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话说太极拳(一):关于太极拳的起源

话说太极拳(一):关于太极拳的起源

话说太极拳(一):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人说,缓抬脚、轻落步,一起一落间,太极拳渗透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古老哲学;也有人说,静制动、柔克刚,一招一式中,太极拳浸润着的是东方文化的神秘、包容、和谐与力量。

说起太极拳,想必大家都知道。

但是要说太极拳的创始人,可能就有人不知道了,说不定还会牵扯出个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人物,说什么夜梦玄武大帝秘授拳法,一夜间就变成了太极拳大仙。这些,都是一些攀仙附道糊弄人的天方奇谭,也叫说瞎话。真正的太极拳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

太极拳历史_陈氏太极拳历史_太极拳历史发展

易经书影

有人说,缓抬脚、轻落步,一起一落间,太极拳渗透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古老哲学;也有人说,静制动、柔克刚,一招一式中,太极拳浸润着的是东方文化的神秘、包容、和谐与力量。

太极拳,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东方文化精粹。

翻开历史典籍,体悟古代先贤对宇宙自然的探究,可以感受到太极拳拳理由远及近、由宏及微、由巨及细的产生与变化过程。

《易传·系辞》中的名句有: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周敦颐《太极图说》-1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写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并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这说明了天地之间、世界万物皆有规矩,同时也说明了规矩的本质即一切事物都存在有变化的规律。

陈鑫,是陈家沟陈氏第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末岁贡生,是近代中国武术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他在《咏太极拳》诗中写到:太极理循环,相传不计年。此中有精义,动静皆无衍。开合原无定,屈伸势相连。乾坤如橐龠,太极一大囊。盈虚消息故,皆在此中藏。

陈鑫在《太极拳经谱》中写到:太极两仪,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柔之与刚。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

周敦颐《太极图说》-2

在《太极拳论》中,陈鑫写到: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炎,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

在《太极拳推原解》中,陈鑫写到: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内以修身,外以制敌。

太极拳,发源于中国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是黄河北岸、清风岭上一个不大的村庄。

周敦颐

太极拳,就是从这样一个僻远的小村庄里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穿越太行山,走到京师,走遍中国,风靡全球。一步一步地,太极拳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正如太极宗师陈鑫所言: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尝有直而无曲者矣。当整个世界被新的物质重新勾勒轮廓,当白天黑夜早已紊乱了它应有的程序,流行的成为过去,过去的又重新成为流行。当一切的一切都在飞速变化的时候,陈家沟,依然是陈家沟。在这里,太极拳依然是太极拳。

穿越历史,我们再回首陈家沟,重新审视太极拳。

第一回 发源地陈家沟

陈家沟村,位于黄河北岸,温县城东五公里的清风岭上,地理坐标北纬34°56′33″、东经113°8′40″。她北负太行之雄,南据虎牢之险,有黄河天堑为屏。在冷兵器时代,这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武王伐纣、楚汉之争、虎牢关之战等著名古代战役也都发生在此,所以这里人们自古尚武。

陈家沟与伏羲画卦台隔河相望,有着厚重的太极文化积淀。她与神农涧相距不远,又是著名的怀药之乡,中医、中药在此大行其道,中医文化根深蒂固。

陈家沟村口

陈家沟明代称常阳村,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古代沁河洪水频发,向南流入黄河,长年累月的冲击,在清风岭上形成了无数条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沟壑。村内有三条长约1500米的大沟,分别为东沟、西沟和中沟。村民临沟而居,随着陈姓繁衍,便改名为陈家沟。

陈家沟村南有隔黄河相望的虎牢关、伏羲台、河洛文化等遗址。虎牢关是东控开封、西扼洛阳两都的军事要塞。在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一青一浑的两股河水在此交汇、交融,形成了天然太极图。伏羲台是当年伏羲登台俯瞰黄河与洛水相交,构思孕育太极图的地方,是“易文化”的发源地。距陈家沟西北10公里处便是孔子著名弟子、大儒子夏故里,40公里处是道教圣地阳洛山“二仙庙”,西南100公里处有嵩山少林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与儒教文化都在这里汇集,形成了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厚重中原文化。

陈家沟东大沟

陈氏始祖从山西移民到此,便带有家传长拳。这里沟壑交错、兵匪出没,经常骚扰百姓,为了保卫桑梓,村里成立了武学社,陈家沟人习武成风。这里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对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于元至正二十七年,即公元1367年,派兵北伐,强渡黄河。元明双方军队在黄河北岸怀庆府属地长期交战。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致使怀庆府方圆数百里人烟几绝,造成了万顷良田荒芜。

明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以山西布政使司洪洞县为中心向怀庆府属地移民。祖籍山西布政使司泽州东土河村的青年陈卜,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洪洞,与家人一起被裹入移民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将此村取名陈卜庄。

