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文昌市

文昌市

文昌市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8°21′至111°03′,北纬19°20′至20°10′之间,东南和北面是南海和琼州海峡,西面与海口市相邻,西南面与定安县和琼海市接壤。

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8°21′至111°03′,北纬19°20′至20°10′之间,东南和北面是南海和琼州海峡,西面与海口市相邻,西南面与定安县和琼海市接壤。全市平面轮廓近似半月形,南北长99公里,东西宽65公里,环疆长285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2488平方公里,占全省的7%。我市东北南三面临海,海域辽阔,海岸线长278.5公里,有大小港湾40个,海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折合352.2万亩。

文昌市属于低丘台地平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2.55米,地势由西南内陆向东北沿海倾斜。东北部地势平坦属于平原阶地,海拔在50米以下,唯有铺前镇七星岭(海拔117米)、翁田镇抱虎岭(207米)和龙楼镇铜鼓岭(338米)三座孤丘分布在东北沿海上。西南部地势起伏不平,属于低丘台地,海拔在50-150米之间,超过150米的很少。全市地貌分为五大类:平原阶地299.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4.8%;台地28.64万亩,占8.1%;低丘17.86万亩,占5.1%;还有滨海沙滩5.6万亩,占1.6%;孤丘1.42万亩,占0.4%。

二、气候条件

文昌市属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光、水、湿、热条件优越,全年无霜冻,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23.9℃,多年在23.4~24.4℃之间,最低极温0.3~6.6℃,出现在1月份。年平均>10℃积温为8474.3℃,年平均日照1953.8小时。夏日日照最长是13.19小时,冬日日照仅10.5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能量为108.8~115.0千卡/cm2。雨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干、湿季明显,春旱突出,常年降雨量1721.6毫米,平均1529.8~1948.6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间的汛期,雨量占全年的79%,对于发展热带农业生产条件十分有利。但也有不利的因素,就是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间,而11~4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20%左右,是造成我市历史性春旱的主要原因;再的是8~11月间我市常受到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影响,年平均发生2.6个,使之造成农作物以及人民生活财产的损失;另外在清明前后的清明风80%的年份都有发生,常造成早稻受害而减产。这三种原因制约着我市农业生产的"低而不稳"。

文昌市常年平均湿度为87%,最小湿度为34%。

三、土壤与植被

文昌市土壤类型多样,有6个土类,11个亚类,41个土属,107个土种,10个变种。形成这些土壤的母质主要是:浅海沉积物、玄武岩风化物、辉长岩风化物、砂页岩风化物、花岗岩风化物和河流沉积物。因浅海积物和砂页岩风化物占的比例达67.%,比重较大,这些土质是属于风化时间较短的土种,所以造成东北部地区土壤瘦瘠。我市土壤的基本评价是:1、土壤耕作层浅,超过20cm有史占22%;2、养分绝对含量少,耕作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仅有2.0%;3、偏酸性,全市土样PH值6.5以下的占82.1%;4、土壤偏沙,沙土、沙壤土占85.4%。

文昌市植被类型为热带季风雨林区。因地近海边,海岸线长,海洋潮湿的气流不时侵入,所以沿海具有热带海岸植被景观特色。全市植被有六大类型。一是西南的低丘夹谷杂木次林热带果经济群落;二是东北部沿海防护林带和向内陆延伸的杂树短灌疏草群落;三是东北部内陆的湿性草地群落;四是东南部沿海的椰林区群落;五是北部地区的沙质土干性荒坡草地群落;六是港湾缘地红树林群落。

四、水资源

文昌市河流诸多,水源丰富,地下水蕴藏量大,水质较好。但由于水利设施不够完善,水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流经我市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文教河、珠溪河、文昌江、石壁河、北水溪五条,100平方公里以下独立出海的小河流有32条,总长556.6公里,总流域面积2384.6平方公里,年集水量39.4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8.69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模数为每平方公里26秒/公升,成为我市灌溉和航运的重要资源。但溪河支流短小,洪枯悬殊、易涝易旱,河水流失快,蕴藏量小,且水能不足。全市地下水理论蕴藏量为12.36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补给量2.62亿立方米。每年可开发量0.88亿立方米(不含地下径流水量)。总产水量28.42亿立方米,平均每人拥有量为594.6立方米,亩均占有量429.5立方米。

