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朝历史篇一:汉朝名人故事
汉朝名人故事
萧何(?-前193),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沛(今属江苏沛县)人。早
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他却接收了秦丞
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
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
中。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军,还定三秦。楚汉战争时,他
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
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陆贾
汉初思想家,政治家。楚人。早年随刘邦平定天下,口才极佳,常出使诸侯。刘邦即帝位后,
他受命出使南越,说服尉佗接受汉朝赐予的南越王印,称臣奉汉约,被任为太中大夫。刘邦
即位之初,重武力,轻诗书,以“居马上得天下”自矜,他乃建议重视儒学,“行仁义,法先
圣”,提出“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统治方略,遂受命总结秦朝灭亡及历史上国家成败的经
验教训,共著文12篇,每奏一篇,高祖无不称善,故名其书为《新语》。
哲学上提出宇宙万物都是“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成者”,反对神仙迷信思想,但也有
圣人“承天诛恶”和天人感应的神秘思想。后人称《新语》开启贾谊、董仲舒的
思想,成为汉
代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先声。刘邦死后,吕氏称制,大封诸吕为王,他乃称病免职家居。
后劝说丞相陈平结交太尉周勃,联络汉代大臣和宗室王侯,对诛杀诸吕、迎立文帝起了很大
作用。孝文帝时,再使南越,使尉佗去帝制,归附汉朝。著有《楚汉春秋》和《新语》等。
张骞,汉族,字子文,汉中郡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
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
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
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
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
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
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
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
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
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
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
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
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
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
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
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
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
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
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
(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
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
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
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东方朔
(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辞赋家。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
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
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
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
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东方朔原
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 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
子诗》等, 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 “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
写有《东方朔画赞》, 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 备加称颂, 唐代大书法家颜
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
李广
(?—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做过骑郎将、骁
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镇守边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被称为“飞将军”。 相传,汉代
右北平一带有老虎出没,时常伤人,民皆惧之。李广在此任太守时,经常出行围猎。一次,
李广率众出猎夜归,乘着朦胧月色,从一山庄外经过。这里山谷纵横,草木丛生,正是老虎
出没处。李广与随从正在丛林行走,忽见一悬崖旁草丛中卧一个庞然大物,定目视之,正是
一只大老虎。李广忙张弓搭箭,双臂使出千均之力,猛射之,只听“嗖”的一箭,正射中那老
虎。随从忙跑过去一看,中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其状如虎的巨石,横卧草丛,其状
类虎。再看那只箭,早已连同羽毛一起,没进坚石。连李广也怀疑自己竟有这般臂力,便复
归原处,又张弓搭箭,照此巨石连射三箭,然而,箭触顽石,火星迸溅,箭折羽飞,竟无一
支再入坚石。
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
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在卫青建功
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
不屑于象其它的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杀
敌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筹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对匈反击战(即
