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台湾省多大面积和人口(台湾省多大面积平方千米)

台湾省多大面积和人口(台湾省多大面积平方千米)

台湾省多大面积和人口(台湾省多大面积平方千米)什么是台湾?什么是台湾人?这里首先为大家解释一下三个既相关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台湾岛、台湾省、台湾地区。所谓台湾岛是指面积约为3.5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一大岛,而台湾省是由台湾岛、澎湖列岛以及周围附属岛屿组成的(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台湾地区是指台湾当局实际控制下的地区:金门、马祖在行政区划上隶属福建省,东沙群岛在行政区划上隶属广东省,然而由于历史

什么是台湾?什么是台湾人?这里首先为大家解释一下三个既相关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台湾岛、台湾省、台湾地区。所谓台湾岛是指面积约为3.5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一大岛,而台湾省是由台湾岛、澎湖列岛以及周围附属岛屿组成的(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台湾地区是指台湾当局实际控制下的地区:金门、马祖在行政区划上隶属福建省,东沙群岛在行政区划上隶属广东省,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导致这些地区实际处于台湾当局控制之下。

台湾省多大面积和人口(台湾省多大面积平方千米)

台湾省多大面积和人口(台湾省多大面积平方千米)

与此对应的“台湾人”概念在使用中也具有多种涵义:一、居住或出生在台湾本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的各民族或族群;二、并不一定专指台湾本岛、澎湖群岛人,也包含金马地区持中国国籍者;三、祖先在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台湾日据时期)以前便迁至台湾本岛、澎湖群岛的汉人及台湾少数民族;四、除台湾本岛外的台湾地区行政当局有效管治区域(金门、马祖)对于台湾本岛人的称呼。

截至2019年台湾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为2360万人。这其中98%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汉族移民,另外2%则是在汉人移居台湾之前就已定居于此的原住民。台湾原住民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住在西部平原与外界接触较早的平埔诸族大多已与台湾的汉族居民融合;住在山区或东部平原的诸族尚能保持其固有风俗与语言。台湾的汉族居民分为本省人与外省人两大群体,事实上本省人和外省人均来自中国大陆,只是在移居台湾的时间上存在差异而已。

所谓台湾本省人是指从明末清初以来陆续迁入台湾的汉族居民。本省人族群内部又分为闽南人和客家人两大群体:闽南人自然是从福建南部地区迁入的,他们约占全台总人口的70%;客家人主要是从广东东部地区迁入,约占全台总人口的14%。当然闽南人群体内部又可以根据具体的祖籍地细分为漳州系、泉州系等不同群体。所谓台湾外省人是指1945年后从中国大陆各省随国民党政权迁移来台的人士,这些人的后代如今大约占全台总人口的14%。

台湾人素有“河洛郎”的自称。“河洛”即指中原地带。如今很多福建人和台湾人供奉着相同的远祖——“开漳圣王”陈元光。公元657年陈元光出生于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唐高宗年间陈元光随父亲陈政入闽平定当地山越部族的叛乱。陈元光在入闽的第14年上书奏请朝廷设置州郡,两年后武则天批准在泉州、潮州之间设置漳州,而陈元光就被任命为漳州历史上的首位刺史。

陈元光担任漳州刺史期间对山越人恩威并用而以招抚为主,从而促进了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的融合。陈元光作为漳州历史上的首位刺史对漳州进行了最早的大规模开发建设。陈元光的子孙后代又陆续多次迁移至台湾。如今台湾的第一大姓氏就是陈氏。1953年台湾官方的户籍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陈、黄、丘、宋、林等63个姓氏的族谱上均记载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

这63个姓氏共670512户,占当年台湾总户数828804户的80.9%。这意味着每5户台湾居民中就有4户先民来自固始。所谓的台湾本省人这一群体主要就是由这些人构成的。1945年国民政府光复台湾后就有一些中国大陆各省的居民与官兵来到台湾。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又带了一大批人到台湾:这些人中有自愿跟随国民党政权来台的政府官员及其家眷,也有相当一部分被裹挟乃至是强征而来的军民壮丁。