文昌市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乱砍滥伐所致。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龙楼、公坡等12个镇,总流失面积达121.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0.05%。其中面状流失24.79平方公里,沟状流失14.06平方公里(深6-10米,宽3-25米的共40米),崩塌16处,面积2.43平方公里,沿海流沙33平方公里。这些地方多数属于沙质土草生难长,坡度在25℃以上,一遇降雨地表径流向田坑冲泻形成流失,吞没农田、冲成深谷等。目前流失下游有近万亩农田和26个村庄有不同程度的为害。

五、农业生物资源

文昌市地处热带北缘,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为生物繁衍生息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同时我市水陆交通方便,与外界交往较为频繁,外来的各种生物新种源也不断引入。因此,目前农业生物种类较多,资源比较丰富。

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东、南、北三面临海,海岸线长206.7公里,西部与海口、定安两市县毗连,西南部与琼海市接壤,陆地面积2403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多人。椰风海韵、文明祥和的文昌大地,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文化昌盛,英才辈出。

文昌素以文化之乡、华侨之乡、椰子之乡、排球之乡、将军之乡、名人之乡扬名海内外。

文昌属北回归线以南,系低纬度地带,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终年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青,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

文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繁衍生息。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紫贝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文昌境内风光绚丽,名胜诸多,人文景观独特。椰风海韵醉游人的东郊椰林湾,白云蓝天,碧海银滩,椰林清风,系中国十大海滨海湾区之一。稀世海上森林公园的八门湾红树林,水树争绿,翠叶弄影,数十种水禽海鸟嬉戏栖息,百态媚生,属国家生态系统重点自然保护区。“奇峰秀天下”的铜鼓岭,融奇山怪石、蚀岩山洞、森林植物、珍稀动物、文化遗存、田园风光和海洋观光为一体,既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大自然生物基因库、野生动物乐园,属海南省综合生态系统重点保护区。有“海底自然公园”之称的冯家湾珊瑚世界,绵延数公里,千姿百态的珊瑚以其红、橙、蓝、绿、棕、紫、白等色彩与鱼、贝、虾、蚧、藻类等海底珍宝,汇成五彩缤纷的海底花园。大自然神功造就的“飞醉唐洪”的海洋石头动物公园,经千万年浪击风蚀,形成熊蹲虎踞、龟伏鹏翔等神似貌真的自然海滨雕塑世界。状如弯月的高隆湾海水泳场,椰树绿林环抱,滩软沙细底实,波平水暖湾阔,是开展游泳、划船、滑板、游艇、沙滩排球等沙滩运动的理想胜地。名胜古迹有遗存海南古代历史和原始人类活动遗迹的凤鸣村新石器文化遗址,反映海南历史文化对中原文化归属感、向心力的“海南第一庙”——孔庙,祈佑海事平安被华侨称为“海南第一女神”的水尾圣娘庙,体现文昌人海事拼搏精神和文化兴盛的明、清斗柄塔、文化笔塔,凸现清末以来境内教育事业发展轨迹的溪北书院,影响近现代中国历史半个多世纪之久的家族之根的“宋氏祖居”完整地保留历史诸多名人墨迹的著名华侨文化郭母纪念亭,巍巍遥望琼州海峡的亚洲最高的木兰头航标灯塔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淳朴的历史文化,是文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文昌有优越的旅游环境资源,做为以“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为特色的椰风海韵热带海滨旅游胜地,中共文昌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文昌以创建生态旅游为重点,坚持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入,全力打造旅游优质品牌,全面提升旅游形象。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建设,强化旅游业管理,为游客营造旅游好环境和优良的旅游秩序,努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全市现有旅游饭店(含宾馆、酒店、度假村、家庭旅馆)133家,客房4328间,床位7229张,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4家,二星级酒店3家,星级酒店客房935多间,床位1861多张。全市各旅游景区(点)水、路、电、通讯等设施完善。2008年,全市旅游经济实现平稳增长,接待中外游客164.7万人次,同比增长15.0%,旅游收入8.71亿元,同比增长16.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62亿元,同比增长78.7%;商品房价格平均每平方米3277元,同比增长12.0%。

我们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文昌度假旅游,沐浴椰风海韵,饱览椰乡胜景,领略南国风情。

上一篇: 「塔洋名人传」琼州儒学教育先驱王义方
下一篇: 符姓 符氏 符姓起源 符姓分布 符姓郡望堂号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