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内容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百家讲坛当时的开播开创了文化传播的一个新方式,使得本来一家之言的文化或者不为世人所知的文明能够直接的展示出来,丰富国人的知识储备。
对于80、90后的人们来说,在这个不大的讲坛之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在《百家讲坛》正火的日子里,每天要做的就是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他的开播,在老师的带领下徜徉知识与文化的海洋。尤其是一些老师的讲课风格以及内容却是让人着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认为讲得最好的内容,但毕竟有认知的不同,所以给我们留下印象的大师们必定会有所不同。我们不妨一起梳理一下这片讲坛之上的名师。
王立群,2006年,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是十年来连续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的学者。王立群老师以自己丰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史学积累,将数千年的大汉文化再现在人们面前,在他口中的汉武帝、吕后等人鲜活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相较于同样在此平台的大火的于丹,王立群虽然获得名声,但却不借此大加宣扬,时刻遵守自己作为一个研究者的本心。
还有一个将秦汉史的大家就是易中天。易中天,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三国历史自古至今都让人追捧,这段恩怨交织的历史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如果要将这段历史讲得出彩,确实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易中天教授靠着自己的独特嗓门加上易氏幽默,同时又不缺乏史学依据,让人一下深陷其中,这也是很多人对易中天的节目如此痴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就是周汝昌先生。周汝昌先生是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他对中国文化有着一种独特的热爱,登上百家讲坛的时候已经近90的高龄,可以说是百家讲坛年龄最大的一位先生,可是当我们听他讲解红楼的时候,会发现他对《红楼梦》是真的热爱与痴迷,当提起当中人物的时候他永远能说的头头是道。2012年,周汝昌先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4岁,他的离去可以说的还红学研究的极大损失。
而近些年以来,《百家讲坛》也是涌现出了一批新的青年才俊,蒙曼、郦波、钱文忠等人,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但是细数,我们发现,虽然《百家讲坛》讲学的人很多,大多只是匆匆过客,不是只言片语,讲解含糊不清,甚至于完全是个人情绪的表达,也有甚者,在成名之后,忘却本心,开始了市场化自己,让自己积攒的那点名声渐渐败在自己愚蠢的行为之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