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姓氏源流 蒙姓的来源有三:
1 以山名为姓。周朝的时期,有官职名为东蒙主,职责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这位官吏的后代也世世代代居住在山东蒙山,并且以山名为姓,形成蒙姓。
2 为他姓所改。这一支蒙姓改自东蒙氏。
3 来源于高阳氏。夏朝建立以后,颛顼的后代被封在蒙双(有说法为双蒙),他的后代于是将封地的名作为姓氏,成为蒙姓和双姓。 二 迁徙分布
蒙姓的望族居住在安定(今天的甘肃固原)贵州南部、广西。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安定郡:汉武帝时期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地区的一部分和宁夏西部。
【堂号】:
1 献典堂: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但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又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
始祖
蒙双。蒙姓中国人是黄帝的直系后裔,许多姓氏古籍都有详尽的记载。根据《路氏疏传记》是所说,蒙姓是高阳帝的后代,高阳氏距今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他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秦时有将军蒙骜。而《姓氏考略》上说,高阳氏的后代被封蒙双,有蒙氏,双氏。蒙氏是先秦时期赫赫有名的家族。望族居于安定郡,即甘肃省固原县。蒙氏后人奉蒙双为蒙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有一个孙子叫作颛顼也是著名的部落首领。后来到了夏朝时候,夏朝的君主敬重古代的伟人,就把颛顼的后代封到蒙双城,其后代中有的以地名中的蒙和双字作为姓氏,分别称为蒙氏和双氏,这是今天蒙姓的最早起源。还有一支蒙姓起源于于周朝,那时朝廷在蒙山(在今山东省中部)设了祭坛,并设有专门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员,称为东蒙主。东蒙主的后代有的定居在蒙山,他们以地名作为姓氏,是历史上蒙姓的一个发展。
历史名人
蒙觳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国家的势力。但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又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
蒙骜
蒙骜,齐国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秦昭王时自齐入秦。三年,攻赵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领兵攻韩,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骜率军东向攻魏。屡败魏兵,后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联军击败。五年,秦闻魏公子死,使蒙骜攻魏,取二十城,置东郡,使秦国土与齐相接,对韩、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因屡立战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蒙骜卒。其子蒙武、孙蒙恬均为秦国名将。
蒙武
蒙武具体生卒年月不详,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祖居齐国,父蒙骜、子蒙恬、蒙毅皆为秦名将。公元前224年作为裨将军和王翦带兵六十万进攻楚国,击破楚军主力于蕲,楚国大将项燕于此役战死。公元前223年又和王翦带兵击楚,再次击破楚军,虏末代楚王负刍,灭亡了楚国。
蒙恬
秦朝著名将领。他的祖先为齐国人,自从他的祖父开始,他的家庭就世代为秦朝的名将。他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匈奴。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他率兵30万人击退了匈奴,收复了河南地区,并且奉命修筑长城,长达万余里。在他守卫边疆的数余年,匈奴都不敢进犯。他同时还是毛笔的发明者,他用枯木作为笔管,鹿毛为柱,羊毛作为被。这种笔又叫做"苍毫"。
蒙毅
