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隔云海,霞嶺玉带连,据说世外有天仙,天仙休羡慕,世人刻苦干……”听到这首1985年港台版《八仙过海》电视剧粤语主题曲,无数70后和80后的朋友们是否勾起了回忆?
作为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八仙过海》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八位普通人依靠自身努力,最后位列仙班的中国古代励志故事;有关于“八仙”的起源,中国历史上众说纷纭,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的公元前一百多年,协助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淮南王刘安完成哲学著作《淮南子》的“淮南八公”,在东晋葛洪的志怪小说中又将“八公”传为仙人,这就是“八仙”最早的雏形。
到唐朝时期,著名大诗人杜甫的诗文《饮中八仙歌》,将以李白为首的八个人密切联系,这能饮酒又擅作诗的八人统称为“饮中八仙”;五代时期,传说容成公、李耳和张道陵等八人在蜀成仙,道教又将他们尊称为“蜀中八仙”;从以上可以看出,早期“八仙”的形象不尽相同,也没有准确的定位。
饮中八仙
到了元朝时期,由于统治者暂罢科举,大批文人墨客要养家糊口,元杂剧的兴起使“八仙”有了属于自己的故事,但“八仙”中的人物还是没有确定下来;直到元末明初时期,无数通俗小说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国古典名著也到了创作井喷期,《三国演义》、《水浒传》、以《西游记》为代表的《四游记》等;其中由明代文学家吴元泰创作的《东游记》(又名《八仙出处东游记》)中,将“八仙过海”的故事在民间普及开来,后来逐渐将“八仙”中的人物确定。
同时通俗小说《东游记》的面世,作者吴元泰还在成书中排定了八仙的排名座次,他们依次为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随着《东游记》的流传,广大听众和读者也就逐渐默认了吴元泰对“八仙”成员的认可。
今天不聊《八仙过海》中的故事,那么这八位仙人在历史上有没有原型人物呢?有过创作经验的人都知道,素材取决于生活,《八仙过海》虽然是神话故事,但仙人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他们也确实不是文学家们凭空捏造出来的虚拟人物,和历史上的一些人物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有真实的原型出处。
“铁拐李”原型李颜二
铁拐李作为“八仙”之首,资历远超其他七仙,在道教中地位非常尊崇;传说出生于巴蜀之地的他原名李凝阳,幼年时因天资聪慧受到太上老君点化,但对于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之类的过眼云烟没有兴趣,反而看破红尘一心修仙问道。
在大众的眼中,铁拐李都是以蓬头垢面,衣裳褴褛,背着酒葫芦,拄着铁拐的乞丐形象出现,其实不论是民间故事还是道家典籍中,铁拐李原先是位仪表堂堂的美男子,只因为道法炉火纯青的他可以灵与肉分离,在一次灵魂出窍寻找故友的过程中,李凝阳交待自己的弟子若七日内灵魂没有回到肉身,就表示自己已经位列仙班,这身皮囊就可以焚毁。
