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剧照
时务学堂(时务学堂是谁创立的)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叫《护国军魂传奇》。记得那首片尾曲特别慷慨激昂,时隔多年至今仍印象深刻。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护国起义,什么是护国军,只知道有个很厉害的英雄,反对袁世凯称帝,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他的名字叫蔡锷。
后来,在历史课本上再次看到这个熟悉的名字,就是和护国战争有关了。蔡锷,他是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近代时期一名伟大的民主革命就、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爱国者。
有人说,蔡锷的一生中有两个“大贡献”。其一是辛亥革命时期,他在云南领导新军响应配合革命,彻底推翻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其二是建立护国军,积极讨伐袁世凯,反对其称帝,维护了民主共和。但实际上,这两件只是对革命起到重要影响的大事。在蔡锷的一生中,其实始终在为救国救民肝脑涂地。
蔡锷剧照
1882年12月,蔡锷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年幼的时候在私塾读书,15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当时教他的老师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作为梁启超的学生,他有许多思想观念都受其影响,以至于之后的很多事,常常都和老师一起商讨和谋划。
1899年,他前往日本求学。但这时候中国正处于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下,积贫积弱,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蔡锷和很多热血青年一样,看到祖国是这个样子,内心也有很多想法与情怀,认为青年当自强,救国救民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正如同他在诗中所写的那样:“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
于是,1900年蔡锷回国,参加了自立军起义。不幸的是,这次起义失败了,之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锷”,立志不惜“流血”为代价,也要“救民”于水火。
蔡锷并不是喊喊口号而已,他是真的这样想,也这样去做的。因为自立军起义的失败,他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认识到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军事能力的薄弱和军事知识的欠缺。于是,他又前往日本求学,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开始专注学习军事。
蔡锷剧照
蔡锷敏锐地意识到,要想拯救中华,军事的欠缺必须要弥补上。所以在日本,他拼命地学习军事知识,渴望能在这些知识中找到拯救中华的途径和方法。随着对军事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对国际形势的掌握越来越明确,“军国民主义”的思想在他的脑海中也越来越清晰。
若要改变中华国力孱弱、生气销沉的局面,就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
1902年2月,他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题为《军国民篇》的文章,阐述了他这样的救国救民主张。
1904年,蔡锷从日本回国,在云南担任教练新军的职务。在他的教导和带领下,新军被培养成一支骁勇善战、综合能力很强的军队。1911年,蔡锷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一直以来,虽然他没有明确加入同盟会,但是却一直和同盟会有联系,并表示,假如发生革命,一定给予支持。
同年10月,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下,蔡锷也与革命党人团结协作,在昆明领导新军来配合与响应武昌起义。同时成立了云南军政府,蔡锷任都督。在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形势下,蔡锷带领新军积极响应配合,彻底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袁世凯剧照
1913年10月,蔡锷被袁世凯调到北京。蔡锷对针对和国防建设非常具有独到的见解,在他工作期间,多次向袁世凯上书,希望能够建一支强大武装力量的军队。但是袁世凯野心勃勃,并没有对改革军事这方面有太大的想法,反而倒行逆施,进行军事独裁和复辟帝制。同时对蔡锷的疯狂拉拢和监视,早就暴露了袁世凯的意图。
当他得知袁世凯要复辟帝制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愤怒的,但是却又没有办法直接表现出来。于是,为了更方便实现自己的策略,同时也为了明哲保身,在那段时间里,蔡锷就装作完全无心政治的样子,经常去北京八大胡同假装和名妓小凤仙厮混,用来蒙蔽袁世凯。
在此期间,他多次前赴天津,与老师梁启超商量讨伐袁世凯的计划,并且初步拟定了前往云南发动武装起义的战略设想。到了1915年11月,蔡锷就开始了行动。他以前往日本治病为理由,经过台湾、香港、越南等地,然后在12月中旬到达昆明。以迂回的方式在云南军队酝酿发动起义。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从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在护国战争当中,其实当时他身体抱恙,但仍然积极参加到战争当中去,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
蔡锷剧照
然而,护国军在整体的战争当中,无论兵力还是武器都远远弱于敌人,而且当时还面临着军饷和粮食欠缺的问题,在后方接济中断的情况下,仍然以坚毅的战斗力和北洋军奋战好几个月,牢牢牵制住了敌军的主力。
最后,袁世凯失败,黎元洪成为民国大总统。蔡锷也于1916年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这个时候,蔡锷的病情因为战争耽误了治疗而迅速恶化,他草草地处理了川省善后事宜,东渡日本,开始治疗自己的喉癌。却因为战争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治疗无效而不幸病逝于日本。
即便如此,他仍然留下遗嘱:
病逝日本的他,一生那么爱国,身后也不该留在异乡。1917年4月,蔡锷的骨灰被迎回祖国,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以国葬之礼来相送这位一生旨在救国救民的护国将军。
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为救国救民来回奔赴,一生肝脑涂地,当得起英雄二字。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