秦朝上卿,在朝廷中势力很大,经常作为皇帝的参谋,其他将臣都不能和他相比。典故"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中山得颖,永为文士宝珍"中的"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指的是蒙毅。
蒙古纲
女真进士,金代右副元帅,咸平府猛安人。本名和罗噶,原作胡里纲,金咸平(开原)路人。承安五年进士。累官东平府事、拜右副元帅、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贞祜四年,益都张林侵东平,蒙古纲派遣行枢密院事王廷玉讨擒之。后改靖难军节度使,行省邳州。纲为人御下严信,赏罚必当。后来发生兵变,其为经略使禄格所杀。
蒙得恩
太平天国的将领。广西平南人。贫苦农民出身,早年参加拜上帝会,后来跟随太平天国参加了金田起义,曾任御林侍卫、殿右二指挥。咸丰三年定都天京以后又任春官又正丞相,总理女营事务。后来升职为正掌率,得到洪秀全的宠信。咸丰十一年五月病死。终年55岁。
蒙定军
蒙定军(1913-1988.05.16),陕西旬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除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参谋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部长、秘书长,甘肃省委统战部部长、省委常委、民委副书记,西北民族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甘肃省第二至四届政协副主席、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第三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蒙进喜(1944.9---),四川省重庆市(现直辖市)人。1961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师117团1营通信员、班长,1964年7月任边防1支队1营2连副排长,1965年1月任3连排长,1968年1月任1营参谋,1969年2月任3连连长,7月任1营副营长,11月任步兵第32师94团司令部作训股股长,1978年8月任步兵第32师94团副参谋长,11月任参谋长,1979年6月任副团长,11月任团长。1980年9月-1982年9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后任陆军第32师副参谋长,1983年2月任副师长,11月任陆军第11军副参谋长,1984年11月任参谋长。1985年3月任陆军第14军军长,1985年9月-1988年9月任陆军第14集团军军长。1989年7月任昆明陆军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1990年6月任副院长,1992年8月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96年6月任西藏军区司令员。2001年7月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蒙姓字辈排行
贵州丹寨蒙氏字辈:"总军正登恩时德光永兴世应权成美荣华庆万春"。
贵州黔西、大方蒙氏字辈:"德金大有光朝忠升显达兰桂绍书香"。江西宁都蒙氏字辈:"富以彦世毓廷埙其君仲崇希景亮昭承震庚子兆胜集贤仁先启列惟有良元本必生和祥光万福来星开亦月明高太上秀才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讼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中华物宝丰全球敬仰神桃李满洲洋科学宇宙航"。广西宾州蒙氏字辈:"正秀有云重在子文君上宪瑞广宗惠积德耀祖后延长发达源来远兴隆世遒昌"。广东番禺蒙氏字辈:"立宗新远论纪信明家书万传人才鼎胜"。天津蓟县蒙氏字辈:"宗长占井文香云庆柳希"。湖北监利蒙氏字辈:"宁宗承国尔士世尚先德辉宏永志其昌"。海南岛蒙氏一支字辈:"日辉传美绪钟秀定扬芳功勋承祖德嘉业绍光徽"。重庆蒙氏一支字辈:"再幸公定庆奉万均世秀仁义进昌明佐国开文运登廷选武英传家惟孝友训子以忠诚正本清沅远光前裕后荣同族齐大启美盛德才亨"。
广西北流蒙氏源流
蒙姓在汉族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据袁义达主编的《中国姓氏·三百大姓》(2007年版)载,蒙姓排列为第200位。广西为蒙姓第一大省(区),蒙姓分布在广西的50多个市县,人口近20万,占全国蒙姓总人口的42%。
