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陕西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启动。“每一件都蕴含着文明的基因和密码,承载着古人的智慧,是无价之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说。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其看起来无形无色,却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
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的表现,是深化文化自信、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准则,也是把中华历史文化精髓发扬光大、推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要融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细图”。要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统筹推进,推动考古发掘、遗址保护等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要融入红色教育与产业发展,利用好革命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扶持红色旅游特色经营、培育传统文化产业,推进历史文化遗产利用与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深度融合。
要树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局观”。坚持保护第一,牢牢守住文物安全底线、统筹规划,平衡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不能因追求经济发展而过度开发,要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正确看待历史与当代的关系,坚持守正与创新,既要在城乡建设中坚守文明之重,又要在时代发展中开创文化之新,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再展新颜、焕发新生。
要讲活历史文化遗产这门“通用语”。要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就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厚内涵,向世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阐释中华文化的时代新义和当代价值,充分发挥其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优势作用。要让历史文化遗产“走出去”,就要多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全面而生动地展现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阐发中华民族精神、构建文明大国形象。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我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用文化“软实力”打造国家发展“硬实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