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教育大家 | 道家的教育思想

教育大家 | 道家的教育思想

教育大家 | 道家的教育思想庄子:姓庄,名周,据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学的创始人,著有作品《庄子》

道家是百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流派之一,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要了解道家的教育思想,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道家的两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

教育家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奉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其思想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深远的影响。

人物道家代表作品_道家代表人物_道家重要人物

庄子:姓庄,名周,据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学的创始人,著有作品《庄子》,其中《逍遥游》《齐物论》都是耳熟能详的传世名篇。

道家的教育思想

在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儒家教育思想一直是被教育者借鉴学习的主流,而道家思想似乎与教育没有什么关联。的确,在代表人物——老庄的言论中,与教育问题直接相关的内容很少,但是道家思想与教育规律的契合并不是体现在一言一语中,而是暗藏在更深层的含义中,对古代乃至当代教育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以自然主义教育为价值取向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老庄哲学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也是宇宙运行的总规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37章)这是“道”的根本特点。所谓“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无为”的结果,只要顺其自然,任何事情都能做好。道生万物,纯任自然,大化流行,物各自成,教育就是要顺应学生的自然个性,使教育对象自主自觉地是其所是,成其所成,而不要对其进行过多的干涉,进行教育者主观的价值预制,使教育对象在这种主观框定的价值模式中丧失真我。遵循自然,以学生为主,是道家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

(二)以培养“圣人”为教育目标

“圣人”是道家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与儒家推崇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的圣人和墨家信奉的“从事于义”(《墨子·贵义》)的圣人不同,道家所追求的“圣人”是真性专一、气运自如、虚怀无物、诸欲莫干的赤子。人在最初时是与“道”合一的,宁静柔弱,无欲无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人的内心变得纷杂,欲望、私利接踵而来,与“道”背道而驰。道家教育思想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教育洗涤后天的蒙尘,使教育对象始终保持本心,保持一颗纯粹的赤子之心。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8章),水是最能代表“圣人”品格的,不争不抢,却以自身个性默默感染周围世界,虽然“无为”,但却“无不为”。

(三)以“行不言之教”为教育方法

想要培养“圣人”,老庄提出“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方法,要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地达到教育目的。身教重于言教,与其时时刻刻对教育对象耳提面命,徒惹延误,不如从自身做起,以自身言行为表率,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对象,正如:“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57章)。身为教育者一方面知道凡事都应该顺应自然而行,教育对象有其自然天性,教育需要顺应每个人的个性进行,不应对教育对象设立同样的条条框框。同时教育也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内在的发展态势,教育活动也必须要遵循这些规律,而不应该以主观好恶随意更改教育活动,因此要“不言”。但另一方面教育者也应该做好引导的作用,以身作则,从而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成为应该成为的人。

来源 | 本文根据如下资料整理所得:

上一篇: 在丰富的社会审美取向中,五代十国人物画是怎样向写实风格转变的
下一篇: 人物作文素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