宾阳蒙氏族谱及宾州志记载,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派湖南府善化县莲塘村人蒙延永到粤西宾州任知州,其弟延锡及子、侄同赴宾州。时值州内武岭里贼寇为乱,延永兄弟平乱捐躯,子少连、孙傅,卜葬公于州郭大浪村北六羊岭。子孙遂定居宾州。后裔还远迁上林、来宾、合山、灵山、忻城、都安、马山、武鸣、隆安、平果、横县、贵港等地,成为广西的著姓大族。
北流、博白蒙氏族谱记载,其太始祖蒙三山,号卓霄,湖南长沙府善化县竹儿村人,元朝大德元年(1297年)选官梧州府同知,携全家赴梧州任。大德十年(1306年)地方匪患,卓霄公率兵往剿,病卒军中。朝廷特诰封公为忠烈大夫,葬于梧州。裔孙留居苍梧之长州,后裔散布于藤县、平南、桂平等县,长子元入北流县,为北流一世祖。明代,其裔孙石杰仍居北流,石俊迁博白县三谨堡马栏村。
广东蒙氏及桂东藤县、平南县蒙氏同属一个始祖,是从江西云都始迁广东,然后辗转迁入桂东南西江沿岸各县。始祖万承公,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携其子念四、念五、念六到广东做生意,在韶关地区的仁化里恩村定居。念五公始迁番禺,后裔卜居南雄县珠玑巷,至明初,其后裔因避难分别迁至浔州(桂平)、龚州(今平南)南邑,后又播迁到横县、北流、藤县、蒙山、贺县、贵县、桂平、武宣等地,是桂东南的著姓望族。
来宾蒙姓始族蒙雁公,亦属念五公后裔,于明成化年间由广东溪邑迁到来宾,现分居来宾12个乡镇,50多个村街,人口近3万。另一支念五公后裔祖养公,在明隆庆二年(1568年)由广东南海沙岗村猪仔巷随军到来宾定居,后代住高岭寻村、南泗街等十几个村屯,如今有3000多人。
融水蒙氏,据说是远古时从“三楚”地区迁入的。都安、大化两县蒙氏族人流传说,他们的远祖曾居涿鹿,被异族打败后辗转迁徙到贵州,然后折入桂西北地区,据说现在已有30多代人了。从北宋至南宋,这支族人活动范围较广,北及宜州、融水,西北至贵州都匀独山,最南的居住都安,与宾阳永田公宗系迁到都安的蒙氏族人聚居在一起,时间也在千年上下。
随着民族逐步融合与社会向前发展,蒙氏族人在广西的民族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迁入桂北、桂南、桂中(部分县),多数人为汉族;迁入桂西、桂西北、桂中(大部)的不少人变成了壮、瑶、侗、苗、仫佬、水、布依、毛南等民族。这就是入乡随俗,社会环境改变的结果,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蒙氏族人与各族人民一道,千百年来休戚与共,和睦相处,为建设美丽的八桂之乡,作出了应有贡献。
蒙氏发展史
1.蒙姓中国人是黄帝的直系后裔,许多姓氏古籍都有详尽的记载。根据《路氏疏传记》所说,蒙姓是高阳帝的后代。高阳氏距今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他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黄帝轩辕氏的嫡孙颛顼被封在高阳,号称高阳氏。高阳氏的后代封在蒙双。奴隶社会末期,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实行分封制,将功臣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封他们为侯让其建立相对而忠于周王室的国家,称诸侯国,国君拥有行使当地军政大权及祭祀天地山河社稷宗庙之权力。当时山东境内东蒙山下的颛顼国国君被封为“东蒙主”即主祭祀东蒙山的主祭人。从西周初年起到战国初年止,历代颛顼国君世袭东蒙主长达八百年之久。颛顼人因此把蒙山之山名作为自己的姓氏。现山东蒙阴县是蒙氏发源地。据山东蒙阴县历史人物记载:秦朝名将蒙恬的故里是在蒙阴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边家城子村。1995年8月,蒙阴县人民政府在联城乡树立了“蒙恬故里碑”,在县城修建了“将军亭”;2000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在临沂广场为他树立雕像,列为临沂“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如今,沂蒙大地已有许多用蒙恬命名的街道、厂家和商品。
2.蒙氏是先秦时期赫赫有名的家族。蒙氏一门三代蒙骜、蒙武、蒙恬和蒙毅均为秦朝的名将,为秦统一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蒙骜作为秦国将领,伐韩,取成皋、荥阳,建立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二年,蒙骜又一气攻取了37座城池。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蒙骜攻韩,夺取了13城。秦始皇五年,他又率军攻打魏,取得了20城,建立东郡。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蒙骜去世。蒙骜的儿子叫蒙武,也就是蒙恬的父亲。