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省会海口市;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对望,东南和南部在南海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为邻;海南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中间高耸,呈穹窿山地形;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海南省辖4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截至2023年底,海南省常住人口1043万人。秦时海南为象郡外徼。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境设有珠崖、儋耳2个郡管辖16个县,海南正式被纳入西汉版图。1988年4月,撤销海南行政区,成立海南省人民政府,将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海南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逝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去世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宋嘉树(1864年—1918年5月3日),原名韩乔荪,别名耀如,又名教准,教名查理·琼斯,海南文昌人。晚清传教士、富商及革命家,鼎力支持辛亥革命的大金主;民国著名的宋氏家族的家祖。
他创办了影响近代革命的华美印书馆,与孙中山既是志同道合、终身不渝的革命同志,又是结秦晋之好的翁婿。由他们开启的孙宋关系,是辛亥革命史、宋氏家族史研究的重要篇章,宋嘉树的六个子女中,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子文,后来都成了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20世纪对中国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1974年11月19日),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
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广西右江领导武装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时期,历任红军第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参谋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员、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为华东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历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曾任党的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周士第(1900年9月9日—1979年6月30日),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周士第中学时期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与组建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北伐、武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广东失利后,辗转香港、南京、上海、西安、福建等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参谋长,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士第任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随部开赴晋西北,在雁门关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转战冀中,参与指挥齐会战斗、陈庄战斗、黄土岭战斗等战斗。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11月兼任晋西北军区(后改为晋绥军区)参谋长。1942年1月,贺龙、关向应去延安后,周士第主持军区工作,参与指挥春季反“扫荡”,并取得田家会战斗的胜利。1943年8月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率部粉碎日军秋季“扫荡”。
解放战争初期,兼任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晋北战役。1948年5月任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协助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太原战役。1949年5月任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向西北进军,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11月率兵团主力分三路进军西南,连续解放汉中、广元、剑阁、江油、绵阳等40多座县城。1950年2月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参与领导剿灭匪特和改造起义部队工作,同年10月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任司令员,亲自到东北地区和朝鲜战场进行实地勘察,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1955年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部长。同年9月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任总参谋部顾问。1979年6月3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9岁。
冯白驹(1903年—1973年),原名裕球,又名继周、布文,广东琼山(今海口市琼山区)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
早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率部队参加全琼武装总暴动。此后历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广东省人民抗日纵队琼崖独立总队总队长、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9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此后任中共海南区委第一书记,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南行署主任,以及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浙江省副省长等职。1973年7月19日在北京逝世。
庄田(1906年11月19日—1992年4月25日),原名庄振风,海南万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入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抗战时期,受中共中央委派回琼,任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第一总队副总队长,1947年至1948年任越南国防部军事顾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4月25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
符确坚(1906年10月—1972年8月24日),原名符敦秀,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文昌县区委书记、县委秘书、中华苏维埃政府财政部文书科科长、国库局局长兼统收局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科长、后方留守处政治处主任、直属总兵站政委,新四军第一师三旅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师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政治处主任,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第二旅副政委、华东军区滨海军分区副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十师政委、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三军政治部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23军政委、副军长、31军政委、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2年8月24日在南京逝世,终年66岁。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马白山(1907年—1992年8月3日),原名马家声,海南澄迈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独立师总队队附兼第三大队队长、第二支队队长、第四支队队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琼崖区委委员兼军事部长、西区地委书记、专员、琼崖纵队队长、第一总队队长兼政治委员。1950年初奉命协助第四野战军渡海作战,为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和海南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海南解放后,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离休,享受正兵团级待遇,1992年8月3日在海口病逝。
吴克之(1911年ー1985年9月),海南琼山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1931年入广东燕塘军校学习,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琼崖抗日独立队第三中队长、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后纵队)第二大队长、第一支队长兼琼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抗战时期,吴克之在顽军和日寇的双重夹击中,指挥部队英勇顽强作战,屡战屡胜,使敌人闻风丧胆,部队被誉为“常胜支队”。解放战争时期,他在琼崖纵队的领导岗位上,独当一面,成功指挥了“秋季攻势”“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等多次重要战役。解放海南战役期间,他指挥琼崖纵队,为接应和配合十五兵团解放全岛作出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为少将,1985年9月在北京病逝,著有《吴克之回忆录》。
符淮青(1936年7月22日—2022年12月5日),生于海南文昌,北京大学教授、语言学家。
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本科;1959年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1993年升为教授,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理论和辞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22年12月5日,北大教授、著名语言学家符淮青因病在海南逝世,享年86岁。
符淮青毕生致力于汉语语言学特别是现代汉语词汇词义的研究和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汉语词汇学、语义学和词典学等多个领域作出开拓性研究。他吸收和借鉴国外语义学、符号学、词汇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在现代汉语词汇词义的描写与分析方面,在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研究与词典编纂实践方面都作出重要贡献,许多学术思想深刻、精辟、影响深远,2018年荣获中国辞书学会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
郑介民(1897年9月18日—1959年12月11日),原名郑庭炳,别号耀全,广东文昌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军统核心创始人员之一。
1924年郑介民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后,长期在戴笠麾下工作;后世作家认为蒋介石建立国民党情报系统时,钦点了“十三太保”,郑介民列名其中。1935年升任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五处处长;两广事件时受戴笠命令赴香港以金钱策反陈济棠建立的广东海军,是他在当时职务中最重要的工作成果,1941年升任军令部第二厅厅长。1943年2月10日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负责警卫工作,同年升任少将,1946年兼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国民政府首席代表,旋改任国防部第二厅中将厅长,后历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国家安全局局长。
1949年前往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56年4月6日晋升二级上将,时任国防部参谋次长,1959年12月11日凌晨2点在阳明山北投镇自宅去世,追晋一级上将,墓地位于新北市八里区。
白玉蟾(1134年—1229年),原名葛长庚,字白叟、如晦、众甫等,号海琼子、海蟾、琼山道人、海南翁等,世称紫清先生,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人,祖籍福建闽清人,南宋道士,南宋金丹派南宗的创始人“南宗五祖”之一。内丹理论家,诗人。
白玉蟾6岁丧父,7岁能赋诗,12岁应童子科落第,渐厌恶科举仕途。16岁时离家云游,养真于儋州松林岭。23岁时只身渡海到大陆各地求师,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后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师从道教南宗四世祖陈楠,尽得其道术,并遵师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诀”,创立道教南宗宗派。后往来于罗浮、武夷、九曲等名山,收徒传道,授彭耜、留元长、等著名道士。其内丹修炼的中心为精、气、神,而以神为主。所创炼丹术中,以“上火下凝法”密闭分解丹砂炼取水银与铜及其“抽砂炼汞”仪器图解。1208年-1225年诏入太乙宫中,为皇帝讲道,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后往来名山,行踪莫测。
白玉蟾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
⭐️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欢迎网友们补充、建言献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