结果弟子因家中突遭变故,七日期限未到就匆匆将自己师傅的肉身焚化并赶回家中,待李凝阳神游归来,那原本英俊的皮囊早成了红烧肉,李凝阳的灵魂没有了肉身承载,四处游荡间发现路边有个刚饿死的乞丐,只能附身在这具肉身上,这具肉身就是铁拐李邋遢瘸腿的模样,李凝阳就成为了铁拐李;一切都是天意,在太上老君的指引下,铁拐李成就了仙人之路;由于铁拐李背上的大葫芦内有包治百病的丹药,其本人也医术精精湛,后世走江湖卖狗皮膏药的郎中们,都尊称铁拐李为这一行业的祖师爷。
铁拐李真实的原型,是唐朝时期福建惠安人李颜二;早年李颜二的祖先因逃避战乱进入闽地,在惠安县生根发芽,繁衍生息,有天他的母亲染上重病,李颜二在为母亲熬药的过程中因为柴火将熄,恰逢这几日天气潮湿没有干柴,孝顺的他将自己的腿伸入灶炉,代替干柴为母亲熬药,药熬好后李颜二的脚也跛了,往后拄着一根铁拐,久而久之就被人称为“铁拐李”。
后来,李颜二到净峰山当了道士,号“颜二居士”,至今惠安净峰山上还留传着关于“云梯”、“仙人洞”等美妙的传说。
“汉钟离”原型钟离权
汉钟离作为“八仙”中资历较长的一位仙人,被奉为道教全真道正阳祖师,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汉钟离姓汉,实际上他复姓“钟离”,名权。
其实在“八仙”中,钟离权头梳双髻,长髯大眼,一幅袒胸露乳的打扮,手执蒲扇,见谁都乐呵呵的形象在元朝就已经定型了;传说钟离权出身于东汉将门,因此又称为“汉钟离”,其父钟离章因北伐匈奴有功封侯,钟离权一出生落地就有三岁孩童大小,七天后可以开口说话,长大后更是一表人才,后来身材高大的钟离权因相貌非凡被皇帝相中,派其领兵西征羌人,结果遭遇惨败,兵败逃亡的悲愤途中路遇异人,看破红尘后拜其为师,避世习得求道成仙之法;关于点化钟离权的避世异人,一说是东华先生,一说是“八仙”之首铁拐李。
历史上关于钟离权的传说众说纷纭,但明清两代著作称其为汉朝时期的人毫无根据,因为史书中没有人对得上号;对钟离权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和宋朝初期,北宋宋徽宗时期官方所撰编的宫廷藏书《宣和书谱》中记载道:“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吕洞宾见到钟离权都要行师徒礼,可见钟离权确实有度化吕洞宾之恩。
汉钟离的原型是一位唐朝邋遢道士兼诗人钟离权,不但嗜酒疯癫而且行为放荡,还为后世留下《题长安酒肆壁三绝句》,以及《还丹歌》、道教内丹书《破迷正道歌》等,到了宋朝时期,钟离权才被官方编入唐史,这位世外高人也被全真教奉为祖师爷。
“张果老”原型张果
关于张果老的成仙传说,最有神话故事的色彩;一种传说是张果老原为破庙小僧, 经常受到师傅和师兄们的欺凌压榨,平时还要干点劈柴挑水的粗重活。一天晚上临睡前,张果老将厨房水缸装满,第二天早上却滴水不剩,师傅认为张果老偷懒将其一顿痛打,但接连几天张果老夜里将水缸装满,第二天水缸里的水都一滴不剩。
于是张果老决定查清楚原因,夜里将水缸装满后躲在暗处窥探,果然后半夜有两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儿从外面跑到水缸处,将头伸入缸中喝水,张果老正要上前查看仔细,两个小娃儿一下子又不见了,于是张果老就将此事告诉了师傅;夜里师傅又叫张果老将水缸挑满,自己则拿着两根缀着细红绳的小针躲在暗处,待那俩小娃儿又趴在水缸边喝水时,飞快将针刺入那俩小娃光腚上,惨叫声中俩小娃儿一阵风不见了。