1946年台湾的人口约610万,到了1950年已激增到745万。这其中增加的部分绝大多数是跟随国民党政权来台的新住民。国民党政府称这些来台的新住民为“荣民”(荣誉国民的简称)。这一时期政府为解决荣民的居住问题就开始为其兴建房舍或安排宿舍。荣民多根据自己的军种、职业、原籍等等分别群聚于一定范围。这种荣民聚居的地方在台湾被称为“眷村”。台湾的眷村数量最多时一度达到879处。

眷村最多的桃园市有80处,其次则为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高雄等都会县市。如今台湾政界、商界、演艺界很多知名人物都有眷村背景:从眷村走出的政治人物有宋楚瑜、朱立伦......从眷村走出的商界名人有邹开莲、陈启礼、郭台铭......从眷村走出的演艺界人士有李立群、刘德凯、胡慧中、邓丽君、林青霞、任贤齐、焦恩俊、马景涛、赵文瑄、周渝民......台北作为岛内最繁华的都市自1945年光复以来就汇聚了来自祖国大陆各地的人。

如今台北作为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了这些由大陆迁徙来台的所谓“外省人”聚居的地区。如今台湾的外省移民后裔已繁衍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从台北往南走进入桃竹苗地区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从桃竹苗地区再往南进入台湾中南部地区则是闽南人的聚居地。外省人、客家人、闽南人其实祖上都来自中国大陆。其实台湾原住民要一直往前追溯也同意来自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方面通常称台湾的原住民为高山族,而台湾当局对原住民的族系划分则相对较为复杂。1945年国民政府光复台湾后将台湾原住民分为高山族和平埔族两大族系。平埔族是与外界接触较多、汉化程度较高的族群,而高山族则是较多保持本民族特性的族群,实际上高山族和平埔族内部都存在诸多支系。后来国民政府又把汉化程度较高的平埔族纳入到汉族人口中统计,不再将其视为原住民群体。

1954年3月14日台湾当局将原住民划分为泰雅、赛夏、布农、曹族、鲁凯、排湾、卑南、雅美、阿美9个族群。1998年11月曹族更名为邹族。2001年之前被归于平埔族而纳入汉族人口中统计的邵族被确定为原住民第10族。2002年原居宜兰、后迁居至花莲的噶玛兰族被单列为一个独立族系。2004年太鲁阁族被台湾政府从泰雅族中分立出来成为第12族。2007年原隐身于阿美族之中的撒奇莱雅族独立为第13族。

2008年原被列入泰雅族之中的赛德克族经行政院第3089次院会决议通过为台湾原住民第14族。以上提到的这些是已被台湾当局确认的独立族系,此外还有巴布萨族、巴赛族、洪雅族等未确认族系。生活在台湾的这些不同族群究竟是如何来到岛上的呢?事实上在大约距今1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台湾是与大陆相连的,来自华北与华南的大量哺乳动物通过陆桥来到台湾,而史前时代的猎人们则追寻着猎物的足迹来到这里。

在濒临太平洋的台东长滨乡八仙洞发现了台湾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这证明至少在三万年前人类就已到达台湾。当时的人不知道地质学说,然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却影响着他们的生活:随着海水的上涨使连接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陆桥被淹没,于是台湾成为了一座东海之上的岛屿。那些最早来到台湾的人就构成了岛上最早的原住民部落。在航海技术极端落后的年代里海峡阻隔了大陆与台湾的交流。

可人类这种生物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大喜欢被束缚。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促使人类跨过高山、越过大海去探索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一群善于航海的人驾着独木舟来到了如今的台湾西海岸并在这里繁衍出独特的大坌坑文化,这标志着台湾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以大坌坑文化为代表的新时期文化在台湾最早出现在面向大陆的西海岸,然后慢慢地在全岛范围内扩散开来。

