曾任博山县县长,中国同盟会会员,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

1940年8月26日,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上,被选为国民大会代表和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山东省宪政促进会在鲁南成立,当选为会长。9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抗敌同志协会监委。1941年秋当选为泰山区参议长。1946年春回到家乡。虽已85岁高龄,但不服老,仍任县参议员,在“土改”、“支前”、恢复战争创伤中协助政府工作。1948年,动员家族伐倒祖茔大批柏树支援胶济铁路修复工程。“土改”后,在给子孙的信中写道:家乡“百物欣欣向荣,凌乎唐虞之治”。1953年4月26日病逝,享年92岁。

杂技艺人李建业

李建业,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出生于莱芜田封邱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著名杂技艺人。性格朴实憨厚,幽默诙谐,人称“李傻子”,后成艺名。8岁在齐河城里被一杂技艺人收为门徒,13岁正式学艺,五度寒暑,学会30多个节目。1940年参加莱芜县民主政府政卫队,以卖肴药为掩护,秘密进行抗日活动。1943年,被坏人告密遭敌逮捕,由“莱芜梆子”老艺人张凤水和卖篦子的杨玉山保释出狱,遂脱离政卫队,仍以赶集串乡卖肴药并演小节目为生。1959年,被山东省杂技团录用,虽年逾花甲,仍勤奋不辍,将传统节目加以整理,由场地搬上舞台,一时产生轰动效应。1975年1月去世。代表节目有《仙人摘豆》《怀中抱月》《扇碟子》 。

王毓华传道授业“圣人”家

王毓华 原名王连茹,字子英,号佩石。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于莱芜王围子村。山东法律讲习所毕业后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因家庭无力供给而辍学。为谋生计,曾在北洋政府财政部一司长家任家庭教师。1923年赴曲阜孔府任教,试用一年后正式受聘,执教孔府家学,为孔子七十七代嫡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嫡孙女孔德齐、孔德懋等的启蒙老师。先后教孔德齐、孔德懋、孔德成及其堂妹孔德恭,所教课程为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均为新学。后孔府又延请清末翰林庄陔兰、举人吕金山教授经书。“七七”事变后孔德成去重庆,受其委托,王毓华与庄海兰共同协助孔家照管孔府事务。抗战胜利后王毓华去南京孔德成的办事处,名为协助管理府务,实为赋闲。1949年南京解放后回归山东故里,务农行医。1952年3月因脑溢血去世。

爱国名士亓聘如

亓聘如,原名亓汉珍,今莱城区牛泉镇亓毛埠村人。生于1882年,卒于1964年2月8日。亓聘如出生于富裕的农民家庭,,7岁入塾读书。1905年考取莱芜高等学堂,次年考入泰安中学,毕业后考入济南省立优级师范,1915年毕业后任高小教员。1921年任县立中学校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亓聘如继任莱芜县参议长。1948年莱芜解放后,他先后担任司法科长、法院院长。1951年被选为莱芜县副县长,领导全县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遗有文章《回忆我的一生》和诗词若干首。

散文大家吴伯箫

吴伯箫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作为一个文学家,他以风格独特的散文精品赢得了几代读者的喜爱;作为一名教育家,他以满腔心血哺育了难以尽数的人才;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他以兢兢业业的工作与难能可贵的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吴伯箫,原名熙成,字伯箫。曾用笔名有山屋、天荪、叩天,发表有关教育方面的文章,曾署名齐延乐。1906年3月13日(农历二月十九日)出生于今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吴家花园一个富农家庭。

1982年8月10日,吴伯箫在首都医院溘然长逝,终年74岁。

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散文《南泥湾》、《一坛血》、《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等,作为范文收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早》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其数量之多在同代作家中首屈一指。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炼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画家王子正

王子正(1895.2——1978.1),原名王恒新,字子正。今莱城区寨里镇涝坡村人。青少年时期好学上进,且多才多艺。先后在小学、中学、大学深造。毕业后任济南爱美中学美术教师,曾与齐白石等同为文艺界民国“十大”代表。王先生与国民党、共产党上层人物都有密切联系。后被授国民党上校军衔,解放后被监禁数年。1959年建国10周年大庆,刘少奇主席颁布特赦令,他与王耀武、李先洲等同期遇赦,后遣返涝坡村。

