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故事(乐昌公主与乐昌的关系)

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故事(乐昌公主与乐昌的关系)

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故事(乐昌公主与乐昌的关系)红拂女,生死年、姓名等均不详。出身江南,自小就到杨府。长大后成了杨素家妓。歌舞中,以执拂尘而得名红拂女。深夜与李靖私奔,途中遇虬髯客,得到资助。630年,李靖灭东突厥,“妻因夫贵”被封为一品夫人。在湖南醴陵有红拂墓。以慧眼识英雄、私奔成功,“千古第一嫁法”而传世。《红楼梦》第六十四回目中,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今人可欣、可羡、

红拂女,生死年、姓名等均不详。出身江南,自小就到杨府。长大后成了杨素家妓。歌舞中,以执拂尘而得名红拂女。深夜与李靖私奔,途中遇虬髯客,得到资助。630年,李靖灭东突厥,“妻因夫贵”被封为一品夫人。在湖南醴陵有红拂墓。以慧眼识英雄、私奔成功,“千古第一嫁法”而传世。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目中,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今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诗成而题为《五美吟》。第五首《咏红拂女》云:

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故事(乐昌公主与乐昌的关系)

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故事(乐昌公主与乐昌的关系)

长剑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馀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林妹妹寄感慨所吟之“红拂女”是李靖的夫人,虬髯客的义妹三人合称“风尘三侠”。

唐朝杜光庭所撰传奇《虬髯客传》最早记载红拂女的事迹。但有关她的记述特简单:一说“一伎有殊色”,另说姓“张”;仅此而已。

明朝张凤翼所编杂剧《红拂记》中叙述多了点:“奴家姓张,行一,世居东吴,避兵西来,因住越王廊下。不幸父亲亡过,就养育在越公府内。才得长成,便教歌舞,插金披绮,好不富贵。”

她的身世到此已渐有眉目。

清朝褚人获《隋唐演义》里面有更为详尽的说法:杨素灭南陈后,隋文帝封他为越国公,并送百名陈宫妃子,以作“晚年娱景”。有人提醒他“后庭幸宠”会损寿。于是,杨素令众姬妾自己选择,一是离去嫁人,一是继续做姬妾。最后,只有捧剑的乐昌公主(陈后主的妹妹)和执拂尘的张出尘两位美人留下。

张出尘决定留下时对杨素说:“老爷隆恩旷典,着众婢子出来择配以了终身,也是千古奇逢,难得的快事。但婢子在府,耳目口鼻,皆是豪华受用,怎肯出去,与瓮牖绳枢之子举案终身?古人云‘受恩深处便为家,况婢子不但无家,视天下并无人。”

红拂女出身江南的红拂女自小就到了杨府。至于是怎么来的,跟杨素灭南陈有关(“师出有名”的战争可高举堂堂正正之旗以天下为公,但参与战争的却是实实在在的“食色,性也”的一个个人。所以,自古以来,掳夺就是战争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里还是有两种可能:一是杨素乘兵荒马乱之机,掳夺了红拂女全家。二是隋文帝在胜利后赠部分俘虏给杨素,其中包括红拂女或还有其家人。

在杨府长大后,红拂女成了杨素的家伎。红拂女在杨府具体呆了多久很难断定,但绝非一年半载。因为杨素灭南陈到死,中间有17年(南陈灭亡是589年,杨素死是606年。而红拂女私奔后不久杨素即死)。

在这个过程中,红拂女的家人都逝世,她只好以杨府为家。关于做家伎也不是没有理由。南北朝“萎靡颓废”的风气难免不延伸到接替的隋朝——当时许多手握大权的朝臣家中养有家伎。杨素作为当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蓄家伎也在“情理之中”!