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
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再三请战,卫青便给了他八百骑兵。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
率领着自己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
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
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的八百骑兵则全身而返。大喜过望的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
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的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横空出
世了。
路温舒
西汉著名的司法官。字长君,钜鹿(今属河北)人。小时候家里很穷. 他在家里担
负着放羊的活计。放羊的路温舒很小就喜欢读书. 但是, 家里穷得连生活也维持不了, 哪里
能有钱买书呢? 有一次, 路温舒放羊时发现了一种蒲草. 这种蒲草又宽又长, 形状和竹筒
差不多. 路温舒想: 把蒲草剪下来, 在上面写上字, 不就可以做成书了吗? 这样的书, 既不
用花钱去买, 又轻便. 好携带, 放羊时也可以带出来阅读了. 从此, 路温舒每天放羊时就剪
下很多蒲草, 收拾齐整,带回家去. 晚上, 他就把借来的书抄在蒲草上, 然后把写上字的蒲
草连缀起来, 做成一册册的书.由于路温舒肯在艰苦的环境里想尽办法给自己创造学习条件,
刻苦用功, 他逐渐学到很多知识. 他先后学习过历史. 历法. 天文等知识. 他对法律学特别
感兴趣, 后来成为西汉时代有名的法学家.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和帝时,蔡伦入宫做皇帝的侍从,后来升任
“尚方令”,负责管理皇室工场,监造各种器械。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
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
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中国汉朝历史篇二:中国会计发展史(汉朝以前)一
中国会计发展史--会计的发展萌芽时期 [一]
(汉朝以前)
会计并不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过着采摘游猎生活,物质条件严重不足,使得在那个时期不会有会计的出现。
至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形成,剩余产品出现,会计才渐渐产生发展起来。初期的会计,仅从事简单的统计核算和分配工作,故我们称其为“大会计”,这就是会计最早的雏形。这可以从当时遗留下的一些历史文物里得到考证:1、刻石记事:通过石板或者石质墙壁,人类用不同的符号记录获取猎物、采摘野果的多少,并记录出参加的人员,使用的工具以及食物的分配情况;
2、结绳记事:通过打绳结的方式,用不同样式,不同大小的绳结表示不同的事件,并进行核算,这种记录方式在现在的云南佤族地区依然有所保留。
一、西周时期:随着原始社会的渐渐没落,生产力水平不断地进步,人类社会步入第二个时期--奴隶制社会。奴隶制社会前期,由于人类思维方式落后,物质水平低下,经济不发达,所以会计依旧沿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大会计”的工作方式,直到我国的西周时期,会计的发展才有真正的进步:1、第一次给这项工作进行命名,在西周的《周礼`天官》一书中曾经记载:“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这份工作称之为“会计”;2、在西周的宫廷之中,第一次设置了专
门的官吏管理会计工作,其称之为“司会”,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月季岁会”--每月进行核算、统计,每年进行汇总核对。
二、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初期,由于战乱纷争不断,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会计的发展也就受到一定影响,春秋战国到秦代出现了“籍书”或称“簿书”,用“入”、“出”作为记录符号来反映各种经济出入事项。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产生了“三柱结算法”。它是根据“收入”、“支出”、“结存”这三大结算要素而得名。它以“收入-支出=结余”的关系式,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方法。“三柱结算法”在秦汉时期已得到了广泛运用。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出现了影响会计发展的新契机,秦始皇统一全国,在国内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便于了经济的交流,更有利了会计工作的进行,可惜当时的人们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个机会,没有把货币的统一利用到会计记账上,不得不说这是当时的一个遗憾。
三、汉朝时期:秦以后,我国封建王朝进入到第一个兴盛时期,这就是我们的汉朝,汉高祖刘邦的兴国政策加之以后的光武中兴使汉朝经济文化达到了历史上一次飞跃,尽管会计的记账方式和管理方法没有什么可以称颂的飞跃,但在计算方式上,汉朝却有着显著地进步:汉朝除了继续沿用发展了以前出现的筹算,当时的人们还发明了十珠算法,其就是利用大家儿时用过的学习数数的十珠计数器进行数学运算,这其实就是现代算盘的早期雏形。所以,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认为东汉、南北朝时期产生算盘。
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汉后的几个朝代由于连年的战乱纷争,会计的发展有所停滞,但我们祖先留下的会计理论方法依然领先于世界。
中国汉朝历史篇三:汉朝
汉朝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西汉时期形势图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代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认为蜀汉作为地方割据政权延续汉室,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蜀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中文名称:汉朝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简称: 汉,大汉,汉代
国家领袖:汉高祖, 汉光武帝
所属洲: 亚洲
人口数量:7000万(前1年)
首都: 长安,洛阳
主要民族:汉族
主要城市:长安、洛阳
汉朝历代皇帝 ? 汉高祖 ( 刘邦 ) ? 汉后少帝 ( 刘弘 ) ? 汉武帝 ( 刘彻 ) ? 汉宣帝 ( 刘询 ) ? 汉哀帝 ( 刘欣 ) ? 王莽 ( 王莽 9—23年 ) ? 汉光武帝 ( 刘秀 ) ? 汉和帝 ( 刘肇 ) ? 北乡侯 ( 刘懿 125年 ) ? 汉质帝 ( 刘缵 )目录
汉朝简介
汉朝的正朔与发展 西汉
? 汉惠帝 ( 刘盈 ) ? 汉文帝 ( 刘恒 ) ? 汉昭帝 ( 刘弗陵 ) ? 汉元帝 ( 刘奭 ) ? 汉平帝 ( 刘衎 ) ? 刘玄 ( 刘玄 23—25年 ) ? 汉明帝 ( 刘庄 ) ? 汉殇帝 ( 刘隆 ) ? 汉顺帝 ( 刘保 ) ? 汉桓帝 ( 刘志 )
? 汉前少帝 ( 刘恭 ) ? 汉景帝 ( 刘启 ) ? 汉废帝 ( 刘贺 前74年 ) ? 汉成帝 ( 刘骜 ) ? 孺子婴 ( 刘婴 6—9年 ) ? 刘盆子 ( 刘盆子 25—27年 )
? 汉章帝 ( 刘炟 ) ? 汉安帝 ( 刘祜 ) ? 汉冲帝 ( 刘炳 ) ? 汉灵帝 ( 刘宏 )