多元化的台湾史前文化由此逐渐形成。如今大坌坑文化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台湾原住民的早期祖先。在汉人尚未移居台湾之前岛上的原住民分成一个个互不相属的部落族群。台湾原住民的语言属于南岛语族的一部分。南岛语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大语系。澳洲学者贝尔伍德认为南岛语是从台湾扩散到东南亚的,然而台湾却并不是南岛语的发源地。南岛语族的祖先在距今约5000~6000年前从今天的福建迁徙到了台湾。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长达三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孕育出了新石器时代的海洋族群。与台湾大坌坑文化同时期同类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福州闽侯昙石山、平潭岛壳丘头等多处发现。2001年地处闽江出海口的马祖亮岛先后发掘出两具“亮岛人”骨骸。这两具骨骸经测定分别为距今8300年和7500年。这两具骨骸的主人被确认与今天的台湾原住民及东南亚的南岛语族有着母系血缘的亲缘关系。

除大坌坑文化之外台湾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迹还有台北圆山文化、营埔文化、台东卑南文化、台北十三行文化......新石器时代的闽台文化同属以“采贝经济”为主的海洋贝丘文化。福清东张遗址发现稻谷遗迹,台湾凤鼻头遗址陶片上有稻米的遗留说明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闽、台两地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台湾的早期史前文化基本上是中国大陆南部区域文明的派生亚种。从那时起海峡两岸的文明关系就从未间断过。

看似孤悬海上的台湾在早期历史阶段其实并不是处于一种孤立状态。在台湾少数民族的传说中保留着祖先与外来族群在岛上斗争、交流、融合的故事。在台湾少数民族的传说提到最多的一个外来族群是矮黑人。矮黑人作为东南亚的古老人种如今零星分布于菲律宾的吕宋、内格罗斯、巴拉望、棉兰老等和马来半岛的泰马两国边境地区以及印度的安达曼群岛。台湾的少数民族中除了达悟族之外都有祖先与矮黑人相处的传说。

这些传说中对矮黑人形象的刻画是相似的:矮黑人身长不过三尺,行动敏捷且有高超的生活技能,甚至还精通神秘的巫术。如今生活在新竹一带的赛夏族还保留着传统祭祀仪式“矮灵祭”。在赛夏族的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曾与矮黑人友好共处。在这一过程中矮黑人教会了赛夏族种粟、收割、跳舞和巫术。后来因为矮黑人对赛夏族女子的觊觎引发了纠纷战斗。赛夏人用计谋全歼了矮黑人。

相传矮黑人败亡时对赛夏人发下了恶毒的诅咒。从此赛夏人就在每两三年收割粟米后举行矮灵祭:通过祭拜那些遇害的矮黑人以免冤魂骚扰,同时也以这种祭祀以史庆贺丰收。在邵族、邹族、布农族、泰雅族的传说里都活跃着矮黑人短小轻捷的身影。在清代的《凤山县志》等文献中矮黑人的形象呼之欲出。如今台湾、大陆、日本的学者多认为矮黑人来自于菲律宾或是中国大陆的苗族。

闽、台两地考古学者发现的商周时期文化遗址、遗物等证实了远古时期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商周时期从大陆输入的青铜器具提高了台湾的生产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台湾被称为“岛夷”,到了秦朝改称为“瀛州”。东汉时期的纪传体史书《后汉书》将台湾称为“夷洲”。“夷洲”这一称呼延续到隋唐时期被“流求”取代(“流求”一词有时也写作“琉球”)。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变得多元化。

明朝以前大陆对台湾的记载主要集中于官方典籍之中,而普通人在当时的航海技术条件很难实地造访台湾。明代海峡两岸之间的民间交流开始进入活跃期:当时大陆民间称台湾北部为“鸡笼”,称台湾西海岸为北港,又用“大员”、“台员”等称呼指代全岛。同一时期明朝官方则称台湾为“东番”。一般认为“台湾”这一名称正是明代闽南人所使用的“大员”这一称呼演变而来(相传“大员”最早是台南安平一带少数民族自称在闽南语中的发音)。

上一篇: 斡罗思怎么读(斡罗思人)
下一篇: 刘聪keyl(刘聪出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