歌舞中,红拂女以执拂尘而得名。至于她原名是张出尘还是张凌华实在无关紧要(后人熟识的只是“红拂女”)。

可以认为她的名“出尘”二字来自她手中所执“拂尘”(神秀后来有诗“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拂尘”跟“出尘”本来同义)。甚至可以更进一步推测:她之所以姓“张”,是因为后来跟虬髯客结拜了兄妹,而虬髯客姓张。

红拂女长得颇有姿色。不可确知她是否有清和甜润的歌喉、婀娜醉人的舞姿,典雅脱俗、娴熟精妙的表演等等,但应该也有天使无尘的面孔、芙蓉含露的身材,兰姿蕙质、端庄流丽的形象,或者有勃勃英气,外秀内刚之类的气质。要不然,红拂女在杨府中呆上那么多年就难以想象;同时,一见钟情的故事也就少了可靠的前提。

《虬髯客传》言:“一日,卫公李靖以布衣来谒,献奇策,素亦踞见。靖前揖日:‘天下方乱,英雄竟起,公以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素敛容而起,谢公与语,大悦,收其策而退。当公之骋辩也,一伎有殊色,执红拂立于前,独目公,公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日:‘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公具以对,伎诵而去。”

这样讲述“一见钟情”实在粗糙。应先弄明白两个前提:一是杨素的身世和当时地位,二是红拂女的处境与心情。

杨素(?606年),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北周武帝宇文邕朝时为车骑大将军,在灭北齐中立大功。周静帝宇文衍朝时投到左丞相兼外戚杨坚门下。北周大定元年(581年),助杨坚废周立隋,封为上柱国。

24年后又帮助太子杨广杀父弑兄而为隋炀帝,为司空,封越国公。总之,当时是隋朝政坛上的一个“通天人物”。

正如《虬髯客传》所说:“素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奢贵自奉,礼异人臣。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颇僭于上。末年益甚,无复知所负荷,有扶危持颠之心。”

再来了解另一个主角李靖。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后晋刘煦所撰《旧唐书》说李靖年轻时“姿貌魁伟",是个翩翩美少年。

唐人传奇《李卫公别传》中写李靖代龙王施雨,褚人获的《隋唐演义》中引用了这故事,后来称为“灵显王”。如莲居士所写《说唐》更把李靖写成是个会腾云驾雾的神仙。说他不仅通兵书、懂医术,还通风鉴(就是他告诉秦叔宝,正月十五彗星过度,有刀兵火盗之灾)。

他帮徐茂公破敌后,不求功名而潇洒离去。在《封神演义》中,他是“托塔李天王”,并用塔制服儿子哪吒。这些资料至少可以“证明”李靖身材魁梧,有堂堂仪表,再加上饱读诗文、奇章异典,通晓天文地理与治乱兴国之道,潇洒倜傥,有奇异非凡之才。至此,“一见钟情”的过程可以这样描述:

身怀奇才的李靖准备投靠杨素门下。既然李靖是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年少时心怀大志没赶上南北朝动乱时的英雄用武之地,那隋朝一统天下并稳定后,就应该施展抱负,为国效命。杨素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当然终南捷径就是投靠他的门下了。

权重一时的杨素接见李靖时“奢贵自奉,礼异人臣”的傲慢态度反而激起李靖有突出表现“献奇策”。有两条理由:一来,假如就此退下,从三原到长安一路跋涉就算白搭;二来,李靖本来就有胆有识,所谓“艺高人胆大”,未来的宰相、将帅之才未必就怕了行将就木的越国公。

当时,自怨自艾、心情郁闷的红拂女正好在场,一见之下,就找准了钟情对象。“侍婢罗列”中肯定有红拂女在。她侍立在杨素身旁,耳闻目睹一切。李靖那英爽之气,胸有成竹的安然气度,不畏权贵的胆识、不同凡响的见解,令她大为倾慕,不觉间芳心大悦,春情流逸而“独目公”。

最后,欲破牢笼而苦盼良机的红拂女主动打探李靖情况,完成了从心动到行动的“一见钟情”的过程。待李靖告辞出门后,红拂女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

