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压岁钱的传说(压岁钱的传说大班教案)

压岁钱的传说(压岁钱的传说大班教案)

压岁钱的传说(压岁钱的传说大班教案)大年夜,习称为除夕,有“旧岁至此而除,新年另换新岁”之意。此时,少年儿童特别开心,因为吃罢年夜饭,与长辈一道守岁之际,往往能获得压岁钱。关于压岁钱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种身体黑、手掌白的小妖“祟”,常在除夕拍孩子脑袋,使其被吓哭并发高烧。于是,人们便在当晚“守祟”,还给孩子“压祟钱”用来打发遭遇

大年夜,习称为除夕,有“旧岁至此而除,新年另换新岁”之意。此时,少年儿童特别开心,因为吃罢年夜饭,与长辈一道守岁之际,往往能获得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种身体黑、手掌白的小妖“祟”,常在除夕拍孩子脑袋,使其被吓哭并发高烧。于是,人们便在当晚“守祟”,还给孩子“压祟钱”用来打发遭遇的小妖,久而久之就形成守岁和发压岁钱的风俗。

压岁钱同“压胜钱”也有关系。早在汉代,我国就出现“压胜钱”,亦称“厌胜钱”“花钱”,民间用作吉利品或辟邪物。“厌胜钱”铸成钱币形式,正面除可见一般钱币上的文字外,还有多种吉祥语,如“去殃除凶”“天下太平”“千秋万岁”等;背面则分布各类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刀剑、星斗等。

压岁钱的传说(压岁钱的传说大班教案)

压岁钱的传说(压岁钱的传说大班教案)

在唐代,宫内春日散钱之俗盛行。当时春节为“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王建的《宫词》称:“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资治通鉴》也记述: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洗儿钱”虽含志喜之意,但主要是为给新生儿辟邪。

宋元以后,春日散钱的习惯传入民间,逐渐与“压胜钱”融合,无论北方还是江南都风行以红绳串钱币作为压岁钱。到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年前选青铜钱,轮廓肉好者,贯以红绳,与幼辈十二三以内者,名压岁钱。”吴曼云的《压岁钱》诗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饧(糖)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当时的少年儿童主要用它购买爆竹、糖果和玩具。

民国时期,民间常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作为给儿童的压岁钱,寓意是“长命百岁”。向已经成年的晚辈送压岁钱,红纸里包的则是一枚大洋,象征“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挑选号码相连的新纸币给孩子们,表达对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的祝福。

1937年,上海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还摄制过由夏衍编剧、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压岁钱》,情节为:旧历大年夜,老祖父将一块贴着红喜字的银元塞在孙女融融枕下,作为压岁钱。年初一早上,融融拿着银元去买花炮,随后围绕着这块银元的去向,相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小女佣、卖报人、白相人、歌舞团领班、老医生、银元贩子等都被卷了进来,结局令人哭笑不得。

如今,流传千年的压岁钱早已与辟邪无关,纯是为增添喜气和祝福,而且形式变得多样。长辈不再限于给孩子发钱,如有的代之以经典书籍,有的代之以学习用品,有的代之以出门旅游。许多孩子还将积攒的压岁钱赠与经济困难的小伙伴,或捐给慈善机构。可见,新的社会风尚赋予了压岁钱新的内涵。(朱少伟)

上一篇: 周建立(周建立时间)
下一篇: 平平常常的反义词是什么(平平常常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