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圆券
1948年,金圆券,在解放战争正朝有利于人民的一方发展时,国民政府开始了所谓的“币制改革”,推出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货币——“金圆券”。
金圆券(金圆券害煞老百姓)
不同面额的金圆券。来源/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
它创下了多个中国史上的“第一”,比如寿命第一短的金融货币、通胀率第一高的法定货币。作为蒋家王朝的最后一块裹尸布,金圆券早已被人民扔进历史的坟墓。但是,为什么旨在打破囤积居奇、稳定市场、平抑物价的金圆券,最后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通胀灾难?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因国民党无止境的内部斗争、转嫁矛盾,愤而抛下即将发行的金圆券。然而,即便是无人押运的金圆券,也没有引来任何的哄抢。来源/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截图
国民政府的货币观
金圆券害煞老百姓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迫于当局的高压,上海各金融机构不得不将外汇资产向中央银行登记:上海市工业会也在理事长杜月笙主持下决定,通知各会员工厂将所有金银外汇一律缴存中央银行。实际上,这些登记外汇多数并未被没收,金圆券,在放松金融管制后又陆续归还了所有者。
真正使上海民营工商业遭到重大损失的是关于限价的规定,因为物品的生产或进货成本超过了限价的价格,按限价出售必然亏损。据估计,在限价期间,棉纱业售出棉纱5万件,布数10万匹,金圆券,总值金圆券5.000万元,其中申新系统的损失约占1/10;毛纺业因出售损失金圆券2000万元;百货业的存货基本卖光;全市工商业总计损失约2亿元,折合100万两黄金。
金圆券的历史真相
时间来到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以总统命令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自此作为“救命稻草”而出场的金圆券,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简而言之,“金圆券”政策就是强制性地将百姓手中的黄金白银兑换为金圆券,以此来将黄金白银等硬通货回流至国民政府手中,并利用国家手段冻结物价,强制稳定通货膨胀情况。
“金圆券”一出台,国民党内部一致保持期望心态,认为这是一次有效的尝试,能够缓解当前萎靡的经济状态,做到挽狂澜于既倒。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阻力重重,这股阻力来自于底层百姓与广大商人。商人们一致抗议,抵制兑换金圆券,并大量囤积货物,造成市场波动。商界的此次行为,被国民党认定为是商界的破坏活动,从而引出了时任上海经济管制区协助督导员蒋经国的“打老虎”活动,为了稳定物价与市场,当时的上海无论是银行业的戴立庵还是实业界的杜月笙之子杜维屛,都受到了惩处,然而最后却没有搞定最大的“老虎”——扬子公司的老板孔令侃,孔令侃是孔祥熙的儿子,孔祥熙又是蒋介石的姐夫,孔令侃是蒋经国名副其实的表弟,再加上孔宋两大家族的斡旋与说情,蒋经国自然无法对孔令侃下手,金圆券,“打老虎”最终以失败告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