她不露声色地暗中嘱托廊下的小童代为询问李靖的个人情况和归去后的住址,小童问得结果并回报后她牢记在心。

私奔发生在“一见钟情”当天晚上的深夜。《虬髯客传》对红拂女的私奔倒是记述得甚为详备,就以之为线索来再现当时。

夜深后佳人来访。“靖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靖起问焉,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靖问:‘谁?’曰:‘妾杨家之红拂伎也。’靖遽延人,脱衣去帽,乃十八九佳丽人也。

《隋唐演义》中说红拂女走前留给杨素一封信:

仅此一段话就几乎把红拂女一生的“爱情事业”全部暗示了出来:虽然“身为下贱”(因为是“蒲柳残质”),但“心比天高”(“受许君之术”而“聊识英雄”);她既“预谋”已久,又有敢想敢为的果断与勇气(所以才“临去朗然");但她不愿意“学儿女淫奔之态”。

她此去的目的不是一般的儿女私奔,因为不是为了郎才女貌、男欢女爱、追求风流爱情,而是“施慧眼”看中了目标,要跟随不是“瓮牖绳枢之子”的英雄去做“女丈夫"。

红拂女言明私奔。“(红拂女)素面华衣而拜,靖惊。答曰:‘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未有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

可以想见,红拂女在杨府呆了那么多年,又是“每遇开筵见客之时,必须随班侍候”,自然见识的人物难以数计。可惜其中未有称心如意的。正“心冷意懒”时,李靖的出现让她眼前一亮,“丝萝托乔木”的梦想顷刻间如“海上生明月”般将令人厌恶的黑暗生活照得“熠熠生辉”。

消除李靖疑虑。“靖曰:‘杨司空权重京师,如何?’曰:‘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诸伎知其无成,去者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

红拂女清楚知道杨素已行将就木。众多家伎离去,红拂女也早有远走的周详计划。此正如林黛玉所言:“尸居馀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确实,在私奔不久后,杨素即一命鸣呼。《隋书》记载,因他手中权力太大,隋炀帝对他多有猜忌,他患病隋炀帝就惟恐他不死。《说唐》中说,因他府上闹鬼,李密帮他杀鬼,结果把他误杀。《隋唐演义》中则说他死于宣华夫人加上隋文帝的索命。不管杨素是怎么死的,至少当时已经是“尸居馀气”而不可惧。

李靖察识佳人。“问其姓,曰:‘张。’问伯仲之次,曰:‘最长。’观其肌肤仪状,言词气性,真天人也。”

李靖定下心来,细问红拂女个人情况。然后再细心打量面前的这位佳人。只见她有“肌肤细嫩如早春暖阳照耀下的初芽,面若桃花、红晕淡淡,嘘气如兰、芬芳清冽,娇柔羞怯中不失果敢刚健之气,身姿婉约流丽、仪态从容大方”之形象与气质,自然心中大喜,情不自禁地呼号“真天人也”而欣然接受。

李靖权衡再三而喜忧参半。“靖不自意获之,益喜惧,瞬息万虑不安,而窥户者足无停履。”

顷刻间,令李靖仿佛成了楚王,得见巫山神女,其兴奋情态难以抑止。但毕竟是太突然,且佳人竟是来自权重势大的杨府,李靖心中还是忐忑不安。眼前急的是担心她背后有人跟来,待明白“窥户者足无停履”后才心安。(也许红拂女还说了诸如“今后天涯海角,愿患难相随,生死与共。一片诚心,苍天可证!”之类的话。)

李靖想到的是自己已经习惯孑然一身,天地间漂泊不定,如今怀才不遇、前途未卜,倘若不能给她一个如愿以偿的家,身为大丈夫那就会愧对红颜,委屈她的一片真情大义。这才眉宇紧锁、喜忧参半。

