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若干个不同的文化区域。大汶口文化是山东龙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龙山文化上承仰韶文化,西方有陕西龙山文化,甘肃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在南方出现,后来逐渐发展成长江地区一种较大规模的文化。
周建立(周建立时间)
这些文化区域的出现,给以往我们对于夏、商、周的认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甲骨文
以前对于夏、商、周的理解很简单,夏朝灭亡后是商朝,商朝灭亡后是周朝,这是用后世的朝代来想象,下意识地假定夏、商、周就像宋、元、明、清,是一个个政权的更替。但是,如果仔细了解夏、商、周同期的考古材料,就会发现问题。
殷墟是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学最大的成果。殷墟考古中发现大量的甲骨文,通过对甲骨文的整理,可以对《史记·殷本纪》中的世系表进行再次确认。从甲骨文资料来分析商人和非商人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到“周”字的反复出现,“周”是聚居在西方的一个民族。殷墟的材料起源于商王武丁时期,说明“周”字在那时就已经有了。
罗振玉、王国维修正后的《史记·殷本纪》世系表,共列有十八位商先王庙号,其中武丁为第十二位。自武丁至商朝覆灭,至少还要再过二百年。也就是说,周人与商人之间的交集,至少有二百年。我们不禁要问:周是继商之后才出现的王朝,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如果再往前推,那么商、夏会是什么情况?传统说法是夏被商汤灭亡之后才有商朝。再来看看有关夏朝的考古发现。
偃师二里头遗址
1959年,徐旭生在豫西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发掘出了偃师二里头遗址。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夯土宫墙基址和大批文物。徐旭生想要寻找夏墟,却在偃师二里头发现了比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程度更先进的遗迹,在古代的地理文献中,有过一个“西亳”,商汤在灭夏以后,建立的第一个都城就是亳。偃师曾经有“西亳”这个名称,这里很可能和商朝有关系,二里头文化上方的地层也有与商朝中期文化类似的痕迹。
徐旭生得出的结论是,二里头遗址从上到下都是延续性的,没有发现明显的断层。如果说下层是夏朝,上层是商朝中期,那么夏商王朝的更迭应该会出现剧烈的变动,这更加确定偃师二里头是商文明的一部分。
二里头宫殿复原
“文革”之后,考古学家们经过反复地对比和讨论,认为夏墟就在豫西,于是开始想要通过偃师二里头的考古遗址,去探寻夏朝和夏文明的历史,向徐旭生提出了质疑。
或许徐旭生本来就是正确的,只是被“西亳”这个名字給误导了。这一假设的推翻,让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偃师二里头是否可以认定为夏文化遗迹?从考古学层面来看是没有问题的。偃师二里头与历史记载的商人发源地相距甚远,几乎所有有关商人起源的文献都指向了东方。
但问题是,既然夏文化一直持续到了商中期,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强烈的连续性,而不是被商人征服的剧烈变化?
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最底层的确是夏朝,但直到商朝的时候,反映在考古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是因为朝代更替并没有给偃师带来太大的影响。也就是说,综合各方面的原因,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偃师原本就是夏朝的大本营,虽然夏朝已经灭亡,但也不代表有其他种族或文明入侵了这片土地。夏文明还在按照原来的形态发展着,夏人和他们的文化没有消亡。
二里头出土文物
由此,也能解释“西亳”的缘起。商朝的首都亳,在夏朝大本营的东面,商人将这里称作“西亳”,意思是一座位于亳西面的城。
现在,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都认为,在公元前18世纪,原本的统治架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夏人被商人所取代。商人在亳建立了自己的据点,以亳为中心实行统治。但是夏人并没有因为商人的统治而被消灭,他们仍然在原地生存和发展。商人们也一直知道,在他们的西面,还有一个强大的、古老的民族,他们把这个国家的首都命名为“亳”。这种认识,让很多考古学上的问题都能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这样一来,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和传统文献就可以很好地契合,夏、商、周不完全是前后接续的朝代,而是不同地区的三种不同的文化,这与考古学上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
夏、商、周很可能是在三种不同的新石器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他们相继形成了更加复杂和庞大的联盟组织,商在东方,夏在中间,周在西方。中国古代国家的建立,是三个区域、三种文化、三个民族相互影响的产物。
从考古学角度来看,河南龙山文化逐渐向二里头文化发展,而二里头文化则在四千多年前逐渐出现了夏文化的痕迹。周文化是陕西龙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周人和周文化大约在公元前十八世纪左右,就在陕西存在了。
河姆渡文化出土文物
最难确定的就是商。山东龙山文化与商文化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但从古代地理研究来看,商的发源地要比大汶口、山东龙山更南,比河姆渡更北。因此,商人的起源还没有明确,这是中国考古学上的一个大难题。
可以考证的有关商人的发源地,基本上都是黄河冲积地区。黄河每年都会带来大量的淤泥,在过去的数千年中不断地将该区域淹没。即便有遗址,也被掩埋在了深处,根本挖不出来。
只有根据从夏、周考古中得到的经验,才能对商文化的起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推测。商人一部分发源于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一部分发源于河姆渡文化,商比夏、周更加丰富。从地域来看,商应当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的。
