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许振东 ‖ 大城翰林吕式梿与兄吕式枚的史迹寻踪

许振东 ‖ 大城翰林吕式梿与兄吕式枚的史迹寻踪

许振东 ‖ 大城翰林吕式梿与兄吕式枚的史迹寻踪明清时期,在翰林院供职的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各员,通称翰林。据统计,整个清朝近三百年间,廊坊仅有翰林13人,大城吕式梿即其中之

明清时期,在翰林院供职的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各员,通称翰林。明清翰林有“卿相摇篮,人文渊薮”之誉。成为翰林,就是朝廷的栋梁、皇帝的近臣,享有极高的社会声望。这是当时读书人从秀才到举人、进士,一路考试上去的顶端和终结。据统计,整个清朝近三百年间,廊坊仅有翰林13人,大城吕式梿即其中之一,可谓“百里一翰林”。

大城县历史名人录_大城县历史名人_大城县的名人

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大城县城北部一个叫薛王文的村庄传出喜讯,吕仲家的两位公子吕式枚、吕式梿兄弟同时考中举人。两年之后,弟吕式梿再中进士,并被选翰林,与晚清名臣张之洞是同科;又两年,先是兄吕式枚也中进士;随后,其弟吕式梿又被授翰林院编修。仅仅在五年之间,吕家一门两兄弟轮流登第,先后成为进士,尤其是还出一位翰林,一时在京南传为佳话。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自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共经历1300年。这是普通人家子弟唯一的进身之阶,也是改变他们自身及家族命运的重要途径。

但是,这条路并非易走。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努力一生,最终连个举人都没考中。吴敬梓所著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周进、范进,都五六十岁,胡子花白,连个秀才也没混上。明清时期,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秀才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童生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才能成为秀才,秀才参加每三年在省城(直隶省在京城)秋八月举行的乡试,通过才能成为举人;举人第二年春参加在京城礼部举行的考试,录取被称为贡士;贡士参加殿试,经皇帝钦点后才能成为进士;进士再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被选入翰林院。翰林再经三年后考试合格,才能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由普通的读书人,一步步走到最顶层翰林,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有多少人连第一关都不能过,又有多少人中途受挫,能最终走到顶层者实为凤毛麟角。整个清朝近三百年,廊坊共有的13名翰林,分别是霸州3人、大城3人、文安3人、永清2人、固安2人,其它几区县均为零。大城县的三位翰林分别是刘溎年、吕式梿、王玉森。

现存各种方志史传,并无吕式枚、吕式梿二人的专传。光绪二十三年(1897)《大城县志·选举志》对他们考中举人、进士、翰林的经历均有明确记载。朝廷主纂《清实录同治朝实录》、朱汝珍《词林辑略》、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以及其家族后人存有的吕式枚《皋亭年谱》等史料均可查证。尤其是最近笔者见到同治二年和四年二人所留朱卷,资料甚为丰富珍贵,对探秘二人的家世和他们个人的生平都极有价值。

大城县历史名人_大城县历史名人录_大城县的名人

明、清乡会考试,考生用墨笔书写的试卷,称为“墨卷”。为使阅卷官不能辨识笔迹,另由专人用朱笔誊录的试卷,称为“朱卷”。发榜后朱卷发还考生,新中式的举人、进士都要依其刊印以分送亲友,此刻虽系墨印,亦称为朱卷。朱卷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考生履历,先登本人姓名、字号、排行、出生年月、籍贯等,次载本族谱系,最简也需明列祖妣三代,而其详者,上自世祖,下至子女,旁及同族尊长、兄弟侄辈以及母系、妻系;再录师承传授如受业师、问业师、受知师的姓名、字号及科名官阶。二是科份页,载有考生中式的名次、主考官或总裁、同考官的姓氏官阶与批语,以及该房原荐批语。其三考生的文章,有三场全刊者,也有选刊自认为得意之作者。

吕式枚、吕式梿二人的朱卷有一种为北京收藏家张文达所藏,被收入《张文达藏稀见清代科举文献汇编》,今年6月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朱卷为吕式枚、吕式梿二人合刊,1册,76页,各部分俱全,除极小部分模糊难认外,基本清晰可辨。两人的履历记,吕式枚,字翰如,一字皋亭,又卜臣,号捷轩,一号籍秋。嘉庆二十五年(1820)十月初一日生,顺天府大城县民籍,县学廪膳生;吕式梿,字芗农,号荔峰,一号谷生。道光八年(1828)三月十一日生,顺天府大城县民籍,由廪膳生考取选拔贡生。此处所记吕式梿的出生时间有误,依吕式枚《皋亭年谱》所记,应为道光三年(1823)三月十一日。家世所记详细,可清晰厘清脉络。始祖名胜,下注“前永乐间隶籍顺天府大城县,卜居城北之西子牙村”。胜生二子,分别名洪、清。长子洪又生钺、锐,锐被封文林郎。至四世,此族已显兴旺之状,有兄弟八人,分别名珦、玹、班、琅、瑕、璞、珩、璲,其中玹为庠生,璞为太学生;珩为明经贡士,任正定府儒学训导,贻封修职郎,敕赠文林郎,现存《大城县志》均载。其他县志见载的还有,吕珩之子吕侯,拔贡生,官山西榆次县县丞,敕授修职郎;吕课,武举人,敕授武义都尉,诰赠武功将军神机营参将;吕尚才,官至指挥使,诰授宣威将军。

