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周显王七年秦献公翻译(周显王二十八年)

周显王七年秦献公翻译(周显王二十八年)

周显王七年秦献公翻译(周显王二十八年)1.韩昭侯有条破裤子,让侍从收藏起来,侍从说:“您真是太吝啬了,不赏给我们还让收起来。”韩昭侯说:“我知道贤明君主珍惜一举一动,一皱眉头,一个笑脸,都是有感而发。现在这裤子比皱眉笑脸更重要,必须等到有人立功才给。”读者以为:深得法家精髓的韩昭侯,将法家实践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到了极致。对于韩昭侯而言,一举一动,一愁

1.韩昭侯有条破裤子,让侍从收藏起来,侍从说:“您真是太吝啬了,不赏给我们还让收起来。”韩昭侯说:“我知道贤明君主珍惜一举一动,一皱眉头,一个笑脸,都是有感而发。现在这裤子比皱眉笑脸更重要,必须等到有人立功才给。”读者以为:深得法家精髓的韩昭侯,将法家实践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到了极致。对于韩昭侯而言,一举一动,一愁一笑,都是政治,而不是生活。

2.公元前350年

秦国公孙鞅在咸阳修建宫殿,将国都迁到那里。又下令禁止百姓家庭不分长幼尊卑地父子、兄弟混居一堂。把四散的小村落合并到一起,成为一个县,设置县令、县丞等官员,共设了三十一个县。还废除旧的井田制度,打破原来的土地疆界。并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等计量单位。

周显王七年秦献公翻译(周显王二十八年)

周显王七年秦献公翻译(周显王二十八年)

秦军和魏军在彤地发生遭遇战。

赵国赵成侯去世,公子赵绁与太子争夺君位,赵绁失败,逃奔韩国。

公元前348年

秦商鞅更为赋税法,行之。

公元前347年

赵国公子范袭击邯郸,未能取胜却被杀死。

公元前346年

齐国杀死大夫田牟。

鲁国鲁康公去世,其子姬偃即位为鲁景公。

卫国把自己的爵位降低为侯,臣服于韩、赵、魏三国。

读者以为:一、公元前350年,秦国都城由栎阳迁往咸阳,商鞅开启了第二次变法:(1)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进一步更具体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加倍征收户口税,革除社会旧风俗;(2)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设置三十一县,县令(县最高长官)、县丞(副职)、县尉(掌管军事)由中央任命;(3)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4)统一度量衡。商鞅的第二次变法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促进秦国小农经济发展,国家财政税收扩大。二、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成侯至少四个儿子:太子赵语(赵肃侯)、公子赵緤、公子赵范、公子赵刻。赵国的最高权力传承一直不稳定,老的国君一死,似乎总是伴随着宫廷政变。赵成侯一死,也不例外,先是公子赵緤和太子赵语争夺君位失败,逃奔韩国。三年后,公子赵范起兵围攻赵国都城失败战死。究其原因,源头应该是赵简子违背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废长立幼,立赵襄子(赵无恤)。虽然赵襄子贤德,但后世有样学样,“宗族之法”是有德(能)者居之,太子的名分已经不重要了。

3.公元前344年

诸侯在京师举行会议。

公元前343年

周显王封秦国国君为诸侯之长,各国都来致贺。秦孝公命令公子少官率军队与诸侯在逢泽举行会议,以朝见周显王。

公元前341年

魏国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是早救好呢,还是晚救好呢?”成侯邹忌建议:“不如不救。”田忌不同意,说:“我们坐视不管,韩国就会灭亡,被魏国吞并。还是早些出兵救援为好。”孙膑却说:“现在韩国、魏国的军队士气正盛,我们就去救援,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反而听命于韩国了。这次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待到韩国感到亡国迫在眉睫,一定会向东再来恳求齐国,那时我们再出兵,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乘魏国军队的疲弊,正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齐威王说:“对。”便暗中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回去,却迟迟不出兵。韩国以为有齐国的支持,便奋力抵抗,但经过五次大战都大败而归,只好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东方齐国身上。

