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夏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启在禹死后,取代伯益继位。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但同时,夏启也“荒于音乐和饮食”。]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他一生四处征战,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关于禹传启的传说,文献中的记载是很不一致的,但都反映出“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转变,亦是军事民主选举制(禅让制)向君主世袭制的转化。这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在启死后还在继续进行。
涂山氏族(涂山氏族是人还是狐狸)
商朝太丁(:生卒年不详),殷墟甲骨卜辞作大丁,子姓,太丁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之子,据《史记》的记载太丁未及继位便已去世,所以太丁之弟外丙继位。太丁的配偶妣戊也受到殷人的周祭。宋镇豪、韩江苏等认为成汤有太丁、外丙、仲壬三子,太丁作为嫡长子被立为太子,因此纳入殷人周祭当中,然而太丁却先汤而死,未曾即位为王。
西周周成王:姬诵周朝第二位君主,周武王姬发的长子,太师姜子牙的外孙,母为王后邑姜。继位之初,年纪尚幼,由皇叔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统治中国、大封诸侯、派兵东征、制礼作乐,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公元前1021年,因病驾崩,在位22年。
东周姬泄:出生后,被立为太子。周平王在位51年,由于平王驾崩之前姬泄就已经去世了。所以公元前720年,平王驾崩时,姬泄的儿子姬林继位,是为周桓王。
秦朝扶苏: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长子。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后,遗诏扶苏治丧即位。中车府令赵高联合丞相李斯,拥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矫诏逼令扶苏自尽,葬于上郡。
西汉刘肥:西汉宗室、诸侯王,汉高帝刘邦庶长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兄,母为曹姬。(公元前201年),刘肥受封齐王,建立齐国,定都临淄,统辖七十三城,平阳侯曹参为国相,成为西汉最大的诸侯国。汉惠帝即位后,奉献城阳郡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从而免于受祸。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去世
东汉东海恭王刘彊:25年—58年)。东汉开国太子,光武帝刘秀长子,母为废后郭圣通。(26年)册立为皇太子。建武十七年(41年)生母被废,他审时度势,于两年后主动辞让太子之位,封为东海王。(公元58年),去世,享年三十四岁,
曹魏魏明帝曹叡(206年(—239年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魏明帝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广采众女,因此留下负面影响。(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
刘禅(207年-271年)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走向衰弱。(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吴国孙登(209年-241年)三国时期孙吴政治人物,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他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嘉禾元年(232年),还居建业。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孙权深感悲恸,此后只要谈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西晋司马轨: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长子,晋惠帝司马衷同母兄,母为武元皇后杨艳。初拜骑都尉,二岁夭折。(289年),追封为毗陵王,谥号悼,以楚隐王司马玮之子司马仪为嗣。
东晋十六国
