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的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翻译)
可以切身感受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从燧人氏发明用火开始,
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烹饪时代。
从而发明与饮食有关的汉字也特别的多,
“食、即、既、皀”是其中之部分,
今天就来讲讲这四个字的特点与关系
▲父己铜簋(商代)
【皀(jí)】
象形独体文
像簋一般盛米饭食器之形。
本义:盛米饭的食器
引申义:
1、稻谷的香气。
2、粒,一粒。此时破读为:bī
▲爯簋(西周)
【食(饣)】
形声会意合体字,
亼(亽)皀为食,从金,竟声。
“亼(亽)”,表示盛米饭食器之盖;
“皀(jí)”,象簋一般盛米饭食器之形。
二者合一,
“亼(亽)”和“皀(jí)”
合在一起器物中盛米饭为“食”。
本义:
饭,饭食。
▲父己铜簋(商代)
【即(卽)】
形声会意合体字,
皀卩为即(卽),皀(jí)声。
“皀(jí)”,象簋一般盛米饭食器之形;
“卩”,象人膝跪坐之形。
二者合一,
人膝跪坐(卩)
正面对食器(皀)而“即”食。
本义:
就食,正在食。
▲父己铜簋(商代)
【既(旣)】
形声会意合体字,
皀旡为既(旣),旡(jì)声。
“皀(jí)”,象簋一般盛米饭食器之形;
“旡”,反欠,象人反身口对外之形。
二者合一,
人转身(旡)背对食器(皀)将要离开而食“既”。
“既”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食器的样子。
本义:
食罢,食就,食既吃罢。
“食、即、既、皀”汉字关系图
“食、即、既、皀”,四字都含有“皀”字,是由“皀”字造出
“皀”是一种食具,
“食、即、既、皀”都与饮食、食具有关
四字的关系及过程表述如下图:
“饮食”关联的诗句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十二章》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十二章》
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列子·杞人忧天》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明·张岱《湖心亭看雪》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宋·苏轼《水调歌头》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
——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汉字的产生,
源于生活,
源于生产实践,
源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
源于自然图像,
源于对自然规律的发现。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人字学习法、说文解字、汉字思维、快速识字、国际中文,汉字博物】
想提升自己的汉字教学能力!请关注本号,私信留言:9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