师傅和张果老二人顺着红线,在庙门外的墙根下,红线没入地中,于是师傅叫张果老取来铁锹挖掘,挖出两个人形之物,根须俱全,师傅心里明白是成了精的天地灵物—人参精,便叫他将两个灵物放入锅中大火蒸煮,并严令不准偷吃,谁知水开后香气四溢,张果老当即忘了师傅的话,尝后味道异常鲜美,忍不住便吃得精光,这时发觉闯了大祸,便将剩下的一点汤汁喂了庙门口拴着一只驴子,骑上它连夜逃之夭夭,因为怕师傅追来兴师问罪,所以张果老是倒着骑驴子向后观望,后来张果老和神驴一起云游四海。
另一种说法是在一座寺庙中,一个僧人无意中从菜地里挖出一具何首乌,也不知道成长了多少岁月,都已经具备人形状态了;寺庙老方丈立即命令僧人将何首乌洗干净放入锅内煮了,但对于何首乌如何分配问题,老方丈在大雄宝殿召集众僧开会,准备具体商讨,为防止膳房僧人偷食,他们也一并被召入会议。
此时张果老正好牵着一匹满载水果的毛驴从东边赶来,做些水果贩卖生意的他被人称为“果老”,长途奔波的他此时已饥肠辘辘,疲惫加上饥渴大老远就闻到了寺庙内飘出的阵阵香味,顺着这股香气就来到了无人看守的膳房,揭开锅盖见锅中首乌已熟,晶莹剔透如同初生婴儿,尝尝味道鲜美至极,狼吞虎咽下一锅首乌汤见了底,自己吃饱还不忘将锅底残汤喂了驴,神清气爽下就美滋滋躺在膳房门囗进入梦乡。
这边众僧开完会议,准备回到膳房将首乌分而食之,却不料膳房房门大开,锅盖都飞到墙角去了,而炖着何首乌的大锅内已空空如也,见睡在门口的张果老鼾声如雷,老方丈断定是此人偷吃了仙物;此时何首乌被他刚刚吃下,老方丈决定将张果老杀死,将其血肉分而食之也有功效,谁知众僧吵嚷间将张果老惊醒,预感有杀身之祸的他立马骑上驴准备逃窜,谁知紧急间倒坐驴背,喝了首乌汤的驴子也变成仙驴,倒驮着张果老一溜烟没了影子,留下大眼瞪小眼的满寺僧众,从此张果老得道成仙了。
历史上真实的张果老是一位道人,大约生活在隋末唐初时期,姓张名果号通玄,由于年纪很大,人们在他名字后缀以“老”字以示尊敬;武则天与唐玄宗执政时期曾多次召他入宫觐见,御赐“通玄先生”之号,并将河北邢州仙翁山赏赐给他,还要让他在朝为官,但被他以“年老多病”的借口婉拒;由于张果老每次都是以倒骑白驴出现,久而久之这种形象深入人心。
我们可以猜想在那个时代,活得越久的人越会和仙人扯上关系,经过民间的谣传以讹传讹,最后被人神化;我认为历史上真实的张果老,只是位懂得养生保健之道的道人,兴许还精通些行走江湖忽悠人的幻术,靠着这些“戏法”而被当时的人们所尊敬。
“吕洞宾”原型吕岩
吕洞宾人称“吕祖”,道教全真教祖师爷;传说吕岩原为唐朝宗室,因武则天当政屠杀唐朝李姓皇族,为避祸改为吕姓,和妻子隐居修行得道升天。
另一种说法则是“黄梁美梦”的典故有关;传吕岩进京赶考,由于唐末科举腐败而屡试不第,考了几十年还是没有功成名就,于是便在长安一处酒楼中借酒浇愁,偶遇“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在其引导下做了加官晋爵、封妻荫子的美梦,醒来后方知人生就是一场梦,酒楼中的黄梁饭还未蒸熟,大彻大悟下跟随汉钟离修仙,最终位列仙班。
中国关于吕洞宾的传说事迹非常多,民间杂技艺人奉其为祖师爷,在吕祖农历四月十四诞辰这天,设坛进贡乞求保佑;吕洞宾和汉钟离二仙皆是全真教“北五祖”之一,被道教广为传颂。
历史上真实的吕洞宾,应该是出生于唐末至五代这段时期,姓吕名岩的著名道士,和同一时期的道家高人关系密切,生卒不详;史料记载,吕岩曾在唐懿宗李漼咸通年间中举成为进士,还担任过两次县令,到唐末黄巢起义时期,为躲避乱世吕岩携家带口归隐终南山修道,后被世人称为“纯阳祖师”。
“何仙姑”原型何二娘