私奔成功。“既数日,闻追访之声,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杨府中不见了红拂女,事当派人四处打探追寻。可毕竟,就算杨素喜爱红拂女,那也不过是对姬妾的喜欢,而非左膀右臂一样不可或缺(凭他的地位,要在众多家伎中找到替代之人想来不难)。再加上已近暮年,精力难济,应付那些国家患难时期的官场公务已让他疲惫不堪,所以数日里,虽然“闻追访之声",但并不像追捕朝廷要犯一样认真。红拂女深夜私奔一事也就彻底成功一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妁之言,但凭自作主张,相知相慕,开始一对恩爱夫妻:“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私奔而成的蜜月云雨之欢被事业心极强的李靖装进了行囊。他打算前往太原投奔李渊父子。因为是“少年夫妻新恩爱”,加上有富足盘缠(红拂女带来了十多年里积蓄的珠宝财物),虽然是一路风尘,却也是快活游;两人不觉间来到了距长安已远,离太原已近的灵石。

于是找家不起眼的小店歇息。第二天清早,李靖到集市上买来羊肉,向店家借了炉具锅瓢,亲自烹煮。红拂女则在客房窗前细心梳理长发。李靖趁空来到后院给马喂料时,两人隔窗相望,会心而笑。假如不是借住在客店,而是自家农庄,这甜美的一幕就将把他们湮没在千百年不曾变更的普通而平凡的生活中。

这还了得?李靖“怒甚”。不愧是在越国公府上阅人无数的红拂女,她“映身摇示,令勿怒”。急忙梳好头发后有如下一段对白:“问其姓。卧客曰:‘姓张。’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之。问第几,曰:‘第三。’问妹第几,曰:‘最长。’遂喜曰:‘今曰多幸,遇一妹。’张氏遥呼曰:‘李郎且来拜三兄。””

对话前,红拂女曾“熟观其面”(此处“熟”字很有蕴涵。他们两人事先不可能相识,因而只能理解为红拂女面带微笑,表现出亲切可近之姿态,同时细加观察):虽然穿着朴实,但衣衫大方得体。

虽然魁梧身躯加上满脸胡子,看上去像莽汉,但他脚底生根般坐立不移,足可见出沉着稳重的修为。再看他腰上带着的武器和丢在桌上的皮囊,可以想见至少应是江湖上行走的豪侠。

特别地,那一身铮铮铁骨似乎呼之欲出,浑身弥漫着非凡气宇也许还可以继续猜想:他似乎“胆小谨慎”得连大气也不曾出,像极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走进了庄严肃穆的庙宇,在佛像面前低微卑下有如一颗等待拯救的尘埃。他有意无意地压抑着,但内心莫名的火焰有风助长势头一样不停地窜腾起伏,使得原本黝黑的面孔泛上了血色,呈现淡紫的光泽。

他似乎明白自己心中强烈的欲求是什么,又似乎已经忘乎所以....可惜那场景难以再现,但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虬髯客对红拂女“青睐有加”;二是红拂女有识英雄的“巨眼”。在两人“心有灵犀”互相认同后,就有了结拜兄妹之举。

接下来三人围坐,吃肉喝酒。《虬髯客传》中记载了一个细节值得引述:“酒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靖曰:‘不敢。’于是开华囊,取出一人头并心肝。却收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乃天下负心者心也,衔之十年,今始获,吾憾释矣。’”短短儿十字,就将一个敢做敢为、敢爱敢恨的豪爽侠士的形象跃现了出来。进一步推想,则证明红拂女不仅有慧眼,而且本人也是同类中人(至少是心里向往着成为那类人)。

红拂女这样地遭遇虬髯客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尚在私奔的路上就跟另一个喜爱自己的男人在一面之交时就结拜,这出乎常人意料;但既然有勇气、胆量、魄力离开越国公而跟随一个“育流”中的小人物私奔,她就一样会主动地跟一个豪侠之士结拜兄妹。

按照约定,三人在太原相会。先找到李靖的故交刘文静,三人通过他拜会了李渊、李世民父子。虬髯客“见之心死"。私下对李靖言:“真天子也。”于是三人再约在长安相会而先离去。

