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会语言学讲义目录第一章绪论(4)第一节社会语言学的兴起(4)第二节社会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5)第三节社会语言学的内部分支(6)第四节社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7)第二章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8)第一节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观(8)第二节斯大林如何看待语言和社会的关系(8)第三节社会语言学如何看待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9)第三章语言和文化(13)第一节语言间的差异和一致(13)第二节语言如何反映文化的内容(14)第四章语言和民族(16)第一节语言和民族的关系(16)第二节双语现象(17)第三节双语现象对语言结构的影响(18)第四节我国政府的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19)第五章社会变迁与汉语的发展(20)第一节社会变迁与语言变化的关系(20)第二节社会文化接触与汉语的发展(21)第三节现代中国社会分化与当代汉语的发展(23)第四节从“文革”语言看社会政治运动对语言的影响(26)第五节社会人口的变动对语言的影响(28)第六章汉语和中国社会结构(30)第一节语言对社会结构的反映(30)第二节语言对家庭的反映(35)第三节人名(37)第四节地名(39)第七章当代语言变异理论(41)第一节变异和变素(41)第二节变体及其分类(45)第三节语言变异研究的方法论(50)第四节语言变异的研究方法(54)第八章语言变异材料的分析(61)第一节引起语言变异的原因(61)第二节语体和语域——语言变异和社会因素的结合(65)第三节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使用上的变异(66)第四节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结构上的变异(69)第九章语言变异研究成果的应用(72)第一节在共时变异中去寻找进行中的语言变化(72)第二节进行中的变化和年龄级差(73)第三节从共时的变异中寻找进行中变化的方法(74)第四节语言变化的原因以及语言发展的趋势(74)第十章语言迷信(75)第一节语言的功能与语言的神秘化(75)第二节禁忌语、委婉语和詈语(78)第十一章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程序和调查方法(81)第一节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程序(81)第二节定性、定量研究以及抽样的方法(83)第三节社会语言学研究人员的素养(85)第十二章社会语言学的应用(87)第一节社会语言学和商业(87)第二节社会语言学和法律实践(88)第三节社会语言学和医学(88)第一章绪论一、社会语言学的兴起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才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
它的出现给语言学界来了新的生气。从语言观到方法论都提供了不少新的内容。比如,社会语言学告诉我们: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杂乱无章的大城市中居民的语言,其实是很有规律的。按照不同的社会阶层、职业、年龄和语体等特征而产生的语言变异,形成各种性质的变体,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有条不紊地发挥着各自的功能。社会语言学还告诉我们:城市是语言变化的发源地,城市中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集团之间在语言上的共时差异,往往就是正在进行着的语言历时变化过程的缩影。社会语言学打破了以理想的说话人的话语为分析材料的旧框框,而以实际运用中的活的语言作为研究的对象。传统语言学一面宣称,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没有优劣之分;一面又坚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是书面语或有文化教养的人说的语言。
西方社会语言学则一视同仁地把从事粗笨的体力劳动的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也请到语言科学的殿堂中来,和统治阶层的所谓高雅、纯正的语言一起加以研究和比较。在传统的语言学中,有的人强调语言的内部结构系统,把语言学的对象看成是全社会共同的静止的模式;有的人则只看到语言的千差万别的具体存在形式,认为语言学只能研究个人方言。社会语言学则把这两个方面加以结合,认为我们研究的语言是一个多元的结构系统的网络。语言因说话人的不同社会特征、交谈双方的关系以及交际目的、场合的不同而形成各种变体,各种变体纵横交错地互相联系着。比如一个汉族的广州籍的大学生在宿舍中和同伴们谈笑时使用的语言就同时分属于民族、地域、职业、年龄、语体等等不同的“元”。
因而带有来自这些“元”的特点。这种语言必定和他在课堂讨论时使用的语言有所不同。反过来,另一个和他一起谈笑的外地来穗上学的大学生在民族、职业、年龄、语体这些元上和他有共同的语言变异,而在地域这个元上却可能和他不同。因此,社会语言学给我们提供的语言模式是系统之内有变异,而各种变异又分别构成系统。由于社会语言学联系各种社会因素去研究使用中的话的语言,它就能在指导语言的实践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它引起了语言学界的重视,发展很快。有许多问题和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和发展有关。而这一方面恰恰是传统语言学,特别是形式语言学研究得很不够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从日常生活的口语中、从社会的语言使用中搜集材料,
研究其特点和规律,研究是哪些社会因素在起作用等问题的社会语言学就应运而生。从语言学本身的发展历史来看,自从索绪尔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强调共时语言学、内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以来,语言学界普遍接受了他的观点。不少语言学家只致力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功能、社会变异的研究。这种趋向在形式语言学派更为突出、虽然二十世纪以来的语言学发展使我们对语言的内部结构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但是要想对人类语言这么复杂的现象有个全面的认识却不能只停留在对语言内部结构的描述上。这种研究无法解决当前社会生活给我们提出来的有关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语言学家们不能不重新审查语言和言语、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的区分。
希望能找到一条把它们重新结合在一起的途径,这就是系统和变异的结合——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在我国,联系社会生活对语言进行分析的思想也出现得很早。公元前三、四世纪时,著名的哲学家荀况就论证过语词音义结合的社会约定性,并指出人们思维基本相同,而语言则随社会而异。周、秦时代,人们已经注意到地域的不同可能造成词语上的差异而影响交际,从而产生了干预语言的想法。当时,政府设置专门的官吏,每年定期到各地搜集方言词语,编纂成册。西汉末年杨雄编撰的《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的方言词语汇编。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以利书面交际的作法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语言规划”。我国现代杰出的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在1948年就曾在公开演讲中呼吁要重视对语言实际运用的研究。
他指出,由于同义不能离开上下文而孤立地存在,所以辞书和字典中的解释是不可靠的;应该分析各时代词义演变的累积层,推究词义转变、死亡,新生的社会背景。他特别指出对方言的研究再不能只停留在语音系统上,而要加强对活在各地人们日常口语中的方言词汇的搜集和比较。罗先生还提出要深入各行业、各阶层,分析调查他们的惯用语,并编成分类词汇;对语法研究也不应受任何框框的约束,而完全以大众口语为根据。上述种种观点和活动,都是属于社会语言学的范围的。可见现代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和某些工作,早已为一些学者所重视。但是,只有到了本世纪六十年代,它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科学。
