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表现腊八节风俗的文章,这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课文用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浓缩在腊八节中,留给读者无限的回味,让人重温童年的乐趣。
课文中的“八儿”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文中语言通俗简练、纯朴,没有华丽的词藻,真可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可见作家沈从文的语言功底之深,这一点特别体现在文中数字“八”的妙用,真可谓心思之缜密,用心之良苦。
腊八粥课文(腊八粥课文朗读视频)
首先,题目《腊八粥》中的“八”字的含义,指的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有人为了讨吉利,便以红豆、薏米仁、莲子、花生仁、杏仁、大枣、桂圆、核桃仁等八种食材来熬制,成为真正的腊“八”粥。当然有的人并不拘泥于“八”字,食材有的少于八种,有的多于八种,但仍然统称为“腊八粥”,没有人去究结食材的数目,只是讲究在腊八这天熬的粥就称为“腊八粥”而已。
而作者为此却暗中把孩子的名字定为“八儿”,以应“腊八粥”中的“八”字,不然为什么不把孩子命名为“九儿”、“六儿”、“七儿”呢?这里面的真实用意恐怕是作者故意留给读者的吧!
当然上面的“八”字是大人们的不同理解,然而文中“八儿”对“腊八粥”中的“八”是如何理解的呢?请看课文中的这段话:“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八儿的话,我吃“三”碗,妈妈吃“三”碗,大哥吃一碗,爹吃一碗,一共八碗。至此,我们不难发现:八儿对“腊八粥”的理解原来是一共八碗粥所以才叫“腊八粥”啊!从我们大人的角度可以看出八儿的理解是不对的,然后,事实却恰恰相反,这正体现了作者的巧妙匠心。大家认真想一想,八儿只是一个天真可爱而又富有心计的孩子啊,自己先抢先占有三碗,这正符合孩子的真实心理啊!这也符合孩子的认知范围啊!作者在文中是以“八儿”这个孩子的角度来写的,所以上面这段对八儿的语言描写正好符合了作者的细节要求,这才印证了作者善于抓住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吃透教材,深挖教材的内涵,这对于学生了解作者及课文内容大有益处的。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捕捉课文中的细微之处,善于寻求课文中美的亮点,长此以往,课堂必然是丰富多彩的,让学生耳目一新,对这样的课学生也会恋恋不舍的,从而逐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上是我的点滴见解,有不妥之处请见谅,欢迎大家关注并提出自己的宝贵见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