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完整描述了中国早期的社会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集体共同记忆。
司马迁是在一种特殊情况下完成《史记》的。
由于触怒了当时的皇帝汉武帝,司马迁入狱,并接受了腐刑。这一刑罚阉割了司马迁的身体,但没有阉割他的思想。司马迁是一代伟人,尽管他因为这一刑罚而感到严重受辱,但他没有丧失信念,也没有怯懦的选择自杀。《报任安书》是他当时写的一份私人信件,流传至今。从这封信件里,后人可以了解到他当时经验的惨痛愤懑,以及鼓舞他重新振作的一些具体因素。
司马迁首先是一位历史学家。在司马迁的时代,历史学家具有很特殊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同。
中国远古的帝王对历史十分敬畏,这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特点。远在司马迁之前,史官就像一种神职人员,拥有特殊的权力,因此也很容易具有独立人格。
史官们记载君主和诸侯的言行、记载战争和宫廷政变、记载异常的自然现象。他们往往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微妙的定性评价。能在史书上得到一个积极评价,是许多中国古人的终极使命。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史官,司马迁的祖上据说从周朝开始就担任王室太史。司马迁自小就能方便的查阅各种历史资料,可以肯定,他当时获得的一手和二手历史资料是现在的历史学家根本无法得到的。当司马迁身受腐型的时候,他想到了那些曾经同样处在逆境中的伟人,如周文王、孔丘、屈原和左丘明。这些历史人物的遭遇使他产生共鸣,并从屈辱中振作起来。
在司马迁之前发生的一个严重事件是,由于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很多秦以前的文献资料都被毁掉了。汉民族可能面临集体失忆的危险。
而保存集体共同记忆对于维系一个民族的完整性十分重要。
司马迁是一个有浓重使命感的人,据说他父亲临终前就嘱托他完成《史记》。这一工作的难度前无古人。从最终完成的《史记》看,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中经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凭借一人之力,完成了对世界的一个主要文明社会——中国较早期社会历史的描述。司马迁书写中原和边境的地理风俗;书写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状况;书写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和下层社会各色人等。
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一种打破一切门户之见,追问普世真理的精神。司马迁并以独立意志和洞察力,审判数千年以降的历史人物。他把赞誉毫不吝啬的赋予那些在战争和权力角逐中失败却不失高贵的人,正是通过《史记》,荆轲、项羽、韩信、李广这样一些杰出的失败者成为了不朽者。而一些成功获得权力并享受富贵的人,却在《史记》中暴露了卑微的一面,包括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
司马迁豪迈的人格、卓越的智力(他几乎无所不知)、他遭受的苦难和他巨大的勇气,都让人相信他必定是一个生活在伟大时代的伟大人物。他的价值观独立于儒家、老庄之外,他歌颂那些精神上异常强健的人,歌颂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些价值观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汉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