作为“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关于何仙姑的来历和家乡至今有诸多说法,未成仙前的姓名称为何秀姑、何琼等等;传说何仙姑是在荷花中得道成仙,又以手持荷花的形象出现,因此又称为“荷仙姑”。
何仙姑的成仙传说有多种版本,据传其原型是广州增城何二娘,常年织鞋的她因为感觉生活烦闷,于是便来到位于惠州的罗浮山游玩散心;罗浮山素有“百粤群山之祖”的美名,山上有著名的“九观十八寺二十庵”等景点,何二娘就寻个山寺暂住,平时就采集些杨梅给寺庙僧人充斋饭。
但罗浮山并没有出产杨梅,直到数百里外的循州(今惠州)一座寺庙内僧人云游至何二娘暂居的山寺,称曾有仙女到过其寺附近采摘杨梅,经查证那天正是何二娘采摘杨梅之日,一日间往返八百里,罗浮山山寺僧众便认为是何二娘是仙女,但远近闻名的何二娘从此便失踪了,民间传说何二娘得道成仙。
“蓝采和”原型许坚
蓝采和原名许坚,出生于唐朝时期,生活于唐末至五代之间,作为一名资深江湖流浪汉,由于其经常一身褴褛蓝衣,行为举止癫狂怪异,因此他的乐名为“蓝采和”。
许坚据传出身于行医世家,为人好酒贪杯,夏天穿棉袄,冬天坐冰雪,拿着大竹板踏歌而行,随口唱的歌谣让旁人感觉高深莫测,有仙气缭绕之感,好接济贫苦百姓而深得爱戴,这种癫狂的玩世不恭行为,也确实和“八仙”中的蓝采和相似。
“韩湘子”原型韩湘
相传丞相安抚有一女,名唤安灵灵,不仅知书达礼而且貌美如仙,皇帝慕名欲将她娶进皇室,丞相坚决不同意,因安灵灵和韩湘子已有婚约;皇帝龙颜大怒下将韩湘子罢官流放,安灵灵郁郁而终,韩湘子也投水殉情。
韩湘子去世后化为一只白鹤,经汉钟离和吕洞宾点化,投生于韩愈之兄韩会家中,幼年丧父的韩湘子由叔叔韩愈抚养长大,后修得得道成仙之术,不顾韩愈阻止隐居终南山修成正果;传说韩愈因“尊儒灭佛”惹怒唐宪宗李纯,被贬官至广东潮阳,危难之际韩湘子前来搭救,并渡化韩愈修道成仙。
韩湘子的出场形象是位手持洞箫的翩翩美男子,擅长音律的他还曾拜过吕洞宾为师。很多人都普遍认为,韩湘子原型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韩愈的侄孙,而唐朝的历史上也的确有个叫韩湘的官员是韩愈侄孙,官拜大理寺丞而功成名就。
“曹国舅”原型曹佾
“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因成仙最晚,出现较迟,关于他的传说无疑也比较少;与大多数仙人装束不同,头戴乌纱,身穿大红官袍,手持朝笏的他无疑多了几分烟火气,没有仙人超凡脱俗的气质。
传说曹国舅对荣华富贵极为厌恶,性格善良纯直的他从未仗势欺人,对求仙问道极为痴恋的他进入深山修炼途中,偶遇“八仙”中的汉钟离和吕洞宾,受到点化位入“八仙”之末。
曹国舅的原型,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任皇后曹氏之弟,开国功臣曹彬之孙曹佾,通音律善诗文,因其系北宋皇族外戚,所以民间称为“曹国舅”;这位国舅爷不争权不夺利安逸一生,活到七十二岁才寿终正寝。
“八仙”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上也确实有过原型人物,小说家和戏剧家们根据民间故事、传说等,经过艺术加工成为当今各有性格特色的人物形象,其实也是希望能改变当时社会背景的一种期望,通过想象让贫苦百姓认为真的有神仙可以帮助人们脱离苦海,这又何尝不是本土道教在中华大地上,逐渐发展成为人民精神支柱的渠道之一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