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原本属于金老的钱跑到王老那去了,这东西属不属于你,自己还说了不算,让金老也很是郁闷。
报君知(报君知是什么意思)
虽然这个故事说起来有点不合理,但是现实中的好多事也是这样,就像感情一样,不是你的强求也没用。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叫文实的人,家里住在苏州府长洲县阊门外。文实是个聪明人,从小什么东西都是一学就会,一做就成,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都会一些。曾经有人给他相面也说他以后会成为巨富。
长大以后,他觉得自己很有才能,也不好好想办法挣钱,慢慢地坐吃山空,将祖上传下来的家产都花得差不多了。
于是他就琢磨着干点什么,看到别人经商挣钱,有时候能挣好几倍,也想着做点生意。
有一天,听见人说北京扇子好卖,就找了一个伙计,置办起扇子来。扇子分三等,上等的是金面精巧的,上面拓上名人诗画,能值个几两银子;中等的,模仿名人的字画,他自己写,也能哄得过人,假的当真的卖;下等的,没有金也没有字画,将就卖个几十钱,也有对半的利。
挑了个日子装了箱儿来到了北京。谁知道那年夏天天天下雨,一点也不热,扇子没法卖。立秋之后天气虽然凉快一点,但天气很好,有些喜欢装面儿的人会买一把带流苏的扇子放在袖子里摇摆。
准备卖时,打开箱子一看傻眼了,因为前几天雨天湿气重,扇子上的胶墨都粘在一起了,揭不开。用力揭开,东粘一层,西缺一片,只剩下没字画的扇子是好的,但也值不了几个钱,凑合卖了当个盘缠回家,本钱都赔光了。
后来又做了几次买卖,差不多都是这个情况,不但自己赔本,跟他搭伙的也都没挣到钱,伙计也走了。
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倒运汉”。没几年就把家里赔得一干二净,连媳妇也没有娶,整天靠给人写写字,四处找机会,但都没有什么成果。好在他能说会道,朋友们出去玩的时候就叫他陪着,但他不是帮闲行里的,是自己过来的,所以在这里也不太合群。
也有可怜他的,推荐他去别人家里教书,但人家都嫌他没有专长,高不成,低不就。
从此之后,这些帮闲的和教书的见了他也拿“倒运”两个字笑话他。
一天,有几个走海运货的邻居,领头的是张大、李二、赵甲、钱乙一伙人,共四十人左右合伙准备出海。他知道了之后,自己在家寻思:“一身落魄,生计皆无。不如跟他们一起去航海,看看海外的风光,也不枉人生一世。况且他们应该也不会亏待我,省得在家担心没饭吃。”
这时,恰好张大走过来。原来这个张大,叫张乘运,专门做海外生意,眼里认得奇珍异宝,性格秉直爽快,肯帮助好人,所以乡里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张识货”。
文实见了他,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张大马上就同意了,觉得他能说会道,在海路上大家也不会寂寞。
张大家说:“只有一件事,我们大家都是带着货物去的,你什么都没有,这一趟空着来回有点可惜。我跟大家商量一下,多少凑出些钱来帮你置办些东西去也好。”
文实说:“多谢厚情,只怕没有人肯帮我周全。”张大只说先去说说看,就走了。
这时一个瞎眼先生敲着“报君知”走了过来,文实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钱让他算上一卦,问问财气怎么样?
先生说:“此卦非凡,有百十分财气,非同小可。”
文实心想,我只是搭船去海外玩玩,混日子罢了,哪里有我做得着的生意?要什么资助?就算凑得来银子,又能有多少?在这说我有十分财气,这先生也是混账。
一会儿张大气呼呼地走过来,说道:“说到钱,就无缘。这些人真是好笑!知道你去,都很高兴,一说到凑银子,没一个出声的。我跟两个好弟兄,凑了一两银子,虽然办不成什么货,你可以买些水果在船上吃,吃饭的问题,包在我们身上。”
文实这一两银子会买什么呢?
明天晚上九点准时更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