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慈
北岛摄影作品《痕迹》
张鹤慈(张鹤慈写作的诗歌)
今年春天,张鹤慈,我们曾邀请诗人北岛和他的朋友们来到北京,进行了一次线下读诗会。或许很多读者朋友还记得那个春日夜晚,被打乱的时序与日常节奏中,诗歌成了唯一的逃逸出口,在零度以上的风景中,生活中的坚冰,终会消融于诗。
北岛,享誉世界的中国诗人和思想者,也是朦胧诗派代表人物,由他与几位诗人共同开创的文学杂志《今天》,自诞生之初就是中文写作者向世界表达自己的平台。在散文《断章》中,张鹤慈,北岛回忆起和芒克、黄锐一起商定办刊的往事:
从十二月二十日起,我们干了三天两夜。拉上窗口小布帘,在昏暗的灯光下,大家从早到晚连轴转,谁累了就倒头睡一会儿。陆焕兴为大家做饭,张鹤慈,一天三顿炸酱面。半夜一起出去解手,咯吱咯吱踩着积雪,沿小河边一字排开拉屎,眺望对岸使馆区的灯火。河上的脏冰反射着乌光。亮马河如同界河,把我们和另一个世界分开。
张鹤慈写作的诗歌
@张鹤慈:凤姐是通过香港一个艺术人才访美项目获得的访问签证,到美国之后就提出难民申请,也就是政治庇护。申请难民的理由是她在美国参加了中国XX党,回国会受到残酷的迫害。”
张鹤慈是谁
1962年秋,郭世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名传京都的101中学,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但这位深受俄罗斯文学熏陶又不乏民粹主义影响的学子就读未满一年,1963年夏季被迫中断学业,下放到河南铁泛区西华农场劳动。事情的缘由须从“X诗社”说起。1962年岁末或1963年年初,郭世英与101中学的同学,后考入北京师范学院的张鹤慈,以及叶蓉青、孙经武、金蝶等人结成诗社。另有一位101中学初三的学生牟敦白,此前与郭世英结识,参加过一次诗社的聚会,又因与郭世英多次通信,案发后亦遭到牵连。
郭世英在农场
据周国平回忆,与郭世英结社的并非同班同学,而是同校的年龄相仿的几个年轻人。牟敦白回忆惟一的一次参与诗社的聚会,记得郭世英以老大哥的口吻向他介绍:“你看,这就是我们,X诗社的成员们。”张鹤慈对社名的解释是:“X表示未知数、十字架、十字街头……它的涵义太多了,无穷无尽。”这与一些文章中解释X为“探索哲学领域中诸多难题”不尽相同。周国平曾看到过这个诗社成员的手稿,他回忆:“那是一些与流行文学完全不同的东西,张鹤慈,很先锋地试验着意识流、象征主义之类的手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