中国太极拳博物馆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陈卜合家迁往常阳村。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的古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岭,旱涝保收。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居,计有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礼等人。到七世陈思齐、陈思孔、陈思怀三兄弟时开始分家立业。陈思齐传于第八世陈守身,又传于第九世陈我读、陈我讲、陈我诵、陈我谟兄弟四人,再由陈我讲传于第十世陈汝信;陈氏另一支由七世陈思怀传于八世陈抚民,由陈抚民传于第九世陈奏乾与陈奏庭二人。

陈氏太极拳历史_太极拳历史发展_太极拳历史

太极拳祖祠山门

陈奏庭即陈王廷,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即公元1680年,享年80岁。他天资聪慧,自幼勤奋好学,昼练武,夜习文,不但深得家学真传,出类拔萃,而且熟读诸子百家,学识渊博,文武兼备。精于拳械,功夫深厚,有超人的轻功绝技。年轻时走镖山东一带,扫荡群匪,匪寇闻名丧胆。据《温县志》记载,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陈王廷被官府擢用为乡兵守备。身负武术绝技的陈王廷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怀才不遇,虽隐居乡间,犹心存家国。晚年,他隐居乡里,以《黄庭经》为伴,潜心收集、研究民间武术。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陈王廷将众家武术之长融汇合成,加上自己平生习武所悟,大胆创新,研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武术套路。

陈王廷创编的武术体系,理根太极,秉承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生克之理,汲取诸家武术之长,融中医经络学与道家导引吐纳术为一体。这种刚柔相济、阴阳互化、变幻莫测、威力无比的武术拳种就是“太极拳”。

第二回 话说太极拳

大家知道,太极拳是一门武术。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文武相承相传。在原始社会,为争夺生存资源,一方动戈,强弱之间发生争斗。为消弥战事,继而出现了使用徒手或器具来达到止戈目的之技术,“武”应时产生。从字体构造来说,武,是停止战斗术,而非发起战斗术。因此,但凡主动发起或挑衅引起战斗的,皆违背“武”之精神,是灭“武”行为。

太极拳虽然是一门武术,但是与太极文化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从而成为更加符合世间万物运行规律的武术运动。

所以,太极宗师陈鑫在《太极功夫论》中写到:掤捋挤按四方正,採挒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

《黄庭经》

太极,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和范畴。《易传·系辞》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写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他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

太极拳理根太极,离不开儒道两家的思想引导。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老子。道家崇尚自然,秉持朴素的辩证法,具有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太极拳拳理形成的基础。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核心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理念,这是太极拳武德修养、门规戒律形成的基础。

太极拳讲究意气形神的协调统一,离不开中医医理、经络学说的指导和吐纳导引术的应用。经络学说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这对太极拳的缠丝劲修炼和点穴技法产生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吐纳导引术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辅以呼吸吐纳的养生方式,强调身心修养,用来宣导气血、治疗疾病。

陈氏太极拳历史_太极拳历史发展_太极拳历史

《黄庭经》

同时,焦作市所辖沁阳市境内的阳落山,也是著名的道教上清派发源地,是其重要经典《黄庭经》的修订者魏华存的修炼地。

魏华存,字贤安,出生于251年,334年去世,山东任城人,晋朝司徒魏舒之女。她是晋代著名的女道士,上清派第一代太师,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尊奉的四大女神之一。道士称她为紫虚元君与南岳魏夫人,汉族民间称之为“二仙奶奶”。

魏华存24岁时嫁与太保掾南阳刘文。刘文,字彦幼,后来任焦作市修武县令,魏华存随至任所,生有二子。后别居沁阳市阳落山,持斋修道四十二年,广搜道教神书秘籍,得清虚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著述了被称为“四大天书”之一的《黄庭经》,创立道教上清派。

《黄庭经》首次提到中国气功学所说的“三丹田”学说,对人体科学养生学有突出贡献。炼功时,注重脑(上丹田)、心(中丹田)、脐(下丹田)之气下行,沉于下丹田,是运气存气的始点和归宿。存养丹田,保气炼精,这正是读《黄庭内景经》的人练功强身祛病、养生长寿的最高希望。

太极拳与焦作市地域文化的结合,主要在于对《黄庭经》养生法则的吸收利用。太极拳创编人陈王廷长时期对《黄庭经》进行研究实践,在其长短句《述怀》中写道:“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太极拳历史发展_太极拳历史_陈氏太极拳历史

魏华存梳妆台

陈王廷创拳时即有内主静心养性、外主锻炼体魄的思想,故太极拳动作缓慢,手脚相随,呼吸自然绵长,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能使骨骼和肌肉产生有节奏的伸缩和放松,使全身的各个肌群、关节和内脏器官得到锻炼。其全部动作都用意识指挥进行,具有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经过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不断得到调节,可以促进身体各部分组织的新陈代谢,使修炼者气血旺盛、精力充沛、反应灵敏,起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效果,所以太极拳也具备了强身壮体、祛病延年的功能。

到这里,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太极拳的始祖是陈王廷。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陈王廷。

作者简介:严双军,河南省温县人,温县政协副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焦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太极拳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出版发行长篇小说、纪实文学、太极拳著作20余部。

上一篇: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相关内容
下一篇: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上办事大厅)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