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秦王派将军李信率兵20万攻打楚国,以蒙武为副将。李信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北),蒙武攻寝丘(今安徽临泉县),大败楚军。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蒙武以裨将随王翦领兵攻打楚国,大败楚军,追至蕲南(今湖北蕲春西北),杀楚将项燕,得胜而归。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蒙武复出率兵攻打楚国,俘楚王,平定楚地。二十五年(公元前222),蒙武率兵南征百越(今浙、闽、粤一带),越君投降,秦遂在此置会稽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大败齐军。
秦国统一六国以后,蒙恬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匈奴。公元前218年(始皇二十九年),蒙恬率兵30万人击退了匈奴,匈奴单于溃逃七百余里。公元前215年,秦军收复了河套(今河南)南北的广大地区,并在这个地区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蒙恬还奉命修筑长城,长达万余里。蒙恬由于长期率兵防犯匈奴和管民修理长城,因此其家属从山东迁至长城附近的甘肃安定郡定居,并在安定发族。蒙恬带领“蒙家军”守卫边疆的数余年,匈奴都不敢进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蒙骜、蒙武、蒙恬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国疆土的开拓,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和信任,因此蒙恬之弟蒙毅也受到秦始皇重用,“位至上卿,出则参乘,人则御前”,始终陪伴始皇左右。蒙氏家族成为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最显赫的家族。
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巡游会稽山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祈福,七月,秦始皇在沙丘病死。由于秦始皇生前未曾确立太子,因此,随秦始皇巡游的中车府令赵高勾结了秦始皇的少子胡亥,并拉拢了丞相李斯,暗中策划篡位阴谋,矫诏令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尽,由于蒙恬、蒙毅一直支持长子扶苏,也被囚禁赐死。胡亥上下勾结、里外串通后登位,称为二世皇帝。
3.蒙氏家族对秦王室可谓忠心耿耿,蒙恬被囚禁时还说:“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厚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蒙恬、蒙毅遇害后,秦朝随即走上衰败。二世皇帝胡亥登位,宗室大臣“相连坐者不可胜数”,“群臣人人自危”,天下大乱,最后李斯被腰斩,胡亥自杀,赵高被杀。做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蒙恬和蒙毅遇难后,蒙家军解散,其子孙也受牵连,蒙恬、蒙毅和“蒙家军”的后代逃离甘肃安定郡,流落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等地,但他们都对安定念念不忘,不管到了哪里都会在香火台写上“安定堂”三字。所以,有蒙姓“得姓于山东,发族于安定”之说。
4.自唐宋至元明清,我蒙氏逐步从中原的安徽、江苏、浙江、湖南向南方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宾州剌史永田公是蒙姓从湖南长沙迁入广西之祖。宋朝建隆元年,朝庭授永田公为宾州刺史,一连三任,其后代在宾州永久定居,现宾阳县是广西蒙姓最多的县份。永田公后代又从宾州分散到泗城、横州、武篆、南丹、柳州、北流、平南、桂平、藤县、容县、贵县、东兰、巴马、荔浦、永安、恩隆、西林、隆安、平果及贵州独山等地。及至今日,广西已成为中国蒙姓第一大省(区),蒙姓分布在广西的50多个市县,人口达20多万,占全国蒙姓总人口的42%。广西的蒙姓以汉族居多,但迁入少数民族地区的蒙姓,后来大都融入当地民族。解放后,广西蒙氏任职最高职位是副省级,现在位的厅级10多人、处级上百人。
5.蒙氏自北方扩散到全国各地,由于分散逃难甚远,很多分支都没有在联系,加上无蒙主主持。所以,互不相识,但有幸看到我们蒙氏的子孙后代历尽艰险、顽强拼搏、生存繁衍,心里得到一点慰籍。请记住:我们曾经是一家人,永远......