大城县的名人_大城县历史名人录_大城县历史名人

以上所载当处明代,八世以下始入清,此族仍然延续兴盛的态势。九世祖吕震,字画四,是式枚兄弟的太高祖。他为太学生,例授修职郎,一生乐善好施,曾独立捐资建子牙河桥以便行旅,得到县署旌奖。世枚兄弟的高祖吕舒、曾祖吕懏各为太学生(监生)、庠生(秀才),其他自八世以下至世枚兄弟父辈所处的第十二世,所记共有举人2人(含武举1人)、太学生13人、庠生44人、增广生11人、廪膳生9人等,虽然科名不是很显赫,但亦至少说明书香一直绵延未绝。

乾隆十三年,式枚兄弟的高祖吕舒始携家迁居至薛王文村。式枚兄弟的祖父名廷鸾、字哕声,诰赠奉政大夫;父亲名仲、字用中,号咸宜,恩赐八品职衔,诰封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加三级。此祖、父俩人虽因式枚兄弟,尤其是吕式梿的高中而得封诰,但既非太学生,也非庠生,与前人和其他族人的科名相比,应该是个滑坡;而世枚兄弟的先中举人、又中进士、再中翰林,却陡然使整个吕氏家族名声大噪。

大城县的名人_大城县历史名人录_大城县历史名人

本朱卷载,吕式枚乡试中式第一百五十名,会试中式第一百五十名,殿试三甲第三十四名,朝考钦点即用知县;吕式梿辛酉(咸丰十一年,1861)科拔贡第一名,乡试中式第二十九名,会试中式第一百十八名,殿试二甲第二十六名,朝考一等第十五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御试散馆钦授翰林院编修。所记业师12人,其中有叔祖吕象鼎、本县名师任联第,和文安纪氏第十四世后人,也是其表叔,咸丰(三年)进士纪旸;受知师30位,这些都是他们所经过考试的主考官,皆是当时的重臣,如其中有官至江南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的潘芸阁(锡恩)、官至内阁大学士的朱嶟(㮹堂)、贾桢(筠堂)等。

在九世太高祖以下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及枚、梿二人,均记有其夫人的姓氏、封赠、家世情况。另又记:式枚有子家勳、家蒸等四人、女二、孙一,式梿有家焜、家煜二子及女二;式枚兄弟辈记有堂兄弟式桓、式棻、式荣、式杨,兄弟占鳌、攀龙、攀桂等21人,堂侄家煓、家熙、家灼等7人,侄家焕、家煐、家杰等18人,侄孙禀讷、禀刚、禀毅等8人。

大城县历史名人_大城县的名人_大城县历史名人录

吕式枚、吕式梿合刊朱卷,另全刊了他们二人会试、乡试的文章,且批语齐全,从中可看到他们兄弟的精深学识与卓异才华,及当时的名公巨卿对他们的高度评价。

吕式枚同治四年会试录文三篇,第一篇题为《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出自《论语》),本房批语为:“精心结撰,浩气流行。清真刻露中,仍不失庄雅和平气象,知于此道三折肱矣。”第二篇题为《必得其寿》(出自《中庸》),本房批语为:“澄心渺虑,密咏恬吟,实义虚神,两无遗憾。”第三篇题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出自《孟子》),本房批语为:“沉郁顿挫,酣畅淋漓,不懈而及于古。”诗一篇,题为《赋得芦筍生时柳絮飞(得生字五言八韵)》,全诗如下:“飞遍洋川絮,坡公雅句赓。柳花三月暮,芦筍一时生。凫渚淹初滑,虹桥雪漫萦。杳浓青草浦,春老绿杨城。玉版参应误,珠尘逐共轻。碧抽薪涨活,白点夕阳晴。尖簇难藏鹭,阴疏欲露莺。皇衷勤茂对,万物尽勾萌。”本房批语为:“龙梭织字,凤律谐旨。”