东晋司马绍(299年~325年),东晋第二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异母兄,母为宫人荀氏。司马绍性情孝顺,文韬武略,聪明有机断。永昌元年(322年),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凭借弱势之中央,成功制衡权臣世家,推动南方社会安定发展。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之乱,停止追究王敦党羽,全力重用丞相王导,保持与江东士族和谐关系,成功做好“王敦之乱”善后工作,稳定东晋的局势,对安定国家大局和皇室权威影响深远。(325年),病逝,年仅二十七岁,
汉赵刘和:匈奴族。汉赵第二位皇帝,汉光文帝刘渊长子,母为呼延皇后。雄伟刚毅,好学早成。初拜大司马,封为梁王。永嘉四年(309年)正月,册立为太子。猜忌诸王,驭下无恩。永嘉四年(310年),刘渊去世后,正式即位。不久,图谋铲除四王,反为刘聪所害。
后赵石兴(?-330年之前),,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宗室,后赵明帝石勒长子,石弘长兄,石虎堂弟。330年之前逝世。
前燕慕容交,生卒不详,文明帝慕容皝之长子,封左贤王,范阳王。
前凉张寔(271年~320年)凉武王张轨之长子,前凉第二位君主(314年~320年)。张寔自幼学尚明察,敬贤爱士。(314年,张轨死后,继任凉州刺史,封西平郡公。建兴四年(316年),派兵救援长安。西晋灭亡后,拥戴晋王司马睿即位。(317年),自称凉王,建立前凉政权,自恃险远,颇自骄恣。(320年),为部下刘弘等人所刺杀,终年五十岁,葬于宁陵,谥号为昭,孙子张祚称帝,追谥昭王。
前秦苻苌:氐族。前秦时期太子,景明帝苻健嫡长子,母为明德皇后。苻苌功勋卓著,英勇善战。前秦建立,册立皇太子。苻苌在潼关九度击败桓温,致使东晋损兵万人,中途受箭伤。领军征讨乔秉,在雍城斩杀乔秉,关中悉数平定。(354年)十月,病逝,谥号献哀,史称献哀太子
后秦姚兴(366年~416年),十六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佛学家,后秦第二位皇帝,武昭帝姚苌嫡长子。生性仁慈,气度不凡。初仕前秦,授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册立为皇太子,监国留守长安。建初九年,击败前秦苻登后,正式即位,年号皇初。姚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关心农事,体恤孤寡。皇初六年(399年),面对天灾频频,自降帝号。统一关陇地区,实现后秦、北魏、东晋三足鼎立。弘始元年(399年),率兵南伐东晋,攻陷洛阳,基本控制黄河、淮河、汉水流域。然而,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导致国力不足,苛捐杂税激化阶级矛盾。内部诸子争位,皇太子姚泓懦弱平庸,导致政局不稳,动摇了国本。416年),姚兴驾崩,享年五十一岁,遗诏皇太子姚泓即位,终为东晋太尉刘裕所灭。
后燕慕容令:鲜卑族。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嫡长子,母为成昭皇后段氏。骁勇刚毅、多谋善断,有伯父慕容恪之遗风。公元369年,随父投靠前秦天王苻坚。公元370年,为王猛“金刀计”所骗,回归前燕,因被当作奸细遭到放逐,慕容令造反,却被异母弟慕容麟告密,死在部下手中。38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追赠献庄太子。后燕昭武帝慕容盛即位,追封献庄皇帝。
西秦乞伏公府(380年~412年),鲜卑族,十六国时期西秦宗室,西秦初代君主乞伏国仁之长子。乞伏国仁死后群臣以其年幼,乃推国仁弟乾归继任河南王。公元412年,随乾归征西羌,追斩羌酋彭利发。发动政变,杀乾归及其诸子十余人,帅部奔保大夏。不久与乾归之子乞伏炽磐大战,战败被杀于谭郊。
后凉吕绍:氐族,后凉武懿帝吕光之嫡长子,十六国时期后凉第二位国君。(396年),吕光即天王位,建立后凉政权,立吕绍为太子。龙飞四年(399年)五月,吕绍与兄太原公吕纂率军讨伐北凉,北凉按兵不动,不与后凉军交战。吕绍、吕纂无功而返。同年十二月,吕光去世,吕绍继位。不久,吕绍被吕纂所杀,谥号隐王。
南凉秃发羌奴,南凉宗室,河西鲜卑人,是南凉开国国王秃发乌孤的儿子。399年,秃发乌孤死后,秃发羌奴年幼,王位传给了秃发乌孤的弟弟秃发利鹿孤。
西凉李谭,字不详,封为凉王世子,西凉武昭王李暠长子,早卒。
北凉沮渠政德(?~423年),复姓沮渠。匈奴后裔。北凉太祖沮渠蒙逊的长子,北凉国第一位太子。当一位四面有敌的小国太子并不轻松,沮渠政德经常奉父亲之命南征北讨,或在父亲外出争战时替父镇守张掖。423年,柔然进攻河西,蒙逊派遣太子政德迎战,不料北凉兵败,沮渠政德也被杀。北凉国第一位太子就此殒命。蒙逊悲痛之余,将沮渠政德的的弟弟、沮渠兴国立为太子。
南燕开国者无子(398年~410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慕容德没有儿子,405年),册立侄子慕容超为太子,同月去世,享年七十岁。