不久,李靖和红拂女如约来到长安。见到“纱帽裼裘”的虬髯客是在一座深宅大院内。“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食毕,行酒。”此时红拂女与夫君才明白虬髯客原来是一大富豪。更让他们吃惊的是:“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是宝货泉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

说完即与家人离去。红拂女与李靖只得接受。“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

像三人初次见面一样,最后一面也“莫名其妙”。虬髯客的身份像个谜,但这种倾家荡产的赠送却似乎可以理解。

金庸认为:“很明显,虬髯客对李靖的眷顾,完全是起因于对红拂女的喜爱,只是英雄豪杰义气为重,压抑了心中的情意而已。由于爱屋及乌,于是尽量帮助李靖,其实真正的出发点,还是在爱护红拂女。

虬髯客对红拂女的情意表现得十分隐晦,也自有他可爱的地方。”有现代流行语言解释就是:红拂女已名花有主,虬髯客只好将对她的爱慕之情埋藏于心底。

虬髯客有两句特别的话:一句是在见到李世民后所感叹的“十载经营枉用心”;另一句是送家产给红拂女提到原因时说的“今既有主,住亦何为?”

一般人都认为,这两句话表明虬髯客有问鼎中原之志(“欲于此世界求事,或当龙战三二十载,建少功业”),但因佩服李世民而选择离去(“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

我们却宁愿将其分开来理解。即前句是一般人所理解,而后句是表明他喜爱红拂女但却尊重她的选择(“李郎以英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之贵,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吟云萃,固非偶然也。”)。

这样才能更好理解他将全部家产送与红拂女,及后人称他们为“风尘三侠”的真正理由。

将功名与美女一起卸下,虬髯客另择他途去了。“贞观中,靖位至仆射。东南蛮奏曰:‘有海贼以千艘,积甲十万人,人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内已定。’知虬髯成功也,归告张氏,具礼相贺,沥酒东南祝拜之。”

据正史,李靖在高祖时,任行军总管,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封卫国公。他是隋朝大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和父亲都是隋朝大官,和杨素向来熟识。

据《新唐书.李靖传》载,时任左仆射(左丞相)的杨素曾拍着自己的坐床对李靖说:“卿终当坐此。”其中又说:“世言靖精风角鸟占、云侵孤虚之术,为善用兵。是不然。特以临机果,料敌明,根于忠智而已。俗人传著,怪诡机祥,皆不足信。”他精通兵法,著有《李卫公兵法》,是唐朝有名的大将。李靖南平萧铣、辅公柘,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于唐武功第一。

武德二年(619年),李靖赴湖北,审时度势后,为李孝恭制定了作战计划,即“攻取萧铣十策”。武德四年(621年),李靖被任命为行军总管担负起消灭萧铣的重任。这是李靖首次独当一面。是年八月,天降暴雨,江水泛涨,李靖要求“兵贵神速”,令三军分三路进击萧铣。

一举攻取荆门、宜都二镇。萧铣大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来救。李靖率部下八百勇士突袭,获敌军舟舰四百余艘,歼敌近万人。李靖乘胜将江陵包围,攻破江陵水城,俘获萧铣水军的舟船不计其数。李靖下令,将所获敌军舟船弃于江中,使之沿江漂流而下。

萧铣的援军见许多战船顺流漂下,皆以为江陵已失,故不敢前进,在江边驻扎观望。远方州镇的梁军因淫雨连天,路途泥泞,行进迟缓。故而未待各地援军到来,萧铣已经支持不住,献城投降了。称霸五年之久的萧铣政权至此彻底覆亡。

是役后,李靖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不久,又受命平定岭南。至次年六月,岭南悉被李靖平定。李靖为李唐王朝做出的卓越贡献,除了消灭萧铣一役外,还有平定辅公柘之役。唐高祖李渊得知李靖等迅速歼灭辅公柘的消息后,非常欣慰,叹道:“靖乃铣、公柘之膏育也!古韩、白、卫、霍,何以加?”