两人的诗题均为《赋得露薄仙掌九秋初(得秋字五言八韵)》,吕式枚之作为:“一片清华气,溥溥釀九秋。灵膏天已降,仙掌露初浮。雨意重阳近,云英五夜流。兜罗高濯手,沆瀣净盈眸。挹爽三千界,凭虚十二楼。花猜陶圃艳,茎记汉宫留。珠点星旋斗,琼浆月满瓯,莲灯宵未撤,霑渥遍皇州。”本房加批:“宏声金掷,好语珠穿。”吕式梿之作为:“一片清华气,溥溥釀九秋。灵膏天已降,仙掌露初浮。雨意重阳近,云英五夜流。兜罗高濯手,沆瀣净盈眸。挹爽三千界,凭虚十二楼。花猜陶圃艳,茎记汉宫留。珠点星旋斗,琼浆月满瓯,莲灯宵未撤,霑渥遍皇州。”本房加批:“宏声金掷,好语珠穿。”

此外,在本朱卷的此部分科份页,也载有各试主考官或总裁、同考官的姓氏官阶与批语、该房原荐批语,顺天府乡试卷还有聚奎堂原批,本文不再赘述。

大城县历史名人_大城县的名人_大城县历史名人录

除以上所述张文达所藏吕式枚、吕式梿合刊朱卷,现还单独存有吕式枚同治四年会试朱卷,见收于《同治四年乙丑科会试同年录》。此卷仅载有吕式枚的个人履历,家世只从太高祖吕震记起,各代同辈人所记也较为简略,有乡会试名次,其它业师、房师、主考、应试诗文、批语、荐语等均无。在此卷的个人履历中,记吕式枚“道光戊子年十月初一日吉时生”,明显有误,是把弟吕式梿的生年写了进去,与其弟朱卷误写年龄一样,都是为获得录用而瞒去几岁,这在当时泛滥成风。

大城县历史名人录_大城县历史名人_大城县的名人

除去这两种珍贵的朱卷,大城吕氏兄弟的后人现还藏有族人修《吕氏族谱》、吕式枚自撰《皋亭年谱》、吕式梿撰《遂初斋文集》《秋树山房诗集》(后三种破损较严重),徐世昌撰《大清畿辅先哲传》中与他人有小段合传,光绪年所撰《大城县志》载数篇诗文作品,其它如《清实录》等也有零星记载。这些史料一方面使在朱卷上发现的许多信息得到印证,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增加对吕式枚兄弟的了解。

《清实录同治朝实录》载,同治四年四月,引见癸亥科散馆人员,吕式梿等名列二甲庶吉士,被授为编修。又载,五月,引见新科进士,吕式枚等被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此说明,在这一年的四五月,兄弟两个该先后都步入仕途。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第十五卷《师儒传六》在《宋绍濂》中记,吕式梿学尚躬行,不为章句,学性纯粹,淡于荣利。被授官后,以父老乞养归乡,朝夕侍于膝下,饮食皆亲调,欠伸抑搔,声揣色会,未曾远离。父卒,哀痛欲绝,在墓侧筑庐侍居三年,悲伤不忍离去。兄式枚性格严厉,式梿对他一直和顺恭谨,兄弟两人年逾八旬仍亲密得如同婴孩,乡人多很羡慕。

依吕式枚自撰《皋亭年谱》所记,中进士之年,吕式枚已四十六岁,因父老他亦回乡养亲,并在家乡及静海等地坐馆。同治十二年(1873),失馆家居,挑挖壩台引河泄导大洼的积水,蒙县令派为董事,督理河工。当年十一月,父丧服阙之后,始赴都领照出仕。次年正月初八日,由家起身,赴山东候补,自此踏上仕途,这一年他已五十五岁,距中进士已逾近十载。直至光绪九年(1883)六月,已是六十四岁的吕式枚始起程回籍,从此即定居乡里,与弟及子孙们共享天伦之乐。