北燕高彭城(?-409年),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人物,燕惠懿帝高云的长子,其母亲是李后。高云被慕容宝收为义子,改名慕容云。407年,慕容云杀死了慕容宝的儿子、当时的天王慕容熙,自立为天王,恢复高姓,立高彭城为太子。409年,高云被其幸臣离班、桃仁所杀,高彭城也死于乱军之中,部下冯跋即位。
大夏赫连璝,匈奴铁弗部。十六国时期胡夏宗室大臣,武烈帝赫连勃勃嫡长子。414年),册封皇太子。出任抚军大将军、都督前锋诸军事,率领王买德攻取长安。真兴元年(419年),出任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事,镇守长安。真兴六年,得知父亲改立酒泉公赫连伦为太子,领兵7万击杀赫连伦,终为太原公赫连昌所杀。
成汉李越:李雄长子,没有成为太子。而李班深得叔父李雄的信任,并被立为太子,李雄死后,李班即位,同年,李班被李雄之子李越杀害,其弟李期继位。李期继位改封叔叔李寿为汉王。(338年),李寿率军攻克成都,逼迫李期杀死李越,并废李期自立。
南北朝
南朝宋刘义符(406年—424年8月4日)。南朝宋第二位皇帝,宋武帝刘裕长子,母为张夫人。刘义符颇有膂力,善于骑射,通晓音律。东晋时期,先后为豫章公世子、宋国世子,迎娶海盐公主。宋武帝即位后,他被册立为皇太子,(422年)即位,年号“景平”。(424年),被权臣徐羡之、谢晦等人所废,降为营阳王。不久被杀,年仅19岁。
南朝齐武帝萧赜(440年~493年),南朝齐第二位皇帝,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为昭皇后刘智容。(479年),成为皇太子。(482年)正式即位,是为齐武帝,年号永明。齐武帝是一个英明刚断的君主。在位期间,继承了齐高帝的作风,崇尚节俭,关心百姓疾苦,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德行。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延续推行检籍政策。永明三年(485年),平定富阳郡唐寓之叛乱,但检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的激烈反对。永明八年(490年),宣布“却籍”无效,恢复刘宋升明时期户籍所载的原状。对外与北魏通好,边境比较安定。清明的统治环境,推动了江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493年),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
南朝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502年)被册立为太子。他举止大方,在东宫以仁德而闻名,受朝野及百姓爱戴。后因“蜡鹅厌祷”一事,父子产生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统因病早逝,时年三十一岁。谥号昭明,葬安宁陵,史称“昭明太子”。天正元年(551年),其孙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555年),萧统第三子萧詧建立西梁,仍追尊他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萧统爱好文学和佛法,在太子位上广纳人才,勤于著述。当时东宫号称有书近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被认为是自晋、宋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
南朝陈克:陈霸先长子,孝怀太子,早夭。陈霸先的儿子大多早夭,陈昌,即衡阳献王(537年-560年)陈高祖陈霸先唯一存活的儿子。但在去到建康的路上,被侯安都推入长江淹死。所以侄子即位。
北魏拓跋嗣(392年~423年,鲜卑族。北魏王朝第二任皇帝,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道武帝拓跋珪长子,392年,拓跋嗣生于云中宫。聪明睿智,宽厚弘毅。(403年),拜为相国、车骑大将军,封为齐王。天赐六年,册立为太子。得知生母赐死后,悲伤不已,游行出宫。道武帝拓跋珪遇弑后,带兵入宫,诛灭清河王拓跋绍,即皇帝位,年号永兴。即位之后,内修庶政,体察民情,改革官制,选贤任能。外拓疆土,北逐蠕蠕,设置六镇,招谕冯跋。南征刘宋,夺取青州、兖州、豫州、司州领土三百多里,又攻占虎牢关,得胜回朝,此役称为南北朝时期第一次南北战争,最终以北魏的大胜而告终。(423年12月24日),因攻战劳顿,病逝于西宫,年仅三十二岁,谥号明元皇帝,庙号太宗,葬于云中金陵。虽然英年早逝,但是在北魏开国历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上承道武帝拓跋珪文治武功,下启太武帝拓跋焘一统北方。