读者以为:一、逢泽之会是商鞅认识到魏国综合国力还是相当强大,为了进一步麻痹魏国,采用了“捧杀”的方式,亲自游说魏惠王。劝进称王,再图谋齐、楚两大国。魏惠王好大喜功,以周天子的姿态,向各诸侯国发出逢泽会盟的邀请,最后十二个诸侯国参加。秦魏两国针对河西这一战略要地的争夺,发生了数次河西之战,秦国的主动示弱必然带着强烈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激化魏国和韩、齐等国的矛盾,转移战争导向,秦国再伺机而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奈何魏惠王在诸侯争霸中已失去绝对优势,表面仅剩的强大仅仅是国家惯性的最后延续,考虑的不是效仿魏文侯礼贤下士、重用能臣干吏,变法改革提升综合国力,而是谋求“霸主”虚名,招引他国的忌恨,扩大了国家对立面的结盟抱团。二、别人寻求帮忙,要么断然但委婉地表示各种不便、有难度以此来拒绝,晚得罪不如早得罪,事后得罪不如事先得罪。要么迟疑不决地表示有点难度,但私底下抓准时机尽力促成,以此体现自己尽心极力地排除解难,最终帮忙促成事情,令对方感动。魏国攻打韩国,一旦韩国被攻占,魏国将进一步坐大,最终危及齐国,唇亡齿寒的道理,给了齐国必须救韩国的理由。救是一定要救的,但什么时候救,怎么救,就有了讨论空间。其一、什么时候救?如若早救韩国,便是用齐国士兵的肉体替韩国挡刀枪,吃力不讨好。且韩国是生死存亡的家园守卫战,前期最需要的是给出救助的承诺,激发起韩国强大的求生欲,尽可能先用韩国同仇敌忾的军民消耗魏国的有生力量,让齐国这个忙帮得最有价值,最有意义。其二、怎么救?直接硬碰硬和魏国军队拼杀,成本太高,“桂陵之战”给出了答案,“出其所不趋,攻其所必救”,避实就虚的打法,是救援战最理想的方法,也是自我有生力量消耗最低的方法。

4.齐国这时才出兵,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前去援救韩国,仍用老办法,直袭魏国都城。庞涓听说,急忙放弃韩国,回兵国中。魏国集中了全部兵力,派太子申为将军,抵御齐国军队。孙膑对田忌说:“魏、赵、韩那些地方的士兵向来骠悍勇猛,看不起齐国;齐国士兵的名声也确实不佳。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军必须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孙武兵法》说:‘从一百里外去奔袭会损失上将军,从五十里外去奔袭只有一半军队能到达。’”于是便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地界后,做饭修造十万个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灶,第三天再减为二万个灶。庞涓率兵追击齐军三天,见此情况,大笑着说:“我早就知道齐兵胆小,进入我国三天,士兵已逃散一多半了。”于是丢掉步兵,亲率轻兵精锐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当晚将到达马陵。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而多险隘,可以伏下重兵,孙膑便派人刮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白树干上书写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再从齐国军队中挑选万名优秀射箭手夹道埋伏,约定天黑后一见有火把亮光就万箭齐发。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那棵树下,看见白树干上隐约有字,便令人举火照看,还未读完,两边箭如飞蝗,一齐射下,魏军大乱,溃不成军。庞涓自知败势无法挽回,便拔剑自尽,临死前叹息说:“让孙膑这小子成名了!”齐军乘势大破魏军,俘虏了太子申。读者以为:“马陵之战”孙膑充分利用庞涓过于自负的性格弱点,制造齐军客场作战退却避战,军心焕然,士兵逃亡过半的假象,诱敌深入,在马陵伏歼魏军,庞涓也饮恨自杀。庞涓自负急需求胜的性格,最终断送了自己,也断送了魏国的霸业。“马陵之战”几乎可以算是“桂陵之战”的翻版,其一、相似的剧情,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围魏救赵,齐军小部队佯败引诱魏军深入,主力部队在马陵设伏大败魏军;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围魏救韩,齐军制造军心涣散,士兵逃亡假象,诱敌深入,在马陵伏击魏军。其二、相同的领衔主演,魏国、齐国两位领衔主演不变,韩国替代赵国成了三号主演。其三、相近的舞台和台词,桂陵和马陵都是具备打伏击战的良好地形,核心台词也是孙膑和庞涓这对冤家师兄弟相近的对话和内心独白。只能说,或许极度妒忌之人的内心有着极度的自负和自我证明的渴望,庞涓太渴望通过战胜孙膑来实现自我。眼里只有成功的人是很容易迷失自我而忽略潜伏的危险,最终失败来得太突然,随着庞涓的战败,魏国也彻底失去了争霸的实力。

上一篇: 论语名句(论语名句精选及感悟)
下一篇: 临海君(临海君泰大酒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