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从《中国的民主》,洞悉中国的“民主观”

从《中国的民主》,洞悉中国的“民主观”

从《中国的民主》,洞悉中国的“民主观”中国官方4日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国民主价值理念、发展历程、制度体系、参与实践和成就贡献。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中国官方4日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国民主价值理念、发展历程、制度体系、参与实践和成就贡献。其间有三句朴素的话,可以见微知著,从中洞悉中国的“民主观”。

一为“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这是白皮书开篇的第一句话,它开宗明义表现出中国对于民主最基础的认知,即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和共同的追求,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

长期以来,民主的这一本义被少数国家异化歪曲,它们将自身包装成民主的唯一标准,将民主变成了一种“专利”,专门服务于自身“非我即错”的霸权思维。更有甚者,以民主名义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

这不仅违背了民主的出发点、将民主恰恰变成了不民主的工具,而且造成世界上许多现实惨剧。今天,个别国家的思维仍然执迷于此,企图继续垄断民主的定义权和叙事权,给全世界“洗脑”。

就在白皮书发布的同期,美国正召集所谓的“民主峰会”,企图人为把世界各国分成三六九等,贴上“民主”和“非民主”的标签。

外界认为,面对这一民主“障眼法”的故技重施,民主的本义更需要被擦亮,正确的民主观需要重新被树立。世界也需要重新认识“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并没有哪个国家具有居高临下,为他国进行民主评分的权利。

二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白皮书在谈到民主发展道路时如此指出。这句话再次传递出中国一贯的民主观: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各国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符合自身现代化发展的民主形态,学习借鉴而不是照抄照搬。

这一朴素的民主观,实则是中国付出巨大努力和代价换来的。回顾历史,中国近代以来探索民主的历程,就曾因为简单照搬外来模式而付出惨痛代价,包括模仿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此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民主道路、民主形式,直至今天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这一实践历程,白皮书总结其中一条基本经验是:坚持中国的民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设计和发展,坚定不移走符合国情的民主发展之路。

也因此,成功进行民主探索实践的今日中国,并不以自己的民主道路强加于人,而是“坚定支持各国自主选择本国的民主发展道路”,同时,将自己的成功实践放置于“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形态”中去考量,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民主,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外界认为,这正是中国民主观的世界表达。

三为“民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中国的民主观中,民主是一个没有“完成时”的概念。经过探索,中国的民主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具有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对此,白皮书进行了详尽的经验总结。但白皮书也同时显示出,中国并不认为自己的民主已经完美无缺。

“中国的民主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与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与人民对民主的新期待相比,中国的民主还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白皮书如是说。

有评论认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国需要更加坚定不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实现民主新发展。

事实上,一以贯之地坚持、发展与创新,正是中国发展民主的首要,也是中国眼中实现民主的“总钥匙”和“总开关”。白皮书正体现出中国以发展、不自满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一贯品质,包括在民主这一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上。

“民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正如白皮书在结束语中所说的那样:“人类对民主的探索和实践永无止境。”(完)

上一篇: 什么是国学?
下一篇: 学生与家长,暑期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已开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