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本《范进中举》一文,让“考神”范进成为家户喻晓之人物,几十年奋战科场,期间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受尽世人白眼,终于在54岁这年中了举人,逆转人生。范进,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一典型人物,为明朝中后期广东高要县人。当然,历史中并没范进这人,“范进”是吴敬梓用来讽刺明清八股取士制度之虚拟人物,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
在《儒林外史》中,范进是一个不事生产(时间都用在科举考试上),又没有真才实学之“穷酸知识分子”,否则他怎会考到54岁才中举人呢。不过,范进官场生存技能却非常强,无师自通。
范进没真才实学,在原著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古今人物不知,基本知识不过关
原文第四回:张静斋道:“老世叔,这句话断断使不得。你我做官的人,只知有皇上,那知有教亲?想起洪武年间,刘老先生……”汤知县道:“那一个刘老先生?”静斋道:“讳基的了。他是洪武三年开科的进士,‘天下有道’三句中的第五名。”范进插口道:“想是第三名?”静斋道:“是第五名,那墨卷是弟读过的……”
原文第七回: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
看到了吧。范进不但连当朝著名“大咖”,与诸葛亮齐名的刘基(刘伯温)不甚了解,连“唐宋八大家”之苏轼也不知。刘基,洪武三年进士?开啥玩笑,此时刘基已经封诚意伯了,还用考试。苏轼,文章写不好?开啥玩笑,此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今中小学生都还在学他文章,怎会写不好文章呢?
基本知识不过关,也难怪范进屡次科考失败,过了不惑之年才中举。但是,范进官场生存技能却超强,无师自通。
生存技能一:善于拉关系,深谙官场规则
范进中举后,已经具备做官资格,若想在官场混得开,必须得懂点“潜规则”,懂得“为官之道”,如此才能官运亨通。那么,一向不被大伙看好的“书呆子”范进,可否了解官场生存法则呢?答案是肯定的,范进非常善于拉关系,深谙官场规则。原文如是写道:“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别号静斋,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屋内平磕了头,分宾主坐下。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够厉害吧!别看平时这书呆子只会埋头苦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其实可谓是知天下。从原著可以看出,范进很能拉关系,跟前任县老爷攀亲戚,也跟现任县老爷攀亲戚。当张静斋说自己与范进是远亲且同为县老爷门生时,范进不但没反对,居然还十分高兴,虽然范进知道张静斋很虚伪,此话纯属无中生有,可范进却十分乐于接受。古代中国,“老乡”、“亲戚”、“同学”不只是地缘与血缘关系这么简单,而是一种政治资源。能否利用好这些政治资源,直接关系到自己能升迁与否,关系到仕途命运。所以,哪怕这些“老乡”、“亲戚”、“同学”并非事实,自己不但不能否认,还得欣然接受,并给予肯定。对此,范进做到了。
生存技能二:处世圆滑,不轻易得罪同僚
古代中国,官场最忌讳的便是得罪同僚,恶化与同事关系。君不见,历代知名大臣,能力虽强悍,可因人际关系不得力,最终为政敌所害,如肃顺、杨秀清等晚清牛人。所以,为官,得圆滑,得八面玲珑,不能轻易得罪同僚,哪怕你知道同僚很虚伪,很做作。原文写道:“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
看到了吧。范进的确处世圆滑,收受张静斋“礼物”时,表面上非常为难,说什么也不接受,实则巴不得送更多呢。范进很穷,连米饭都吃不饱,家里几天揭不开锅,还得将唯一的老母鸡拿去贩卖,着实可怜、可悲。面对银子、豪宅,范进当然心动,可不能直接拿,否则会被当成没礼貌,也被认为是轻视对方。当然,范进还是必须得拿这些“礼物”,毕竟“礼尚往来”,若是不收,岂不是当场得罪了张静斋,日后难免尴尬。所以,范进假装推辞两三次,看到张静斋脸上露出紧张状,知道“火候已到”,于是欣然接受。不得不说,范进很圆滑。
生存技能三:及时展示孝顺、仁慈之一面,符合儒家为官之道
古代中国,政治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忠”、“孝”最为人所看重,也是为官者自我标榜之招牌。当然,至于内心究竟有无“忠”、“孝”观念,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招牌不能丢,否则会被同僚鄙视。对此,范进做到了,他及时向人们展示他孝顺、仁慈之一面。原文写道:“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胡屠户,范进岳父。未中举之前,胡屠户对范进可谓是一顿数落,时常讽刺他是无用之人,是“活世宝”,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骂他老娘是“老不死东西”,可谓相当狠毒。可是,范进中举后,非但没有看不起岳父,而且还在众人面前给了胡屠户大把银子,并说若是用完了,随时来我这里拿。范进此举,当然不是真的有多“孝顺”,而是为了向大伙证明自己“孝顺”,证明自己哪怕飞黄腾达后,也不会忘记亲人、忘记长辈。要知道,当时范进家里人很多,不给岳父点钱,怎么说得过去呢?况且,在众人面前给钱,又可以制造点影响,让相亲们免费为自己打广告,将自己“孝顺”一面传播开来。
生存技能四:善于“包装”自己,制造社会影响力
现代人都知道,产品能否销售得开,除了质量过关,“包装”也很重要,同等质量情况下,“包装”甚至决定产品销售之最终结果。古代中国,若想在官场混得开,除了业务素质过硬,精美之“包装”也必不可少。对此,范进做到了。原文写道:“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碗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读到此处,笔者就想,范进若是生活在当代,肯定是一位优秀演员,比那些流量小明星强千百倍,因为他表演功夫实在太精湛了,在饭局上可以将自己“包装”得这么好。范进中举后,母亲因太过激动,不久便撒手人寰。按照“礼制”,丁忧期间是不可以喝酒、吃荤,更不能玩娱乐活动,一切从简,这才能体现对父母之尊重。高要县令请吃饭时,范进表面上很为难,银筷子、银杯子,大鱼大肉,这岂是自己如今所能享受的。为此,范进“不肯举动”,直到县令换上一套简陋餐具,范进才用餐。那么,范进是真的“孝顺”吗?真的尊重“礼制”吗?答案是否定的,“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一语道出范进在作假。范进之所以如此做,是在“包装”自己,制造社会影响力,向在座的诸位同僚展示自己高尚品德之一面。
从上述分析可知,范进并没真才实学,他连刘基、苏轼等古今名人都不甚了解,基础知识不过关,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考到54岁才中举了。然而,范进却深谙官场生存之道,懂得如何“包装”自己,如何与同僚和谐相处,如何及时展示自己优秀之一面。所以,范进虽无真才实学,可官场生存技能强。当然,作者之所以如此塑造范进这人物形象,是为了揭露明清八股取士对知识分子造成之毒害,抨击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源——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