元钦(525年~554年)。西魏政权第二位皇帝(551年~554年在位),西魏文帝元宝炬嫡长子,母为乙弗皇后。(535年),父亲元宝炬登基后,册立为皇太子,迎娶丞相宇文泰女儿,带兵出屯渭北,镇守蒲坂。(551年),正式即位,沿用大统年号,统治权力受到限制。不甘心傀儡皇帝身份,罢免宇文泰丞相、大行台官职,暗中授意尚书元烈谋杀宇文泰。西魏废帝三年(554年),计划泄露后,遭到太师宇文泰毒杀。
元长仁,东魏皇太子。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与高皇后的儿子,高欢外孙,高澄、高洋外甥。549年八月初八辛卯,元善见立皇子长仁为太子。同日,执政的渤海王高澄被兰京刺杀。其弟高洋即位。元善见以为皇室可以恢复威权,不想第二年五月初十戊午,高洋篡位,建立北齐。元善见被杀,随后,他的三个儿子也被高洋杀害。元长仁的母亲高皇后降为太原长公主,改嫁杨愔。
北齐废帝高殷(545年—561年)北齐王朝第二位皇帝(559年—560年在位),齐文宣帝高洋嫡长子,母为昭信皇后李祖娥。聪慧夙成,宽厚仁,温裕开朗,博览群书,有君王的风度。(550年)册立为皇太子,(559年)文宣帝高洋去世后即皇帝位,年号乾明。在位期间重用杨愔推行改革,导致内部矛盾激化。(560年),太傅常山王高演兵变篡位,娄太后下旨废高殷为济南王,囚禁于晋阳。561年),孝昭帝高演派人将他杀害,年仅十七岁。
北周宇文康:鲜卑族。北周宗室大臣,孝闵帝宇文觉的儿子,母为陆夫人。周明帝保定初年,册封纪国公。建德三年(574年),出任利州总管,进爵纪王。骄傲自负,不守法度,诛杀司录裴融。(576年),坐罪赐死。
隋朝杨勇: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杨坚长子,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俊美好学,宽和率真。初以门荫,受封博安县侯。父亲杨坚执政后,册立随国世子,拜大将军、左司卫、长宁郡公。580年),迁洛州总管、小冢宰,总管北齐之地。入为上柱国、大司马、御正上大夫,管理宫禁防卫。开皇元年(581年),册立皇太子,参决军国政事,联姻于左仆射高熲。品德不修,骄奢淫逸,失宠于文献皇后,受到晋王杨广和司徒杨素的陷害,坐罪废为庶人。(604年),隋文帝去世后,被太子杨广矫诏赐死。
五代
后梁朱友裕:后梁宗室大臣,梁太祖朱温长子。自幼善于骑射,跟随朱温作战。骁勇善战,宽厚待人,甚得兵士之心。天复三年,拜镇国节度使、兴德尹。(904年),李茂贞、王建、李继徽传檄合兵,讨伐朱温。朱友裕为行营都统,带领步骑数万,经略邠州和岐州。904年十月,有疾,将校谋画旋师,寻卒于梨园,归葬东京
后唐李继岌:五代时期后唐宗室大臣,后唐庄宗李存勖长子。后唐庄宗即位,拜北都留守、六军诸卫事,迁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兴圣宫使。同光三年,晋封魏王,带兵灭亡前蜀,纳降王衍,诛杀郭崇韬。班师途中,听闻后唐庄宗去世,自缢而死。
后晋石重英(?-936年7月23日),后晋宗室,高祖石敬瑭长子。石敬瑭在太原起兵时,石重英为右卫上将军,石重胤为皇城副使,住在京师洛阳。听说石敬瑭举事,藏在民家井中,唐末帝李从珂抓到他们,936年)七月初三己丑,诛杀了他们,并且族灭民家。(937年)正月,石敬瑭为二子发丧,都赠为太保,(939年)四月追封石重英虢王。
后汉魏王刘承训(922-948年),字德辉,少温厚,美姿仪。高祖刘知远的长子,开封尹、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少温厚,美姿仪,高祖尤钟爱。在晋累官至检校司空,国初授左卫上将军。高祖将赴洛,命承训北京大内巡检,未几,诏赴阙,授开封尹、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以天福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府署,年二十六。年二十六。高祖发哀于太平宫,哭之大恸,以至于不豫。是月,追封魏王。归葬于太原。
后周郭侗:926年-950年),后周太祖郭威子,初名青哥,字聪敏,少年聪明敏达。被后汉隐帝所杀所害。后周太祖即位,诏赠太尉,赐名侗。显德四年追封剡王。
十国
后赵刘和:匈奴族。汉赵第二位皇帝,汉光文帝刘渊长子,母为呼延皇后。雄伟刚毅,好学早成。初拜大司马,封为梁王。永嘉四年(309年)正月,册立为太子。猜忌诸王,驭下无恩。永嘉四年(310年),刘渊去世后,正式即位。不久,图谋铲除四王,反为刘聪所害。
后赵石兴,中国十六国后赵宗室,石勒长子。刘聪即位后,遣使范龛持节策命石勒,赐给他弓矢,加崇为陕东伯,得专征伐,拜封刺史、将军、守宰、列侯。以他的石兴为上党国世子,加翼军将军,为骠骑副贰。后来石勒称王,建立后赵,世子石兴已死,立子石弘为世子,领中领军。
前蜀王宗仁:中国五代十国时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长子,马氏所生。因王宗仁幼年残废,他的二弟王元膺被王建视为继承人。王宗仁担任校书郎。(910年),王宗仁被父亲封为普王。前蜀后主乾德六年(924年),王宗仁被弟弟王衍改封为卫王。王宗仁卒年不详。史书没有记载他是否死于后唐在926年针对前蜀皇室的大屠杀