? 弘农怀王 ( 刘辩 189年 ) ? 汉献帝 ( 刘协 )
汉室延续争议 汉朝三京 长安 洛阳 成都
汉朝历史 西汉 东汉 蜀汉 版图疆域 行政区划 汉朝人口 政治制度 汉朝官制 汉朝军制 汉朝经济 农业 冶铁业 商业
科学文化 汉朝宗教 汉朝军事 汉朝服饰 男服服饰: 女服服饰: 饮食文化 帝王世系 汉朝简介
汉朝的正朔与发展 西汉
国号释义 汉室延续争议 汉朝三京 长安 洛阳 成都 汉朝历史 西汉 东汉 蜀汉 版图疆域 行政区划 汉朝人口
汉朝官制 汉朝军制 汉朝经济 农业 冶铁业 商业 科学文化 汉朝宗教 汉朝军事 汉朝服饰 男服服饰: 女服服饰: 饮食文化 帝王世系 展开
编辑本段汉朝简介
汉朝疆域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汉朝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段伟大的历史,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东汉(25年-220年)、季汉(221年—263年)三个历史时期,通常将西汉和东汉合称为两汉。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缓慢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而到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败匈奴,封狼居胥而还,匈奴帝国战败而向西狼狈逃遁。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汉宣帝时期,郑吉迫使匈奴逐日王降汉,大破车世国,驱逐匈奴在西域势力,迫使匈奴进一步西逃至中东和东欧,助汉朝一统西域诸国,设西域都护府,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崛起。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华夏民族永远的名字。
编辑本段汉朝的正朔与发展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到汉武帝刘彻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
“炎刘”。
汉代为汉高祖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前期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前汉;中期定都洛阳,又称东汉、后汉,后期定都成都,又称蜀汉、季汉。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强盛、富饶的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西汉共传十四帝,前后经历近210年。 编辑本段西汉
汉高祖刘邦
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编辑本段国号释义
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国号为“汉”。所以,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称皇帝时,仍用“汉”为国号,有纪念意义。西汉都长安,东汉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之分,从时间上又有“前汉”和“后汉”之分,蜀汉都成都,由于《三国志》作者陈寿为晋朝人,由于当世重正统,当世的士族普遍认为篡正统行废立天下至不详,为避士族传晋朝篡汉朝正统一说,在其书上称其为蜀国,这样主要让士族和百姓认为是魏国篡汉盗取了大汉正统,而晋国统一了三国再续正统,后世各书延续这一说法,以其地理位置称为“蜀汉”,取孟仲季之顺序,在时间上又被称为“季汉”。 编辑本段汉室延续争议主流意见
目前关于关于汉室延续争议比较大,但普遍的共识和现行的朝代划分规则认为汉室作为朝代随着汉献帝被废,汉朝即宣告结束,中国进入三国时代;而作为国家政权,蜀汉地方割据正确延续汉室,刘禅降魏标志着国家政权彻底的覆灭。历史上不缺乏类似的划分案例,例如明朝灭亡以北京城被攻破为标志,至此开始清朝,而作为明室政权,后经历南明和郑明时期,直到康熙时期叛将施琅收复台湾,郑克爽投降清朝,明宁靖王自刎才标志着明室割据政权的彻底结束;另例如作为朝代,中华民国于194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此后民国政府陆续溃败直至1950年逃亡台湾地区,作为地方割据政权抵抗至今。所以学术界此说法得到了学术界较多的认同,
反对意见
主要是针对正统是汉室还是魏国之争,包括认为认为三国时期汉室还是正统,那么这一时期应该和东晋十六国一样,称为季汉三国。 编辑本段汉朝三京 长安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朝之后又有数个王朝定都于此,隋朝初年迁都至大兴城后,这里被废弃。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
汉高祖五年(前202),将秦朝的兴乐宫重加修饰并改名为长乐宫,将都城从栎阳迁于此。萧何又主持修建了太仓和武库。汉惠帝元年(前194)开始修建长安城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开凿昆明池和上林苑,前后历时90年。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高12米,宽12~16米;墙外有壕沟,宽8米,深3米。因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为迁就二宫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过去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或称为"斗城"。
全城共有12个城门,每门3个门道。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西面自北而南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城内主要建筑群有长乐宫、未央宫、北宫、桂宫、武库等。未央宫由前殿、椒房殿等40余个宫殿组成。 洛阳
汉洛阳城遗址
汉洛阳城是在周代成周城和西汉河南郡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位于今天洛阳市白马寺镇以东1公里的地方(孟津的平乐和偃师交界的地方),东汉洛阳城为成熟形都城的两城并列型,内称城,外称郭,城郭作用是不相同的,古制称:“城以盛君,郭以居民”。经过从夏到周的长期的发展,中原都城有三重甚至四重城的建设,自内而外分别实际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外城就是郭城,也叫罗城,皇城和宫城也叫牙城或戚子城。东汉洛阳城建筑规模宏伟,布局格调严谨。宫城分南北二宫,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北宫是皇帝及妃嫔寝居的地方。南宫辉煌壮丽,殿阁巍峨;北宫气派豪华,风景典雅。京城内交通纵横,街道四通八达,共有24条大街,每街设二街亭,主干道为京城阖闾门外40米宽的穿过城门直达城外的大街,这就是古今驰名的铜驼大街。史书记载,当时已有洒水车,清扫街道。城内外修建了鸿德苑、芳林苑、菟苑、西苑等园林。其中奇花异草、山水楼阁、珍禽奇兽,应有尽有,是王公贵族们的游乐场所。城外建有三个大市场,商店鳞次栉比,繁荣兴旺,商贾云集,盛况空前。据文献记载,东汉洛阳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占地约三百顷一十二亩又三十六步,取长宽整数,称“九六”城。从故城遗址测知,城墙宽十四至三十米,东城墙长约三千八百九十五米,西城墙长约四千二百九十米,北城墙长约三千七百米,南城墙因洛河移位,已被滔滔河水冲没,于今荡然无存,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为夯土结构。 成都
汉朝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公元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