齐鲁老画家李半残

李半残原名李粹笃,字子纯,笔名思健。清光绪三十年(1907年)出生在今莱城区辛庄镇东照林村一个农民家庭里。

1928年2月中学毕业,考入济南爱美艺术师范学校,在校受教于画家瞿园初(瞿秋白之父),受益匪浅。1930年1月师范毕业后回莱芜从教半年,同年暑假考取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山水画系,受教于陈半丁、齐白石、于非闇、徐衍分等大家名流。1934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到惠民任中学美术教员。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6月在沂水县东里店因日军飞机轰炸左手和腿部受伤,康复后改名“半残”,笔名思健。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鲁中大众画报社、鲁中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等单位任美术编辑。1949~1965年在泰安一中任教。1973~1976年应邀到泰山管委会为泰山作画。1978年10月去世。

历史学家王毓铨

王毓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秦汉史专家、古钱币学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分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明史学会名誉会长、太平洋历史学会顾问、明藩王研究会名誉会长、英国剑桥大学学报顾问等职。

2002年10月27日,王毓铨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2岁。 王毓铨,字伯衡,今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小曹村人,1910年农历二月初六生。

他的《莱芜集》在1983年10月出版。中华书局正系统出版他的文集。

战地艺术家李增援

李增援,1913年6月29日出生,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太平街村人(原莱芜县水北区),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共产党员,新四军文艺工作者。集编、导、演、舞台设计于一身,创作并演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抗日进步剧目和歌曲。1941年2月21日,为掩护重伤员转移而英勇牺牲。

出版家李海崑

李海崑,笔名山曰比,今莱城区寨里镇前枯河村人。1924年12月出生,一年后父亲就去世了,幼年全赖母亲抚育。

1945年4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抗敌协会干校的教育干事,鲁中文协教育辅导团员,沂山专署文教科员,淮安、邱南、益都县文教科长,昌潍专署行政干校副校长,益都师范学校校长,山东省教育厅副处长、处长、办公室主任、党组成员等职。建国后,历任《山东教育》杂志社主任。山东人民出版社科技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兼任山东科技出版社总编辑和社长等职,并先后出版了《出版编辑散论》、《医学科普创编学》(合著)、《现代编辑学》(主编),撰写了出版编辑学论文三十多篇,是山东省出版科学理论研究的倡导者、组织者。有些论著获全国和省级优秀出版科学论文奖,为创建新型出版编辑学,做出了贡献。

音乐家丁鸣

刘仁轩,莱芜小埠头村人,1915年11月生。

7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933年考入莱芜县立师范讲习所。1938年10月经刘延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到部队工作,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旅十二团文化教员、文书,县敌工部站长、区委书记等职。在对敌斗争的残酷环境下机智勇敢,多次完成战斗任务,曾在鲁中军区敌工会议上当选为模范工作者。解放战争中曾任章丘县委宣传部部长、渡江支援前线民工团政委兼团总支书记、章丘县委组织部部长等职。他在坚持敌后斗争中做出显著成绩,曾被评为特等模范和一等模范。建国后任宁阳县县长,积极领导群众恢复生产。1952年1月调中央政法委工作,后任国家民委政法司副司长。1954年10月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工作,历任民族室副主任、政法室副主任,并当选全国人大办公厅党委委员、专职副书记和国务院机关党委委员。参与了国家重要法律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为常委会机关建设做出了贡献。2000年10月在北京去世。

现代篇

诗人吕剑

1919年生于今莱城区口镇林家庄。

193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44年至1945年任昆明《扫荡报》文艺副刊主编。

1946年至1947任香港《华商报》副刊主编。

1949年《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诗歌组长等。

主要著作有《诗与斗争》、《诗论集》、《十月北京城》、《散文导报集》、《吕剑诗集》、《一剑集》、《双剑集》、《散文、杂文集》等作品,共二十余部。是一位成绩斐然的诗人、散文家。

张伯祥

张伯祥是山东莱芜人,1918年出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常务副书记张伯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张伯祥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上一篇: 厉害了!中国历史上蔣姓居然出了那么多名人,了不起!
下一篇: 写意人物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