后蜀孟贻范,生卒不详,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儿子,福庆长公主所生,早夭。
南唐李璟(916年-961年)唐烈祖李昪长子,南唐第二位皇帝,于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被后周夺取淮南江北之地,遂从金陵迁都洪州,称南昌府。961年逝世于南昌,时年四十六岁。
南吴杨渥(886年-908年6月9日)吴太祖杨行密长子,南吴第二位国君,905年—908年在位。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使,杨行密晚年,被任命为宣州观察使。905年,杨行密去世时,虽对他不满意,但因其他的儿子年幼,只得将他召回嘱咐后事,并指定由右牙指挥使徐温、左牙指挥使张颢辅佐他。同年十一月,杨行密病死,杨渥继位。杨渥生性喜好游玩作乐,左牙衙指挥使张颢、右牙衙指挥使徐温屡劝不听,其亲信又不断欺压元勋旧臣,将领们颇感不安。907年,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控制军政,杨渥大权尽失。同年五月,张颢与徐温派人将杨渥杀死,时年二十三岁。
吴越钱元琏(877年-894年),原名钱传琏,出生于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十月初五,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五代十国的吴越国武肃王钱镠的长子,官至太傅、建武军节度使,封宁明侯,生四子仁俣、仁倬、仁侁、仁俭,文穆王钱元瓘的同母哥哥,母亲陈氏。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正月廿一就已经去世,年仅十八岁,当时钱镠刚刚担任镇海军节度使,还没有担任镇东军节度使。
闽国王延翰:闽太祖王审知长子,闽国第二位国君。王延翰初任节度副使。王审知病重时,命其暂管军府事务。925年,王审知去世,王延翰即位,自称威武留后。926年,后唐任命王延翰为节度使。同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但仍向后唐称臣。927年,王延翰的弟弟王延钧以及王审知养子王延禀联手反叛,进军闽国都城福州,抓获并斩杀王延翰,史称闽嗣主,死后葬于福州北关外天王寺东,俗称“王墓山”。
南楚马希振,楚武穆王马殷的嫡长子,衡阳王马希声的异母兄。马希振官至武顺节度使,加侍中。马希振工诗句,喜吟咏,和诗僧虚中唱和。马殷宠爱袁德妃,以袁德妃的儿子马希声为世子。马希振辞官为道士,后唐清泰年间(934~936)去世,葬在长沙陶浦。
南汉刘耀枢,十国南汉初代高祖皇帝刘?的长子。(932年),刘耀枢被封为邕王(《南汉书》,《十国春秋》作雍王),不久去世。
南平文献王高从诲(891年—948年),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南平(又称荆南)第二位国君。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被后唐册封为南平王的高季兴去世,高从诲嗣位。由于高季兴在位末期曾与后唐决裂,并向南吴称臣,而唐强吴弱、唐近吴远,因此高从诲嗣位后,回归向后唐称臣,为后唐任命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长兴三年(932年),被封为渤海王。唐闵帝应顺元年(934年)被改封南平王。荆南地狭兵弱,但因位处交通要道,每年各地区向中原政权的进贡,只要经过荆南,高季兴、高从诲父子就会款待使者,掠夺财物,等到对方加以款待或赞赏,就把财物归还,而且还不会觉得这种行为很丢脸。后来后唐、后晋、辽国、后汉先后据有中原,南汉、闽国、南吴、南唐、后蜀皆称帝,高从诲为求赏赐向他们都称臣,所以各国都叫他们为“高赖子”或是“高无赖”。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谥号文献王,其子高保融继位。
北汉刘赟(yūn):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养子,北汉皇帝刘崇长子,公元951年正月,刘赟生父、河东节度使刘崇闻知郭威夺位灭汉,便在晋阳称帝,国号北汉,以与郭威对抗。郭威怕留着刘赟会成后患,于戊寅日命宋州节度使李洪义秘密毒死了刘赟。
两宋辽金西夏大理
北宋赵德秀,滕王,宋太祖赵匡胤长子。早夭,无后。
南宋赵旉(1127年7月23日-1129年7月28日),南宋皇帝(一般不被承认,史称“元懿太子”),宋高宗赵构之子。(1127年7月23日),生于南京应天府宋城县(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同年九月,拜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1129年),苗刘兵变,宋高宗退位,苗傅、刘正彦立魏国公赵旉为傀儡皇帝,改元“明受”。26天后,宋高宗复位,立魏国公赵旉为皇太子。同年七月,赵旉薨逝,谥号元懿太子。
