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既是对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深刻诠释,也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生动呈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伟大实践。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可以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主线和政治立场,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忧民、爱民的赤子之心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情怀。学深悟透原著,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坚守为民担当初心,牢记为民造福之责,始终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再创新的历史伟业。
一、坚持人民至上:充分汲取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执政共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蕴含着百年大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和制胜之道。
坚持人民至上诠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立起来的政党,自建立伊始,就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把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基本准则。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把握历史发展脉搏,掌握历史发展主动。历史充分证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我们党心中最高位置,促使党和人民成为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党就始终有源源不断的伟大道义力量和奋斗实践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深刻经验总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上升为党的百年历史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的十条经验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依靠人民群众这一铜墙铁壁推翻“三座大山”,让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成为现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华民族从一穷二白、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充分证明,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初心使命和宗旨意识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年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宝”。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不竭动力。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永葆青春活力、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不竭动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回答好、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明确立场摆正位置,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为人民服务。要始终回答好党执政“为了谁”的问题,找准前进的方向目标,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回答好党执政“依靠谁”的问题,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政策制定、计划实施、过程监督和成果评价上,要始终贯彻群众路线,汇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动力。
二、坚持人民主体:发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独特政治优势
人民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依靠人民、不断斗争、不断创造取得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激扬群众首创精神,凝聚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始终是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前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各种“黑天鹅”“灰犀牛”“回头浪”层出不穷,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这更加需要我们站稳人民立场,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尊重客观规律和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贯通起来,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念信心,锤炼不畏强敌、不惧风险的风骨品质,积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不负人民和历史的实绩。
用好群众智慧和力量,提升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能力和本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邓小平同志指出:“绝不是一个人的脑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高招妙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这要求我们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问策,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把群众实践的智慧和力量融入科学决策和伟大斗争全过程,切实增强斗争本领,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和原则,掌握斗争方法和艺术,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锻造出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以坚定斗争意志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把握新的伟大斗争历史特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出好组合拳。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战略全局”和“百年变局”叠加激荡,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更加需要我们深刻把握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充分认识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出好组合拳,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三、坚持人民共享: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民者,国之根也,国之大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的唯一选择。当前,我们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全过程、全领域,真正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待什么,党和政府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使发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我们要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供给侧和需求侧贯通起来,打通“堵点”补上“断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彻底摒弃那些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惯性思维和做法,用实干担当创造发展实绩,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确保实效。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是社会发展基点和出发点,对社会发展起着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要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排兵布阵,不断破解历史性难题,创造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当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要以点带面,找到发力点和着力点。我们要处理好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关系,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做到既兼顾全面,又善于抓重点,要厘清全面是有重点的全面,重点是全面中的重点,分清主次,抓重点盯难点补短板强弱项,以点带面,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
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加强制度设计,让全体人民拥有参与共创共建的机会、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鼓励勤劳致富、创新致富,鼓励做大做强蛋糕。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以系统思维构筑起严密精准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建立与地方财政实力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动态调节体系,防止落入福利主义的陷阱。要充分发挥社会机制,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完善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多措并举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充分发挥文化机制,提供大量喜闻乐见和拥有高雅趣味的文化产品。要充分发挥数字治理机制,推动共享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共同富裕的新支点,让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者倪明胜王素娟均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