龙山文化灰陶盉
有了这个概念,许多古代文献中的矛盾之处,都能得到更有说服力的解释。例如,夏、商、周都有自己的起源传说。夏的始祖为鲧和禹,商的始祖是契,周的始祖是稷,这些都在《史记》中有记载。鲧为颛顼后代,商为帝喾后代,而后稷为少昊后代。而颛顼、帝喾、少昊,皆为黄帝之子。夏、商、周三代的祖先都是黄帝,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史记》说夏朝历十四代,至夏桀为商汤所灭;商汤建立商朝,历十七代,至商纣为周人所灭。也就是说,按照《史记》上的时间推算,自夏开始至周建立,中间有一千一百年的历史。
来看这三个王朝的祖先:鲧、契、后稷。关于鲧与禹的传说是舜命这对父子治水,后稷是尧、舜时代的农官,而契也是舜时期的官员。按照这个传说,他们是同时代的人。也就是说,黄帝的子孙发展出夏、商、周三支,鲧、契、后稷是他们各自的始祖,三位始祖是同时代的人。十四代之后,契的后裔来到夏,取代了他们的地位,又过了十七代,后稷的后裔又取代了商的地位。
大汶口文化八角星纹彩陶盆
《史记》中清楚地记录了三个王朝的历史渊源,三个王朝是同时存在的,不是简单的先后顺序。
三个文明在经历了漫长的战争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和平相处的方式。要想和平,就必须忘记过去的纷争,建立一种新的理论,把三个族群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然后通过亲族的纽带,将三个族群结合起来,这也许是对中国历史起源的最合理的诠释。
夏、商、周的起源方式十分特殊,为什么会有国家出现?这是因为三个先进文明之间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实际上是在同一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根据考古发现,四千年前,山东龙山、河南龙山、陕西龙山这三个文化区域,大致是在同一时期由部落向酋邦过渡。
部落是最早出现的人和人的集合形式。部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个部落的成员都平等地聚集在一起;而过渡到酋邦,就会出现一个酋长,每个成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靠与酋长的关系来决定的。
河姆渡文化陶器
在经济上,只有进入酋邦,才会有剩余的生产资料。部落是一个集体,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而酋邦是以分配组织的形态存在的,在各酋邦中出现了生产集中制,这是酋邦优于部落的重要特征。无论是耕种还是捕猎采集,都会有一部分上交,由酋长来决定分配。酋长根据与其关系的远近重新分配,这是酋长最大的作用。
我们必须理解,平等是最难创造出文明的,因为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用在了自己的身上。文明何时能真正诞生?只有当组织里出现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能够将所有多余的资源都集中到他这里,他用这些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就是文明的萌芽。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中可以看到,在一些部落组织中,生产和财富呈现出逐步集中的趋势。到了大约四千年以前,在这三大区域都出现了集中制创造出的文明。
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
这三个由集中制所产生的文明,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关系。这种竞争关系促使他们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从而加强了内部的凝聚力。更高的集中程度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源用于竞争和扩张。就算为了保护自己,增强防御,也要将资源集中起来,以前挖战壕就行了,现在要建城墙,还得是用夯土砌成的坚固城墙,这就需要组织更多的人手,尽快把城墙修好。
中国的体制,明显是在三大中心的竞争中迅速发展。互相竞争和防御,促进了交流和学习。正因为如此,中国才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迅速形成健全的国家组织,以及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灿烂文明。
这种“三方”竞争的格局,本来是夏处于领先地位的。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率先进入了跨部落的共主地位。由于关于夏朝考古材料的不足,所以无法得知夏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才能成为共主。
龙山文化鸟喙足盆型鼎
既然找不到夏的证据,那就只能从商入手,从他们身上的文化特征,寻找三个区域竞争中的关键点。
之前提到过一个重要事实:中国国家的出现,并非随着生产工具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考古证明,中国的石器生产工具从八千多年前开始就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改变。没有任何技术上的突破,就意味着生产力不会有太大的提升。数千年来,人类的体能、自然环境、生产工具,都是一样的,总体的生产力也只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而已,没有大的突破。
龙山文化红陶鬹
但很奇怪,四千多年前人们所创造的东西,和六千年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此期间,出现了城市、宫殿、青铜器、甲骨文等。如果总产出没有大幅提高,为何只相隔两千年就创造出这样一个灿烂的文明呢?
这两千年中一定发生了巨大的社会结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使那些曾经是相对平等的人们,出现了阶级分化,产生了有私人财产和无私人财产的人,无产者占有的东西日益减少,这是由于个人的生产所得通过一定的社会组织和强制手段被分配给了富人。无产者日益贫穷,人口愈来愈多;富人日益富裕,但人口愈来愈少。资源的集中使一小撮富人能大手大脚地花钱,从而造就了我们所看到的文明。
颠覆传统认知:从夏商周的并存关系探究国家的形成(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