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发展是对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及其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是对儿童自身与同伴、成人间关系、情绪体验与表达,以及自己在群体中交往能力认识的描述。
孩子最开始的社会性发展就是与母亲建立的依恋关系,通常在出生后的6-12个月内形成。一般来说早期依恋发展阶段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依恋关系过强怎么办?
首先我们还是需要来分析依恋背后的原因。
1.渴望妈妈对自己的全程关注,一旦妈妈没有关注到自己就会出现问题行为来吸引关注;
2.自己对妈妈的关注程度过高,视线范围内一定要有妈妈的身影,同时妈妈的鼓励又是他完成游戏的动力。
对于前者我们可以需要采取给予关注的方式,告诉他尖叫不能得到关注,不能强化这样的问题行为,等他冷静下来后再询问他的需求,后者则需要家长和孩子约定分离时间的方式或者采用捉迷藏的方式来逐渐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有研究发现:除了母亲以外,其他的家庭成员在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父亲。如果父亲在与孩子的互动中表现得积极,孩子与同伴的交往的能力就会更强;如果父亲在互动中表现出对抗和愤怒,孩子的社交能力会相对差一些。
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根据认知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互作用是双向的,儿童积极地作用于自己的社会环境。儿童回应他人的行为,会使社会环境和儿童自身都发生改变。
集体课程的立足点便是认知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观察学习。然而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观察学习并非是单向和静态进行的,个体观察学习榜样的行为,也会影响榜样的行为,进而影响两个人的行为。
在课堂上,很多孩子的交往虽然不像正常孩子那样能够流利地对话,有规则地玩耍。但是当一个孩子追着另外一个孩子跑、两个人相互击掌、有的孩子甚至会在家里和妈妈说其他小伙伴的名字时,孩子间的社交真实发生了。
攻击性问题
无论是普通儿童还是特殊儿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攻击性行为。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分析其功能,一般来说,攻击性行为有以下几种功能:
发表评论