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化一般是搞不清楚的
英语一般是看不懂的
政治一般是不想看的
那我们拿分究竟靠什么呢!
靠!文!史!呀!
所以这份历史高分秘笈必须收下!提分都靠他了!
1。高考历史选择题怎么答?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高考历史单个选择题,还是高考历史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审清条件限制
高考历史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
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
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
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高考历史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审清答题主题
高考历史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高考历史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2、高考历史大题怎么答?
要求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一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要求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看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二看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三看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四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六看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
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
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
要求归纳概括
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
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解答“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要求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要求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第一,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第二,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3、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
回答历史背景
模板:(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回答原因
1、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2、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回答矛盾分析
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等等。
回答论述题或小作文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总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把总观点分成几个小观点,按观点+史实的格式写。
第三,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