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是一座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千年古城”,是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定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为中山国都,历代设州置府,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瑰宝众多。
近年来,定州市加大对古城文化保护和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和挖掘,推进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全市文化强市建设,让文化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动力,积极布局,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加大古城风貌保护和建设 盘活历史名城文化资源
定州市坚持以文塑城,按照“保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的思路,加强定州历史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重点推进众春园、古城恢复改造等项目,努力塑造符合定州历史文化气质的名城形象,盘活古城历史文化资源。
加大古城风貌恢复力度,从改善文物周边环境入手,全面实施古城恢复改造,努力打造古今辉映的高颜值定州。按照“分批开发、连片保护”的思路,对开元寺塔、贡院、文庙等为核心的旧城区集中规划、整体改造,建设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特色商业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文化休闲体验型园区,激活了历史资源,提升了城市品位。
进一步探索创新古城文化活化利用,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和历史建筑融入城乡建设发展大局,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微更新。构建中心街、兴华路“T”字形精品旅游轴线,推进南城门片区改造、大道观景点提升保护恢复等项目,建设一批特色彰显、功能完善、活力十足的示范工程,把文化片区串点成线,更好地彰显定州古城魅力。
挖掘历史文化底蕴 展示古城人文软实力
为打造定州特色古城文化品牌,定州市坚持以文化人,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大力推进诗词之市建设,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定州市先后获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河北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河北省诗词之市”称号,定州市文化馆也晋升为国家一级馆。
定州市新建文图两馆分馆25个、阅书吧3座、城市书房1座、文化礼堂4个、文化广场74个,改扩建文体广场100余处,提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75个,新建城市读书场所22个,建成中山路文化一条街,形成了覆盖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网络。
该市打破乡镇区域界限,组建市诗词协会东亭分会等4个分会,并在全市新组建诗社36个,发展诗词协会会员366人。该市积极开展诗词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景区、进农村活动,优化清新厚重诗词文化传播环境。同时,该市将诗词创作与文学艺术发展结合起来,书法家写诗词、美术家画诗词、戏剧家和曲艺家唱诗词;将诗词创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在定瓷、缂丝、雕刻等产品上体现诗词、融入诗词,努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新名片。
定州市常态化开展“文化进万家”“百姓唱主角”“戏曲票友大赛”等活动,举办“定州市首届民间艺术展”,请国家、省级艺术家到定州开展系列艺术培训,帮助当地文艺工作者提升艺术水平。推出秧歌戏、划旱船、猜灯谜等具有定州特色的年俗活动,不断丰富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吸引外地游客参观旅游,展示出定州人文底蕴和软实力。
加强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定州市始终把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当作工作重点,通过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以达到文化强市建设,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在发展文创产业方面,该市开发了开元寺塔、贡院、定州博物馆等文创产业资源,推进文化游、红色游、乡村游、城市游“四游联动”,打造京津冀重要旅游目的地,叫响“千年古都、魅力定州”旅游品牌。
在强化文化旅游+方面,该市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黄家葡萄酒庄、东胜生态园等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开发了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田园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康养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并推动旅游与工业、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出体育游、休闲游、康养游等。
在主题文化策划方面,该市将按照“业态主题化、商业遗产活态化、游憩节点情境化、民俗活动节庆化”的思路,在宋街、崇文街等特色商业街布局工艺作坊、主题客栈等文化娱乐馆;策划大型文旅演艺演出,实施文艺演出、竞赛、灯会、花会等娱乐项目;开发缂丝制作、国学教育、科举文化体验等研学旅游产品,组织秧歌戏、子位吹歌等非遗项目进景区,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经常来”。
定州市因古城文化而闻名,同时,文化产业也带动经济发展,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晋级全国科技创新百强、绿色发展百强等称号;取得了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综合投资热力百佳县市、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市等成就。目前,定州市正在努力塑造符合定州历史文化气质的名城形象,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