6.据宾阳蒙氏族谱及宾州志记载,宾阳始祖永田公墓碑碑文记述: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派文臣蒙永田到粤西宾州任知州。永田公号延永,湖南长沙府善化县莲塘村人,与弟延锡同赴宾州任。时值州内武岭绿里贼寇为乱,公与弟率兵征剿,血战沙场,忠勇捐躯。子少连、孙傅卜葬公于州郭大浪塘村北六羊岭。其后永田公子孙定居宾州,发族蕃昌。至今已有四十七代,时延一千零三十五年。永田公子孙,不但遍居州内各村屯,尚远迁上林、来宾、合山、灵山、忻城、都安、马山、武鸣、隆安、平果、横县、贵港等地,甚而远至区外、海外。人胜旺族,成为广西之著姓大族。至于永田公的远祖,何时何代从中原何处来到湖南长沙,未见谱史记载,也无从查考,有待后人查证。
蒙氏历代各地各族部份名人录
蒙 骜:(?—公元前240年)齐国人,陕西最早一代祖公,秦国战将。
蒙 谷:春秋时期楚国大夫。
蒙 武:蒙骜之子,汉族,秦国将军。
蒙 恬:(?—公元前210年)秦国人,蒙武长子,中华历史名将,中华第一勇士。(“秦时炳炳将军”指蒙恬)
蒙 毅:(?—公元前210年)秦国人,蒙武次子,秦朝上卿(相传为我蒙氏宗支陕西省咸阳府泾阳县交龙堡远太始祖)。(典故:“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中山得颖,永为文士宝珍”中的“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指的就是蒙毅。)
蒙氏广西横县始祖:蒙四公唐武德年间,官居太尉(618—625)。
蒙归义:唐南诏王,少数民族人氏。
蒙万户:南唐将军(重庆蒙氏江津始祖)
蒙 亨: 宋时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初为僧,后遂置军中,得典型《画继》。
蒙古纲:金代右副元帅,咸平府猛安人。(“金代赫赫元帅”指的就是蒙古纲)。
蒙永田:广西宾阳始祖:(公元960年)宋太祖派文臣蒙永田到宾州任知州。湖南莲塘县人。
蒙 哥:(1208—1259)并不姓蒙,但后裔子孙者皆有姓蒙者。他是蒙古第四代大汗。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
蒙卓霄:字三山公,湖南长沙府善化县人,元朝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梧州府同知:广西北流始祖。
蒙闻公:贵州独立蒙氏始祖,安徽人,(公元1368年)朱元璋时期大将傅友德军中“镇威上将军”。
蒙 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作家。(因蒙田与中国秦将蒙恬同音)除文学艺术界外,多数人把蒙田当成蒙恬,为此说明一下。
蒙 诏:明代右佥都御史。
蒙 顺:又名:蒙善宇,陕西省泾阳县交龙堡蒙氏,入阆“元戎第”始祖,康熙六十年以孙:“蒙应瑞贵赠骁骑将军、赏赐头品顶戴红珊瑚双眼孔雀花翎(公元1721年)”。
蒙元亨(1659—1724):陕西省泾阳县交龙堡蒙氏后裔,蒙顺长子,康熙六十年以子:“蒙应瑞贵赠骁骑将军、赏赐头品顶戴红珊瑚双眼孔雀花翎(公元1721年)”。
蒙应瑞(1689—1776):字兆麟,蒙元亨长子,四川阆中人,大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湖南镇筸镇二品总兵,赏赐二品顶戴红珊瑚三眼孔雀花翎(公元1721年)。康熙皇帝钦赐“元戎第”御笔宅匾得主,总兵在职四十余年(1721—1761,总兵驻节地:今湖南省凤凰县)。
蒙 旭(系二房生卒年失考),蒙应瑞次子,四川阆中人,乾隆十五年庚午科举人(1750年),乾隆皇帝钦赐“文魁”御笔宅匾得主。早期钦点在外任知县,正七品文职(具体地点和发展本支不详属待征范围)。
蒙得正(1750—1792):蒙应瑞长子蒙暹的第三个儿子,四川阆中人,乾隆年间川北镇(阆中)外委,正八品武职。嘉庆九年保宁府奉旨在府文庙建昭忠祠纪念人之一。
蒙恩诏(1788—1834):蒙得正次子,四川阆中人,清道光年间太平营(今万源)右司把总,正七品武职。因公献身边区,道光皇帝钦赐“簪缨济美”御笔宅匾得主。
蒙得恩(1806—1870):广西平南人,太平天国将领,洪秀全时期五军主将之一。
蒙而著:清代时期番禺(今广州),能诗工收,作山水。
