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危急存亡的时刻,有一位伟人揭竿而起,提出了推翻封建帝制的口号,为国人带来一丝转机,他就是孙中山先生。在他身上发生过很多的事情,其中有一件就是他想把大清门改成中华门,牌匾拆除后,看到背面却放弃改了,今天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大清门(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有几个)
他看着身边的同胞饱受欺凌,痛苦不堪,立志好好读书,知识救国。在学校的日子里,虽然憎恨外国人的肆意欺凌,但也着实羡慕着西方先进自由的思想体制。他越发觉得,如果中国的封建体制能够有所改良,也许未来可期。
孙中山无奈地叹息着。因为李鸿章的迂腐,孙中山曾经对这个社会失望了好一阵,所以他就去主修了医学专业,开始当起了医生。在这段从医的日子里,他见证了太多年轻生命的逝去,大部分人或是因为受鸦片祸害,或是因为受贪官侵扰,或是因为受外国人欺凌,从而身心俱疲,仓惶离世。
由此看来,谏言已经是无用功,最好的办法就是革命。于是,他开始了弃医从革之路。1911年,由孙中山先生带领的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内部局面混乱,不堪一击。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成功革除了封建旧观念,为后来的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听完这些介绍,孙中山先生若有所思。他认为,清政府的力量已经基本覆灭了,此门如果继续称作大清门恐怕不妥。由于民国刚刚建立,内忧外患,为了节省物资,当时就有人提议直接把牌匾拆下,背过来,将新名字写在背面,再挂上去即可。孙中山一口应允了这个想法。
曾经,这座门是皇权的象征,众所周知,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跨过这道门,普通妇人,军事要领等一干大臣根本无权进入,而如今早已不同了,人人都有资格进入这道门。想到这里,孙中山两眼放光,他向众人提议,将此改为"中华门"。在场许多人都拍手叫好。
当年,大清门的牌匾被工匠拆下,众人发现,此牌匾的反面并不是空空如也,而是刻了"大明门"三个时过境迁的大字。本想节省物料,在反面直接重新刻出新名字,如此一来,孙中山看到背面的庐山真面目后,不得不放弃在此处更名,并命能工巧匠重新建造一块新牌匾。
然而后来,随着孙中山辞去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掌握了大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人贪恋政权,枉费孙中山先生的一片苦心,欲重新把民国改为一个充满封建气息的时代,他希望所有人都对他趋之若鹜。
就在此时,心思缜密之人建议,既然再次变化,就应该将当年的"中华门"迅速更名。于是,几番商议之下,人们一致同意将这座门牌匾上的字又进行更改,这也是最后一次,直到如今,这尊牌匾依旧悬挂于门庭之上,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