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亲率骁骑三千自马邑(今山西朔县)出发,急驰到恶阳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南),距颉利可汗的都城定襄(即大利城,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境内)仅有数里之遥。

李靖仅以三千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取定襄,顿时威震大漠。李靖凯旋后,李世民非常高兴,说:“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喋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灭东突厥,这是李靖为唐朝立下的一大边功,也是自古以来汉族与北方民族作战所从未有过的丰功伟绩。

因为对付突厥人的战争大获全胜,李靖有功被封为卫国公,红拂女“妻因夫贵”被封为一品夫人。诏书曰:“李靖南平吴虏,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今又平东国,战功卓著,加封卫国公。李靖妻张氏,封卫国夫人....果然中了虬髯客“位极人臣”的预言。

后来御史萧璃上书弹劾李靖未能把突厥的珍宝妥善搜集,导致战果失散。李靖干脆写了一份《乞解职表》,以“疴疾日侵,腰脚疼疲”为由请求“乞解所职,养病私门”。得到李世民恩准后,隐居在长安城西40里外风光明媚的羡陂山麓。

四年后,即唐贞观八年(643年),居于青海和新疆的吐谷浑部落,又成了唐朝的一大边患。李世民任命李靖为西海道大总管,统帅五路大军征讨吐谷浑。

李靖分兵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自北道进击;一路由侯君集、李道宗率领从南路追击。李靖麾军猛追十余日,在曼头山(可能是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和赤水源(在日月山附近)一带追及伏允所部,两战两捷。南路军深人无人之境两千多里,在乌海(大概在是今青海扎陵湖)一带歼灭吐谷浑的主力。

不久,伏允的部队溃散殆尽,他本人也被部下杀死,余众投降唐军。李靖出师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即一举歼灭吐谷浑部落,平定了西北边疆。

《旧唐书》说:“靖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然似不能言。”又说他:“临戎出师,凛然威断位重能避,功成益谦。”

西定吐谷浑后,李靖再次隐居羡陂山麓。“少年夫妻老来伴。”从此,他们夫妇二人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内,不涉尘世,过起了神仙般的日子。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李靖的妻子红拂女因病去世。她带走了自己的绝代年华,却留下恩爱丈夫李靖伤心欲绝,生趣全无侠义三哥虬髯客张仲坚在扶桑国临海伤怀。

史载红拂女去世后,为表彰其佐夫之功,唐太宗李世民曾降诏表示哀悼;并允许李靖建墓时,仿照卫青、霍去病墓,筑起突厥境内的铁山和吐谷浑境内的积石山模型;同时,令魏征撰写墓志铭,自己亲手题下“大唐特进兵部尚书中书门下省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李夫人张氏之碑”的碑名。

红拂女歌伎出身,却能独具慧眼,认定李靖与虬髯客(前者是她的夫君,后者是她的结拜兄长),三人结为莫逆之交,一同在风尘乱世中施展才华,被人们敬传为“风尘三侠”,也被历来的文人戏称为“盖世伎侠!一直是中国古代“奇女子”的代表!

红拂女生平

南陈后主至德、祯明年间(公元583年一公元589年)生于江南。隋文帝开皇、仁寿年间(公元589年一公元604年):成长于杨素府上。后成家伎。歌舞中,以执红拂尘而得名红拂女。

约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深夜与李靖私奔。并于途中遇虬髯客。

约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杨素死后,与李靖返长安,得虬髯客资助。

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灭东突厥,“妻因夫贵”被封为一品夫人。随后与丈夫隐居长安城西羡陂山麓。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李靖出山西定吐谷浑后,再次隐居羡陂山麓。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逝世。在湖南醴陵有红拂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一篇: 古代十六国是哪十六国(东晋十六国是哪十六国)
下一篇: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邹容革命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