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在文学领域中成就最大的已经不是传统的诗文,而是拥有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小说和戏曲了。在诗歌这个门类里,别开生面的不是文人创作的传统诗词,而是与群众性的音乐歌唱有更密切关系的元人散曲和明代民歌。
(一)散曲
元明清(元明清前面是什么朝代)
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俗谣俚曲”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诗歌样式。它既不同于表演故事的戏曲,又与词有很大区别。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间风格,与南宋后期只供士大夫们欣赏的雕琢晦涩的词截然不同,散曲以生动活泼的新鲜曲调和质朴自然的唱词,赢得广大市民听众,也吸引了许多文人来从事这种诗歌新样式的创作。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是只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宫调相同的只曲联缀而成的组曲。元代不到百年,有姓名传下来的散曲作家竟达一百八十七人。在散曲作家中,许多人又是著名的杂剧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关汉卿的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用泼辣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描述了作者的生活道路,表现出作者坚韧顽强的性格。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辛辣地嘲讽了封建皇帝,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秩序的轻蔑,是一篇妙趣横生的作品。在数量丰富的小令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在秋风萧瑟的晚景中的天涯游子思乡图,被誉为“秋思之祖”。张养浩的《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官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在封建统治下人民大众无比悲愤的心境,也是小令中的杰作。散曲的兴起表明,民间创作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