二、社会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由于社会语言学要研究语言和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事社会语言现象研究的人有的是人类学家,有的是语言学家,有的是社会学家,有的是教育学家等等,学术背景互不相同,因此,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至今还未能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作为一门新的跨类学科,这是不足为奇的。不少社会语言言学家同意把这样广泛而庞杂的研究对象大体上归并为两类。第一类是宏观社会语言学或称语言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它们主要是有关语言与民族、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的规范化等方面的课题。第二类是微观社会语言学或称社会语言学所研究的对象。它们主要是社会现象和过程在语言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
其实,这两类研究对象很难截然分开。比如研究某种语言的规范化时,不仅要研究有关社会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状况对该语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影响,而且要对该语言本身的结构系统以及它在不同使用过程中的变异有全面的认识。否则,我们就很难确定规范化的标准和步骤。因此,我们同意前苏联语言学家阿赫玛诺娃的说法“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同社会生活诸现象之间因果联系的一门语言学学科”。或者可以用英国语言学家特鲁杰的话来概括:社会语言学就是“联系社会对语言的研究”。美国是现代社会语言学的发源地,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也比较多,各人给自己提出的任务也不相同。比如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主要是对所谓城市方言进行细致的实地调查。
力图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来揭示种族、阶级、文化程度、职业、性别、年龄、交际场合等各种社会因素和语言变异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有人把以拉波夫为代表的从事这类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人称为城市方言派。而以人类学家、语言学家费希曼为代表的另一些美国语言学家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双语交际、双语教育、语言政策、语言规划等问题的研究上。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语言学的任务往往是族际交际语或标准语的选择,民族共同语的规范,以及如何为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创制文学,改进现有文字等等。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无论是宏观社会语言学方面还是微观社会语言学方面都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而且,只有从微观方面对许多社会语言现象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才能为解决宏观社会语言学的一些任务提供材料和依据。比如,为了减少操不同方言的人们相互交际的困难,我国从解放以来就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可是,北京语音内部是有分歧并在不断发展的。它随说话人的职业、文化程度、年龄甚至性别而有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分歧而确定语音规范呢?北方话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了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江淮五个次方言。在这样广阔的地域内,词汇上的差别是不小的。那么词汇规范又该以什么为标准呢?要解决上述问题,不仅需要对北京语音、北方话的词汇进行详细的调查,而且需要对什么叫做规范,规范之内是否容许有变异,变异幅度有多大等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加以研究。
又比如,我国境内,除汉族之外,还生活着五十多个民族,大部分都是与汉族混居在一起的,长期以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双语或多语地区。为了繁荣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同时又有利于整个国家在政治、经济上的统一和发展,必须制定正确的双语政策,开展有效的双语教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对双语、多语地区居民使用语言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弄清他们平常使用得最多的语言是什么,不同语言的使用有没有功能上的区分(比如书面上使用这一种,非正式场合用另一种等),不同的语言中有哪些共同的成分,它们来自何种语言,通过什么途径借入,在不同语言中的共同成分有没有不同的变异,等等。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社会语言学的任务是很多、很艰巨的。
需要大批专业和业余的语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三、社会语言学的内部分支由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人们往往根据研究的角度、侧重点和方法上的不同,在它的内部再分成不同的分支。从原则上讲,许多学科都可以按照理论和应用,现状和演变等标准作内部划分,所以我们也可以把社会语言学分为两对互相补充的分支。第一对是理论社会语言学和实用社会语言学。前者着重阐述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明确它的研究对象、方法,确定它的专门概念和术语,分析它在现代科学和语言诸学科中的地位。后者着重研究社会对语言功能和发展的有意识的干预,语言的按行业的分化和各学科的术语系统,双语和多语地交际与教育,翻译问题,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等等。
第二对是共时社会语言学和历时社会语言学。前者研究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某个具体的现代语言的各时变体及其功能,各种变体相互间的关系,当代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生活中的社会功能。后者则要研究语言社会功能的发展变化,各种社会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影响,语言社会功能的发展趋势和各语言间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课题兼有上述各分支学科的一些特点,很难确切地把它们划归哪个分支。比如比较社会语言学,它研究世界各大语言的社会功能在发展上的异同,比较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不同语言中的反映。还有一种被称为语际社会语言学的,它专门研究如何推广现有的人工辅助语(如世界语),创立更完善的人工辅助语需要哪些社会条件。
如何扩大人工辅助语的功能,未来人类语言统一的问题等等。四、社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由于语言直接与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密切相关,因此,社会语言学就几乎与研究人类社会的一切学科有联系。我们甚至可以说,每一门新的学科的产生,无论它属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人类每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的出现,都可以看成是语言的社会分化的新现象和语言社会功能的新发展。这种新的语言社会变异及其特殊的社会功能都可能为社会语言学提出新的课题,增加新的内容。另一方面,社会语言学也不断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中吸取它们的成果,借用它们的某些概念和方法,或是共同探索某个问题,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和方法。社会语言学建立的本身就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教育学家和语言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