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姓,《当代百家姓》排名第77位,宋版《百家姓》排名第230位,目前全国侯姓人口达300万人,占全国汉族人口0.29%,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湖北,辽宁,山东等省。
晋缗侯为侯姓的得姓始祖。 侯姓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文王。
《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均记载,春秋晋缗侯被晋武公所杀,他的子孙外逃,以爵位“侯”为姓氏。据考证,这一支侯氏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后裔,属正宗源流。后人奉缗侯为侯姓的得姓始祖。
侯姓起源
侯姓主要源自姬jī姓姒(s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1.出自姬jī姓,以爵位为氏。这里有两支侯氏。
1)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直至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晋武公杀死,其子孙逃难到其他诸侯国,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从而形成一支侯氏。
2)《金乡长侯成碑》记载,春秋郑庄公的弟弟叔段因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辉县),故又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他的儿子共仲姓侯,从而又形成一支侯氏。
2.追溯到上古时期,黄帝时史官仓颉cāng jié的 后人以侯为氏。
仓颉是汉字的创造者,原名侯冈頡,也是中华文字始祖。
曾经有一典故:河南密县仓祖的后代去孔门拜学时,孔子谓之曰:“侯氏世有功德于民乎?盖郢yǐng始祖造字以有书契,代结绳正无穷功德也。” 孔子的意思是:因为郢祖的先人发明了汉字,以字记录代替了结绳记事。侯氏世家有不世功德于民.
3.出自姒(sì)姓,是禹帝后裔,以封地为氏。
据《姓氏考略》云: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
相传夏禹的后代,有一部分被封在叫“侯”的这块封地,后来时代变迁,后人便以封地“侯”为氏,为姓。
4.少数民族改姓侯
《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北魏有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皆改为汉字单姓“侯”氏。及鲜卑部落侯莫陈氏改为单姓侯氏
部分侯姓名人
侯赢,战国时魏国人,信陵君上客,后因秦攻赵围困邯郸,赵求救于魏,魏将晋鄙领兵十万但却屯兵不进。赢献计信陵君通过魏王宠妃窃兵符杀晋鄙夺兵权救赵。
侯霸.东汉初大臣,官至大司徒,对东汉初的政权建设多有建树。
侯君集,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侯显,明初仅次于郑和,王弘景的明代杰出航海家。
侯叔献,江西抚州人,宋水利专家。
侯方域,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
侯德榜,福建闽侯县人,著名化工专家,侯氏制碱法第一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