大城县的名人_大城县历史名人录_大城县历史名人

除去《皋亭年谱》与朱卷作品,不见吕式枚其它诗文传世。现存吕式梿撰《遂初斋文集》共收文42篇,内含《重修大城县志序》《重刻双鹤堂诗文集叙》等文及书序16篇、《邑侯何公寄云寿序》等寿序6篇、《修葺文庙碑记》《修葺城隍庙碑记》等建筑物碑记及引9篇、《张公瑾斋墓碑铭》《任丘令李公搏霄去思碑》等墓碑铭及记6篇、《任公杏田传》等专传5篇。这些文章一方面介绍了大城及今静海、文安、霸州等地的历史风物、名人轶事,也展示了作者怡情自乐的生活。如《杨少文先生七十寿序》记:“胜芳为文邑巨镇,襟淀带河,烟户万家。有陂池桥梁形势之胜,菱藕蒲苇物产之饶。里有诗文之社,俗无奸猾之徒,号乐土,称善区。”《贺其晏年谱家传序》记文安名士贺家骏:“贺君益生,为文邑名宿,其制艺雄杰,真气磅礴。同治甲子举明经,人亦慷爽有真节。”文内还说:“岁戊辰,余从假归就广陵书院,讲席课暇,得晤益生。”戊辰即同治七年(1868),此年吕式枚就“归就”广陵书院,说明他确实未就官而回乡。又,《趋香吟社序》记:“维我六老同居一乡,并臻耆耋之年,各具康强之体,然抚桑榆暮景,辄动漆栗遐思,鉴荷插之晋贤法,醵钱于周礼,未能免俗。暂筹子母于绳头,非有他图,惟助壶觞于鹤发,拟畅饮于孔家筵席。”生动描绘出作者与乡间诸老效魏晋之遗风,旷达自适的韵致。《重修大城县志序》里面写到本邑名士刘钟英携稿见示,后署“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戌春三月”。此篇应为现存吕式梿最后的文字,当时他已七十五岁。

大城县历史名人录_大城县的名人_大城县历史名人

《秋树山房诗集》共收诗二百余首,有古体长诗、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等多种体例。描写盘山、居庸关、潞河、滹沱河及旅途所见的写景诗较多,如以盘山为题的诗就有《下盘山》《登盘山绝顶》等7首;还有寄兴咏怀之作,如《暮春咏怀》《晚眺述怀》《秋怀》等;咏物诗,如《水仙》《梅花》《古镜》等。叙写送别思亲之作也不在少数,如《送王先生还里》《送友南游》《赠友归隐》;尤其是体现兄弟之情的诗歌较多,有《煮茶歌为家兄作》《雪后忆家兄》等十余首。此诗集大部分作品的诗题之下注有写作年份,其中创作时间最早的一首是《春兴》,在道光十八年(1838),当时诗人只有十五岁。原诗为:“绿杨芳草板桥斜,春在村中第几家。隔水竹篱门半掩,一双燕子出桃花。”颇露清新勃发之气。创作最晚的年份在光绪十九年(1893),此年诗人七十一岁,创作了《赠毛哲庵》《和王先生忆旧》《送人南归 》等17首诗。

大城县历史名人_大城县的名人_大城县历史名人录

在风格上,吕式梿的诗古朴典雅,字雕句酌,工整隽丽。《放歌行赠王先生》《得雨》《淡巴菰》等长诗,从十几联多到三十几联,铺排扬厉,气韵酣畅,表意抒情充分深入;其它作品,则或长或短,因意因情而定,开合自然。有的随处用典,含蓄凝练,如《放歌行赠王先生》中写:“兴酣抽毫作大草,雄文排宕银河翻。西园旧鲁侍公燕,彩笔托乘人争羡。王维诗显郁轮袍,蔡邕赋让灵霄殿。”几乎句句有典,言中各含人事,非学深者所难识。更多的诗则意境清幽,雅韵绵邈,耐人寻味。如《题吴讷人孤舟蓑笠独钓江雪小照二首》其二写:“漫天飞絮拥孤蓬,三尺鱼竿钓晚风。自是素心同雪白,本无俗意惜尘红。寒光万里乾坤老,浩歌一声天地空。几度寻君问真乐,荻花深处半迷濛。”《茶烟》中写:“检点炉铛汲水煎,卷帘轻散半庭烟。无端绿树阴浓处,惊起一双白鹤眠。”《泛舟夜归》中写:“水净夜冥冥,笙歌散远汀。舟移波影乱,撼碎一天星。”其中,动静结合,明暗、远近、冷暖,以及不同色彩和意境等相互交织与重叠,可给读者以无比宽广的审美世界。

大城县历史名人_大城县的名人_大城县历史名人录

通过以上对翰林吕式梿与兄吕式枚的史迹寻踪,可对他们兄弟的家世、生平、才华与成就等有较清晰的了解。虽然他们的官位不是太高,社会影响也不是很大;但通过他们的成长与交游及所留下的文字,可追踪当时读书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了解京畿地区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脉络,更全面认识这里曾经发生的历史,意义不可谓不大。

(感谢吕式梿后人吕彬、收藏家张文达、文史专家杨馨远等提供资料和信息。)‍

大城县的名人_大城县历史名人_大城县历史名人录

上一篇: 历史上名字最好听的五个人,有的惨死,有的善终!
下一篇: 初伏,在四川历史名人诗词里消暑纳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