蒙上徵(1813—1870),蒙恩诏之子,清代秀才,我蒙氏将门家学文化早期全面编纂人之一。
蒙春辉:清代四川松潘人,清代贡生,主讲岷山书院。
蒙均圃:蒙应瑞三子蒙暐之孙,光绪年间“皇清例赠徵仕郎”(蒙家避暑山庄人)。
蒙定宇:清代琼山人(今琼州人),以写生闻名,有传神阿堵之妙,时称“廖蒙双壁”《府志琼州》
文 通:又尔达(1894—1968)四川盐亭人,楚国大夫蒙谷的远世后裔。近代中国杰出学者。
蒙树培:近代时期陕西大荔人,花卉学赵之谦,山水初法王晕,后来石涛。
蒙 林:(1963—1984)蒙应瑞三子蒙暐远孙,四川阆中人,共和国中越自卫反击战烈士。
蒙仁周:广西龙胜人,(1940—1994.9.11)曾任中共广西柳州市委副书记,1994年9月因公殉职,1997年出版《蒙仁周书法作品选集》。
现代华夏各地各族部份蒙氏名人录
蒙绍华:1925年,贵州荔波人,布依族,美协贵州分会。
蒙民伟:1927年生,信兴集团主席兼董事长。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始于1996年将编号3678之小行星命名为“蒙民伟星”。以彰显蒙氏对促进中国经济、科学、技术及教育发展的成就。
蒙树宏:广西藤县人,1929年生,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
蒙定军:陕西旬邑人,建国前任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参谋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长等职。
蒙通顺:瑶族,1933年生,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
蒙素芬:女,布依族,贵州贞丰人,贵州省四至六届政协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蒙开源:1936年生,灵山县乡镇局,经济师,主要业绩发明了“还原灵烧伤液”等等。
蒙培元:甘肃元浪人,193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蒙雄强:广西藤县人,笔名:蒙强,国家级一级摄影家。
蒙庆琨:广西来宾人,笔名:蒙淑,1940年生,作家,记者,发表过大量的文章。
蒙美声:海南琼山人,1941年生,广西测绘事业高级工程师,中国学会会员,发表过大量论文。
蒙显刚:1942年,广西横县人,广西军区政治部。
蒙应富:贵州凯里市人,1943年生,苗族,现贵州日报编委、主任记者,大量作品收录于大学教材之中。
蒙智扉: 广西壮族,1944年生,柳州市社会科普联合会副主席。
蒙锦杰:广西宾阳人,1946年生,数学领域的探索者,发表很多论文。
蒙进喜:1949年,汉族,四川重庆人(今重庆市人)大专学历,1988年9月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晋升为中将军衔,现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更详细的资料可在百度上看到。
蒙家强:广西融水人,1955年生,笔名:佩韦,小学校长,广西玉融诗社社员。
蒙宏学:广东徐闻人,1958年生,广东徐闻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师,医学领域中的探索者。
蒙嘉慧:女,1973年8月3日生,广东番禺蒙氏后裔,现香港著名艺人。
蒙 刚:辽宁人,1981年生,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后勤集团,学士学位。
蒙兰凤:女,侗族,省优秀教师,通道县数学一级教师,教育战线的探索者之一。
蒙永海:男,苗族,怀化靖州县语文高级教师。
蒙志鸿:男,四川安岳人,中共党员,79年出生,现在四川省党政网安岳管理中心工作。
蒙宾:男,广东廉江市人,广东廉江市康复医院董事长,医学领域中的探索者。
蒙标:男,广东廉江市人,1969年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广东东莞市公安局实战训练大队教导员,为国家的繁荣,社会安定作出极大的贡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