辽朝耶律倍(899年—937年,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封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926年太祖病逝后,耶律德光继位为帝。天显三年(928年)东丹国南迁,升东平为南京。同时耶律德光对耶律倍施以控制和监视。930年耶律倍弃国投奔后唐。936年后唐发生政变,耶律倍遇害,葬显陵。947年,耶律德光去世。耶律倍长子耶律阮最终夺回了皇位,追谥耶律倍为让国皇帝,庙号义宗
金朝完颜宗干(1093年~1141年,女真名斡本,金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庶长子,母裴满氏。海陵王完颜亮的生父。叔叔金太宗完颜晟(完颜吴乞买)即位,擢宗干为忽鲁勃极烈,与完颜杲(完颜斜也)共同辅政。1132年),金太宗擢养子完颜亶受任为谙班勃极烈,擢嫡长子完颜宗磐(完颜蒲鲁虎)为忽鲁勃极烈,降宗干为国论左勃极烈。(1135年),金太宗去世,完颜亶即位,即金熙宗。宗干为太傅,与完颜宗翰(完颜粘罕)、宗磐并领三省事。1139年进位太师,封梁宋国王,入朝不拜,策杖上殿,仍以杖赐之。宗干有足疾,金熙宗下诏设坐奏事。皇统元年(1141年),赐宗干辇舆上殿,制诏不名。(1141年6月17日),宗干逝世。其子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1150年1月27日),庙号为德宗。海陵王被杀后第二年,即金世宗完颜雍(1162年),除去庙号,改谥号为明肃皇帝。金世宗(1182年),因为其子海陵王在两年前被废为庶人,就连谥号也削去,封为皇伯、太师、辽王,谥忠烈,妻子诸孙皆从降。金章宗完颜(1193年),配享太庙。
西夏李宁明:李元昊长子,1038年,李元昊称帝,他的结发妻卫慕氏和新生儿子被李元昊杀死。于是乃立宠妃野利氏为宪成皇后。野利皇后生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就是李宁明,同年被立为太子。太子李宁明知礼仪好学、深明大义,但他的性格却与父亲格格不入。太子生性仁慈、不喜荣华富贵。李元昊尚武,讨厌儒学,太子却很好儒学。李元昊很不喜欢他,下令太子不许朝见。043年,李宁明因练习“气辟”练的走火入魔,气忤不能进食而死。李元昊改立李宁明的亲弟弟、野利皇后的次子宁令哥为太子。
大理文经帝段思英(916年—967年),大理第二位皇帝,944—945年在位,年号文经(945),所以史称文经帝。段思英是首位被废黜的大理皇帝。大理段氏以重名制为主,连名制为辅,从段氏世系可以看出,它的命名是世代以一个字相重,如“思”、“素”、“正”、“智”等,同时辅以连名,如“思廉—廉义”、“智祥—祥兴—兴智”等。944年,段思平的儿子段思英即位,可惜好梦不长,在位仅一年,就因权位之争被废为僧。之后在崇圣寺出家修行。
蒙古孛儿只斤·术赤(1177—1225年),又译拙赤、珠齐、述赤,成吉思汗长子,蒙古名将。成吉思汗建国后,以蒙古百姓分封子弟,术赤分得9000户百姓,又分得军队4000人。1225年,成吉思汗划分了4个儿子的封地。术赤封地在最西,在也儿的石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直至蒙古马蹄所到之处,他成为术赤兀鲁斯,即闻名世界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汗国之祖。
元裕宗孛儿只斤·真金,1243年—1286年),元朝宗室,元世祖忽必烈嫡长子,元成宗铁穆耳的生父,母察必皇后。1261年被封为燕王,1273年被封为皇太子,1279年参决朝政。真金自幼深受汉文化影响,当政后亦作为汉法派之领袖与阿合马等理财派对立。1285年因禅让事件而忧郁成疾,同年十二月病逝,元世祖赐谥号明孝太子。1294年元成宗登基,追尊其父真金为皇帝,上庙号裕宗,谥号文惠明孝皇帝。以后的元朝皇帝都是真金的后裔。
明朝朱标(1355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标于龙凤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
清朝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继妃乌喇纳喇氏(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满洲正蓝旗人。豪格初封为贝勒,(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1646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灭张献忠政权。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1650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之后为豪格昭雪,恢复其封爵。(1656年)九月,追谥为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