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手机上重新在看央视的大型文博节目《国家宝藏》,因为去年在故宫“何以中国”的展览欣赏到了许多《国家宝藏》节目里的展品,在电视中看到的与实际亲眼目睹的差别太大了,所以当我真正看到实物展览后,重新再看《国家宝藏》节目,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更深入更直接了。
滇国古陶较有代表性的是什么釉(抚仙湖下的古滇国)
昨天让我的思绪跟着云南省博物馆选送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大理国银鎏镶珠金翅鸟》,《聂耳小提琴》走进了彩云之南的崇山峻岭间,走进了这个神秘而磅礴的高原,在苍茫的云雾缭绕中,在片片漂浮的白云下面,在幽幽的山坳里,绵延了几千年的历史将在节目中被揭开那神秘的面纱,露出古滇国和大理国小小的山坳里那博大的乾坤。
云南聚居了华夏民族的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扎根在每一片坝子上,坝子上的原住民在上千年的生活发展中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质的文化和精美的器物,而精美的器物记载着本民族的历史,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发挥着历久弥新的光彩。
第一件展品(图一)是《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此件展品出土于西汉时期的古滇国。古滇国的历史距今虽有二千多年了,然而直至今日,古滇人却没留下文字,历史上对它的记载,只有《史记》中的千余字。但滇人遗留于世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定日月笑苍茫,魂不亡志不灭”的精美与器物本身雕刻的故事记载,却是一眼再现千年的浩气。
古滇国由于山路崎岖,生活中无论是农业耕作还是战场上的兵戎相见,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也可以说古滇国信奉的是牛,在这方面受印度佛教的影响比较深,因此从古滇国的这件《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的铜器上看到了佛教的宗教信仰与雕刻素材。此件展品精美的背后,打开青铜牛的盖子,便是古滇国人用的存钱罐。古滇国贵族用它来储存货币海贝,它也是彰显权贵地位、祭祀祖先、记录社会事件的重要器物。它高50厘米,盖径25.3厘米,器身两侧有虎形双耳,器盖上铸有四牛,整个器物最显眼的位置,是一名鎏金骑士,即当时滇国贵族武士的形象,这位骑士好像一位“金甲神人”般威武不可侵犯。由此看出,牛在古滇国的地位是崇高的神祗。
第二件展品(图二)是《大理国银鎏镶珠金翅鸟》。
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曾有过武侠梦,而那个“造梦大师”金庸先生他本人曾经说过“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的段誉”,足以见得段誉在他心中的地位。而在《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的前世传奇中,我们的演员穿越到大理国,遇见了段誉的原型“段和誉”,这位爱民用贤,励精图治的一代明君,乃大理第16位帝王。而900年前,北宋时的云南,归于大理国。”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翅鸟”振翅高飞,成为大理民族心中不变的图腾。
都知道《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天龙八部》是一个佛教术语,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这当中的“迦楼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记载的一种巨型神鸟,亦被称作“大鹏金翅鸟”,也就是云南省博物馆藏的《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是大理国人们心中的图腾,象征着神力无比驱邪除恶的力量。
第三件展品(图三)是《聂耳小提琴》。
《聂耳小提琴》的历史并不算久远,而聂耳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历史英雄人物,他的《义勇军进行曲》最后改编的《中华人们共和国国歌》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心中最神圣最庄严的旋律,是我们整个民族团聚的号角,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在节目中,由演员张若昀饰演的年仅23岁的聂耳,祖籍就是云南人。在剧中聂耳摆脱了敌人的搜捕东渡日本,与身陷囹圄的词作者田汉先生、左翼作家张鹤共同上演了一段赤诚报国的英雄往事,再现了一代音乐才子的传奇人生。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上映,《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全国,聂耳却于当年7月意外溺水身亡,而这把第一次奏响国歌的小提琴由张鹤带回了国内保留了下来,成为了我们民族记忆中见证历史的“国宝”。这把看似普通的小提琴出产自德国,历经战乱走入和平,八十多年过去了,四根琴弦依然光亮如初,腮托安静地躺在小提琴的左下角,似乎在等待它的主人聂耳再次把它托在脸颊下方,拉动琴弓,奏出动人的旋律!
在节目的最后,全场唱响了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国歌》,全场歌声震撼,令我热泪盈眶。
在时间的长河中,大浪淘沙,积淀了民族无数的精华,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眼千年的感动与熟悉,也是千年的震撼。几千年多元文化在不断地碰撞与交流中,形成了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文化,而云南省博物馆就是其中最为亮丽的一处文化宝库。都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历史见证。我曾经在七十年代初在云南的西双版纳的思茅地区(现普洱市)体委工作过,一年多的生活经历,接触了队里的彝族,阿瓦族,傣族,哈尼族白族等朝夕相处的队员们,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感受了彩云之南恬静旖旎的自然风光,现在每每春暖花开时,总是魂牵梦萦的不能割舍,在那里留下了我的青春的快乐,留下了我对彩云之南的依依不舍!
朋友们早晨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